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信達證券,武浩)
一、海上風電大風吹,海纜市場乘勢起1.1 電線電纜産品品類衆多
電線電纜是國民經濟的“血管”與“神經”。電線電纜是輸送電能、傳遞信息和制造各種電 機、儀器、儀表,實現電磁能量轉換所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器材,是電氣化、信息化社會中重 要的基礎性配套産業,其産品廣泛應用于電力、能源、建築、交通、通信、工程機械、汽車 等各個領域。電線電纜用途廣、種類多、品種雜,電線電纜行業作為國民經濟中最大的配套 行業之一,在我國機械工業的細分行業中位居第二,僅次于汽車整車制造和零部件及配件制 造業。
電線電纜位列産業鍊中遊,上遊由銅、鋁、塑料和橡膠等行業組成。電線電纜主要由導體線 芯、絕緣層和護層三部分構成,特殊用途的電線電纜還要添加密封材料、抗拉材料等構件。 導體線芯主要由銅材、鋁材構成,銅、鋁原材料在電線電纜産品所需的原材料中占比最大。 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産銅國和第一大原鋁生産國,市場供應充足,其價格受宏觀經濟、市場 供求關系等因素影響存在一定的波動,影響電線電纜的生産成本。絕緣層、護層以及特殊用 途電線電纜需要添加的構件主要由橡膠、塑料和其他輔料構成,該等輔料品種繁多,國内和 國際市場供應充足。
電線電纜産品種類繁多、應用領域廣泛,不同用途的産品其電氣性能、物理結構或形态、機 械性能、生産工藝存在較大差異。行業内通常按産品用途,将電線電纜分為電力電纜、裸導 線、電氣裝備用電纜、繞組線及通信電纜、光纜等五個大類。
其中,電力電纜按照應用場景可分為海纜和陸纜,其中海纜主要應用于水下,除需要滿足基 本的電氣性能外,對阻水性能、機械性能也具有更高的要求,而陸纜主要應用于陸地,應用 環境較為簡單且穩定,主要結構包括單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和三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 單芯電纜的優點在于相間絕緣容易保障,不易發生相間短路,且電纜的運輸和敷設更為容易; 三芯電纜的優點在于電纜本身加铠裝,防外力破壞能力強,且占地面積小,總體施工時間短。
1.2 電纜行業市場規模較大,市場集中度有較大提升空間
國内電線電纜行業市場空間穩步提升。2015~2020 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銷售收入呈波動變 化趨勢。由于近年來我國制造業去産能以及行業監管力度逐漸加強的影響,電線電纜行業一 度出現規模下滑,并在 2018 年達到低谷,電線電纜行業銷售收入達到 1.15 萬億元。随着 我國對新能源等投資的加快,電線電纜行業開始緩慢複蘇,2020 年電線電纜銷售收入達 1.57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14%。展望未來,國家重視并給予“新基建”等重點戰略的政策以及 資金扶持。
此外,“十四五”綱要中亦提到優化國内能源結構,提高新能源的比重,建設智 慧電網和超遠距離電力輸送網。根據國家對電線電纜主要應用領域——電力(新能源、智慧 電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規劃來看,未來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前景向好,行 業産品升級趨勢明顯。據電線電纜網、觀研報告網,預計到 2024 年規模有望達到 1.90 萬 億元,即 2020~2024 年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 4.89%。
在細分市場中,電力電纜以及電氣裝備用電纜市場需求最大。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2020 年我國電力電纜、通信電纜、電氣裝備用電纜、繞組線、裸電線市場需求占比分别為 39%、 8%、22%、13%、15%。受益于近年來海上風電、新能源汽車以及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 電力電纜和電氣裝備用電纜的市場需求相較于 2018 年有所提升。
