觀察一個人的“朋友圈”,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因為,現代人的社交大門,都是通過“朋友圈”來穿梭的。
表面上,有的人從來都不發朋友圈,你看上去就是一片荒蕪之地。
但實質上,你隻是被“屏蔽”了,有的人早已把你封鎖在他的社交大門之外。
每個人的通訊錄裡,多多少少都有上百号人。
但不是每個人,都值得自己重視、深交。
而且,在這些“好友”之中,有各式各樣不同類别的群體。比如,工作群、同學群、親戚群、不同類别的社群等,當然,還有前男友/前女友群。
其實,你發布的每條動态,都是有針對性的。
所以,你不會将自己的私生活曝光于所有人面前,而是定位到每個不同的群體,選擇哪些人可以看到你的動态。
凡是發朋友圈,都是别有用心的經營。
有個很少發朋友圈的男生,在認識某個女生後,發朋友圈的頻率直線上升。而且,很多動态都是在“無病呻吟”,例如一些深夜的牢騷,一些酒後的感歎等等。其實,這個時候他發的内容,都是“僅讓她可見”,别人根本看不到。
因為喜歡一個人,所以想引起她的注意。但是,不想其他人知道自己的狀态,而隻想讓她知道。
所以,“分組顯示”成為了人們“特定社交”的方式。不影響别人,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為什麼不直接發給想要告訴的那個人呢?
因為,這是要營造一種假象:我不是說給你聽的,我就是随便發發。
人都是要面子的動物,害怕被忽視,害怕受傷害,害怕會失望,于是想方設法東聲西擊,制造模棱兩可的感覺。
朋友圈的分組功能,就是為這樣的行為設計的。
不要嘲笑别人的“虛僞”,因為每個人都會做這樣的事。
拿出自己的手機,看看裡面有多少個“分組标簽”,你就知道在自己的内心,朋友被劃分了多少個區域。
這并沒有什麼好和壞之分,隻是體現了我們對自己“人設”的重視。
因為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很在乎别人的眼光。
我們希望在别人面前,維持一種怎麼樣的人設,就會有針對性地展現一個什麼樣的自己。
在領導同事面前,我們希望呈現出積極向上、努力工作的樣子;在普通朋友面前,我們希望呈現出精緻有品位的模樣;在暧昧對象面前,我們希望有意無意透露出自己的小心思,還有最美好的一面;在親密無間的人面前,我們能夠呈現最坦誠、最真實的自己……
有人會說,發個朋友圈都那麼小心翼翼,真是太累了,不如不要發。
是啊,維護一個社交圈,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有些隐私,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被分享;有的東西,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意去看。
隻要你選擇發朋友圈,就一定有你想引起注意的人。
不然,你發布的這個舉動,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每一條朋友圈,都有它背後的“心機”,它可以是宣傳自己,可以是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可以是分享自己的心情,可以是傳遞一種信息。
沒有目的性的朋友圈,幾乎不存在。
我也承認,朋友圈其實挺“虛假”的。
我們不會将自己最不堪入目的一面,發表在衆目睽睽之下。而呈現出來的,一定是精心裝扮後的自己。
心靈雞湯也好,自拍美照也好,都是在告訴别人,“我希望在你眼裡是一個怎樣的人”。
可是,自己最落魄、最失敗、最軟弱的那一面,往往隻會躲在現實的角落。
比起删除、拉黑更傷人的,其實是“不給他看”我的朋友圈。
當一個人,不再把你請進你的生活,處處都防着你,這才是真正的冷漠。
表面上雲淡風輕,暗地裡拒之千裡。
歸根到底,做真實的自己,談何容易?
起碼,我們做不到時時刻刻都保持真實。
查看自己手機裡的通訊錄,裡面的标簽竟然有17個。而有一些,是從來都不會勾選的分組類别,在那些人眼裡,我就是一個“沉默的朋友”。
但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幾乎隔天差五就會發動态,大事小事都熱愛分享。
你要知道,你的生活不需要被所有人目睹,那些你認為重要的人,才值得看見你的真實狀态。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高質量的社交圈,一定是有輕重劃分,有不同的投入和付出,還有用心經營後的結果。
最終體現的,其實就是“尊重”兩字。
尊重自己的隐私,尊重自己的生活,尊重别人的感受。
那麼,你也是個愛“分組”的人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