我國電線電纜行業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局面。2011 年中國電線電纜産業規模首次超過美 國,成為全球電線電纜行業第一大市場,然而我國電線電纜企業主要生産低附加值的中低壓 線纜,其生産能力已出現過剩,我國高端産品領域卻供給能力不足,目前主要依賴進口,尤 其是航空航天、核電、高壓電纜超淨電纜料等高端産品。近年來,随着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的 快速發展,國内電線電纜企業依托質量、成本優勢,逐步搶占全球市場,電線電纜出口規模 穩步增長。同時,在高端産品領域,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拉動雙重因素的影響下,國 内領先企業不斷加大技術研發,部分高端電線電纜産品逐步實現進口替代,電線電纜進口規 模整體呈現下降趨勢。
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市場集中度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歐美日等國家或地區由于能源、通信技術 發展較早,在電線電纜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并成為全球主要的 電線電纜需求市場。另外,發達國家的電線電纜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因為面對原材料價格波 動,小企業逐漸退出市場,産業集中度大幅提高。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美國前 10 名線纜 制造商占據市場份額的 70%左右;日本七大線纜企業占市場份額的 65%以上;法國五大線纜企業包攬了法國市場的營業額,占據法國市場份額 90%以上。與之相比,雖然我國電線 電纜行業整體規模為世界首位,但是在行業集中度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是未來趨勢。現階段我國電力電纜行業内中小企業數量衆多,大部分 企業産品單一且以市場需求量大、技術水平低的中低端産品為主,而中低端市場的産品因技 術含量不高,同質化現象嚴重,核心競争力不強。電力電纜行業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 行業内規模較大的企業具備長期平均成本較低、與供應商議價能力較強、産品規格齊全等方 面的優勢,更容易獲取市場機會并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随着行業的發展,我國電力電纜行 業結構将進入深度調整期,加速淘汰中低端落後産能,并逐步向高端市場集中。同時,由于 電力電纜行業天然的規模經濟效應,将進一步促使行業向規模化發展方向轉變,行業集中度 有望穩步提升,從而有利于行業領先企業的發展。
1.3 受益海上風電發展,海底電纜市場快速成長
海纜産品按功能主要分為海底光纜、海底電纜和海底光電複合纜;近年來,受益于海上風電 的大規模發展,海底電纜的市場規模持續提升。根據 GWEC 數據,2014~2020 年全球海上 風電新增裝機從 1.50GW 增長至 6.90GW,年均複合增速 28.96%;2014~2020 年我國海上 風電新增裝機從 0.23GW 增長至 3.06GW,年均複合增速 53.93%。海纜是海上風電項目建 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向陸上電網傳輸電力的功能。根據 4C Offshore 數據,全球海纜交 付量從 2014 年的 1954km 增長至 2020 年的 5836km,年均複合增速 20.00%;我國海纜交 付量保持更快增速,從2014年的158km增長至2020年的2904km,年均複合增速62.45%, 保持較高增速。
二、碳中和趨勢明确,海上風電市場空間廣闊2.1 全球半數國家設定碳中和目标,我國雙碳目标明确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197 個國家于 2015 年 12 月 12 日在巴黎召開的締約方會議第二 十一屆會議上通過了《巴黎協定》。協定在一年内便生效,旨在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将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 2℃以内,同時尋求将氣溫升幅進一步限制在 1.5℃以内的措 施。為此,各國陸續提出碳中和目标,目前已有超過 130 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零碳”或 “碳中和”的氣候目标,包括:已實現碳中和的 2 個國家,已立法的 6 個國家,處于立法中 狀态的包括歐盟和其他 5 個國家。另外,有 20 個國家(包括歐盟國家)發布了正式的政策 宣示,100 個國家/地區提出目标但尚在讨論中。
2.2 風光基地成為風電裝機主力軍,“五大六小”發電集團目标清晰
風光大基地将成為風電裝機主力軍,第二批風光基地項目正抓緊啟動。根據 2021 年 3 月公 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标綱要》, 為大幅提升風電、光伏的發電規模,構建各類電源協調互補的現代化清潔能源體系,未來我 國将持續開發包括水電、風電、光伏等電源在内的多個清潔能源基地,進而形成 9 大集風光 (水火)儲于一體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以及 5 大海上風電基地。
分散式風電提上日程,提供風電裝機增量彈性。2021 年 10 月“風電夥伴行動·零碳城市 富 美鄉村啟動儀式”中發布了風電夥伴行動具體方案,明确表示“十四五”期間,在全國 100 個縣,優選 5000 個村,安裝 1 萬台風機,總裝機規模達到 5000 萬千瓦,為 5000 個村集 體帶來穩定持久收益,惠及農村人 300 萬以上。
“十四五”“十五五”老舊機組改造增量可觀。我國風電發展較早,發展初期風電機組以兆 瓦級以下為主,全生命運行周期在 10~15 年,如今這些老舊機組都面臨着設備老化、運行 故障等問題,且早期建設的風場項目風資源相對較好,因此實行老舊機組改造勢在必行。根 據北極星風力發電網,我國在運兆瓦級以下風電機組有 11000 餘台,分别在 1989 年至 2013 年間投運,分布于 22 個省(市、自治區),總裝機約 870 萬千瓦。此外,還有部分集中在 2006-2013 年投運,單機 1~1.3MW 的非主流機組 1250 台,總裝機容量 216 萬千瓦。據能 源研究所 ERI 分析數據,預計“十四五”我國風電累計退役機組将超過 120 萬千瓦,全國 更新改造機組需求将超過 2000 萬千瓦,預計“十五五”風電機組更新退役技改更新規模約 4000 萬千瓦。
響應雙碳号召,“五大六小”發電集團裝機熱情高漲。由于風電、光伏項目的投資成本較高, 需要以資本金 債務融資方式進行初始投資,且審批手續繁瑣,我國央企、國企資金實力強、 融資成本低,一直是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的主力軍,以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華電集團、 大唐集團和國家電投五大集團,以及三峽集團、中廣核、華潤電力、國投電力、中節能和中 核六小集團為主。據風能專委會 CWEA 統計,五大集團“十四五”期間新能源裝機規劃達 357~387GW,六小集團裝機規劃達 193~203GW。除此之外,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中國 石化、中國海油和中國石油仍有小部分新能源裝機規劃,合計約 83.5GW。
風能企業發布宣言,“十四五”年均裝機量有望保持 50GW 以上。2020 年 10 月北京風能 大會中,400 餘家風能企業聯合發布《北京風能宣言》,保證“十四五”期間年均保證風電新 增裝機 50GW 以上,2025 年後年均新增風電裝機 60GW 以上,至 2030 年裝機總量達到 8 億千瓦。
2.3 海風成長空間廣闊,沿海大省“十四五”規劃重視海上風電
2.3.1 我國海風資源豐富,發展海上風電勢在必行
我國具備豐富的海上風能資源。據《海上風電現狀及發展趨勢》介紹,與陸地風能資源相比, 我國近海風能資源更為豐富:海岸線長約 18000km,島嶼 6000 多個,近海風能資源主要集 中在東南沿海及其附近島嶼,風能密度基本在 300W/m2 以上,台山、平潭、大陳、嵊泗等 沿海島嶼風能密度可達 500W/m2 以上。中國風能資源普查數據顯示,我國 5~25 米水深、 50 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 2 億千瓦;5~50 米水深、70 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 5 億千瓦。目前我國潮間帶和近海風電開發技術較為成熟,成本較低,以 20~30%的理論開發 量計算,近海 5~25 米水深可開發規模為 3800~5700 萬千瓦,同時可根據經濟性和技術成 熟度探索開發深遠海風電項目。
我國沿海各省海風資源各有差異,開發成本不盡相同。我國海上風資源呈現由北向南遞增的 趨勢,其中長江以北地區年均風速在 7m/s 左右,如遼甯、河北、山東省份的風速在 7.4~7.6、 6.3~7.5、6.9~7.8m/s,江蘇、浙江風速相比北方省份較高,達到 7~8m/s,廣東省的風速 6.5~8.5m/s,福建省的風力資源最好,風速為 7.1~10.2m/s。從利用小時數來看,福建省的 利用小時數最好,最高可達 3800 小時,其次是廣東省(2000~3000 小時),江蘇、浙江省 利用小時數分别為 2300~2800、2000~2600 小時,山東、河北、遼甯省的利用小時數則相 對較低。
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大。1)與陸地風電相比,海上風電風能資源 的能量效益比陸地風電場高 20~40%,具有不占地、風速高、沙塵少、電量大、運行穩定以 及粉塵零排放等優勢,同時能夠減少機組的磨損,延長風力發電機組的使用壽命,适合大規 模開發。例如,浙江沿海安裝 1.5MW 風機,每年陸上可發電 1800~2000 小時,海上則可以 達到 2000~2300 小時,海上風電一年能多發電 45 萬千瓦時。2)海上風電可減少電力運輸 成本。由于海上風能資源最豐富的東南沿海地區,毗鄰用電需求大的經濟發達地區,可以實現就近消化,降低輸送成本,發展潛力巨大。
2.3.2 國補時代退出,遠海化、大型化、規模化成為趨勢
國補退出,海上風電迎來快速成長期。相較于陸上風電,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較晚,且增加了 海纜、基礎樁、海上工程等零部件及步驟,施工難度較大,造價普遍較高,長期以來需要依 靠電價補貼維持投資回報率。2020 年 1 月财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 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新增海上風電不再納入中央财政補 貼範圍,按規定完成核準(備案)并于 2021 年 12 月 31 日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存量海上 風力發電項目,按相應價格政策納入中央财政補貼範圍。
受此影響,2021 年末迎來海上風 電的搶裝行情,2021 全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 16.90GW,同比增長 452.29%,創曆史新 高;累計裝機量達到 26.39GW。2022 年起,随着海風技術與經驗的成熟,風機、海纜、基 礎平台等造價成本的下降有望提升運營的盈利性,我們判斷“十四五”海上風電有望迎來快 速成長期。
海風由近海走向遠海。海上風電場可以分為潮間帶、潮下帶灘塗、近海以及深海風電場,其 中潮間帶和潮下帶灘塗風電場水深 5m 以下,近海風電場水深 5~50m,深海風電場水深 50m 以上。我國潮間帶和近海風電開發技術較為成熟,2018 年裝機項目平均水深 12m,平均離岸距離 20km。從 2022 年初以來海纜招标項目來看,青洲一、二、四項目離岸距離分别為 50、55、55km,海風項目遠海化趨勢明顯。 風機大型化趨勢明顯。2011~2021 年,海上單機功率實現翻倍增長,新增風機平均容量從 2.7MW 增加至 5.6MW;而參考 2022 年以來海風項目風機機組招标信息來看,招标機型已 擴大至 8~9MW,個别項目将采用 10~11MW 機型。
海風建設逐步規範,進入集中連片開發階段。2021 年 11 月 16 日,中歐海上風電産業合作 與技術創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表示:打造百萬級或千萬級海上風電基地,連片 開發,形成集約化發展優勢,可以減少同質化工作,促進開發平價,還可以支撐地方政府産 業,形成産業鍊同步發展态勢,打造利益共同體。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風電處處長胡小峰 表示:規劃推進海上風電項目集中連片開發,分為項目、集群、基地三個層次,單體項目規 模原則上不小于 100 萬千瓦,由單體項目組成百萬千瓦級的海上風電集群,由海上風電集 群組成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3.3 海風初始造價高,造價及運維成本仍需下降
技術進步促進海上風電造價成本持續降低,海風成本仍需下降。根據 IRENA 報告,全球海 上風電新建項目度電成本從 2010 年的 0.162 元/kWh 降低至 2020 年的 0.084 美元/kWh, 降幅高達 48%;其中,我國海上風電度電成本從 2010 年的 0.178 美元/kWh 降低至 2020 年的 0.084 美元/kWh,按照 6.5:1~7:1 的彙率折算,我國海上風電度電成本約為 0.546~0.558 元/kWh,相比于沿海各省 0.35~0.4 元/kWh 的燃煤基準價格,我國海上風電成本仍有下降 的必要。
初始投資成本:不同省份的海風造價不盡相同,長江以北近海海域以灘塗、淤泥沉沙為主, 工程造價偏低,在 15000 元/kW 左右;長江以南海域海床以岩石為主,工程造價偏高,在 17000 元/kW 左右。根據明陽智能官網,海風項目造價中,占比較高的包括:風電機組 (45~50%)、基礎(20%)、安裝(7%)、輸變電(18%)以及其他(<10%)。根據北 極星風力發電網數據,從投資構成來看,不同省份的造價構成不同,江蘇省的風電機組(含 安裝)占比較大,達到 48%,而由于江蘇的海床條件較好,風機基礎及施工成本占比較低; 廣東省的風機機組成本占比僅 43%,但是 35kV、220kV 海纜成本占比高達 13%;福建省的 風機基礎施工占比較高,達到 25%。
運維成本:根據 NREL 報告,以 2020 年陸風項目(運行 25 年)為例,度電成本構成中, 設備投資、運行維護、平衡系統以及軟成本分别占比 46.4%、33.6%、14.5%和 5.5%;以 2020 年海風項目(運行 25 年)為例,設備投資、運行維護、平衡系統以及軟成本分别占比 23.0%、33.6%、31.5%和 11.9%。
2.3.4 大型化 遠海化 規模化,海風降本路徑清晰
大型化是海風降本的主要途徑。由于海風項目造價較高,且 2021 年為補貼最後一年,上半 年沒有海風項目招标,2021 年 9 月份華潤蒼南 1 号、中廣核象山塗茨海風項目開啟招标, 中标單價分别為 4061 元/kW(含塔筒)、3830 元/kW,投标機型為 6.2MW 和 10MW 組合、 7~9MW 機型,單價相較平價前的 5000~6000 元/kW 的招标價格已有大幅下降。2022 年以 來,山東、浙江、廣東和福建省部分海風項目陸續開啟機組招标,含塔筒的風電機組價格最 低已降至 3548 元/kW(浙能台州一号項目),招标機型普遍集中在 7~9MW。招标機型迅速 擴大,機組招标價格持續下探,海風造價有望進一步改善。
大型化降本路徑一:降低原材料耗材。風電機組的生産制造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較高,原材 料中又以鋼、玻纖、鋁為主。随着單個風機容量的提升,風機耗材并不随着風機容量 1:1 提 升。以明陽智能的海風機型為例,MySE6.45-180 機型的葉片、葉輪及機艙重量分别為 31、 184、247 噸,單位重量為 71.63 噸/MW,而 MySE8.3-180 的葉片、葉輪及機艙重量分别為 31、184 和 276 噸,單位重量為 59.16 噸/MW。對于單 GW 項目而言,使用更大機型,原 材料耗材更少,産業鍊具備更強的降本動力。
大型化降本路徑二:降低安裝、運維成本。大型化之後,機組台數減少,從而有效降低海風 基礎、海纜搭建、施工安裝、後續運維的成本。 遠海化之下,風速和利用小時數提高提升發電效率。我國潮間帶和近海風電開發技術較為成 熟,“十四五”早期我國海風開發以近海為主,後續有望朝深遠海領域開發。遠海風電場的 風速更快,利用小時數更高,發電效率更高,使用更大的風機有助于捕捉更好的風能,有效 攤薄初始投資以及後期運維成本。
風場規模化之下,共享輸電工程有望降低造價成本。廣東省已開啟大規模、連片式的開發模 式,例如:1)曆史海風項目規模一般為 300~500MW,而三峽陽江青洲五、六、七海上風 電項目規劃規模合計 3GW;2)粵電青洲一、二海上風電項目(合計 1GW)共用海上升壓站和海纜送出工程,青洲五、六、七項目共享陸上換流站。一般而言,海上升壓站成本約 1~2 億,高容量的海風場對于高壓海纜的需求增加,相同條件下高壓海纜更具有經濟性,連片式 開發或者規模化開發有助于攤薄海上升壓站、送出工程等的造價成本。
海風靠近用電負荷側,無消納問題,節省輸電成本。與陸上風電主要建在三北地區不同,海 上風電多建在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用電大省。陝北~湖北±800 千伏特高壓直流工 程臨時輸電價格為每千瓦時 5.12 分(含稅,含輸電環節線損,線損率 5%);雅中~江西± 800 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臨時輸電價格為每千瓦時 6.85 分(含稅,含輸電環節線損,線損 率 6%)。目前各省燃煤上網基準價格在 0.35~0.4 元/kWh,特高壓輸電成本較高将大幅降 低風電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而多數海風項目靠近用電負荷側,無需考慮長距離輸電問題,可 節省輸電成本。(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4 海風機組招标重啟,“十四五”海上風電規劃飽滿
2.4.1 海風機組招标重啟,項目儲備充足
2021 年下半年新一輪機組招标啟動,機組價格大幅下降,業主裝機熱情高漲。一般來說, 海風項目的建設需要 1.5~2 年時間,鑒于 2021 年是海風國家補貼的最後一年,當年開啟機 組招标很難實現在年内并網,疊加上半年機組價格高企,上半年沒有海風機組招标。2021 年 9 月,華潤電力蒼南 1#海上風電項目(400MW)開啟機組招标,要求投标機型單機容量不 低于 5MW,交貨期為 2022 年 3 月 20 日~2022 年 9 月 31 日,是我國海風平價後首次啟動 海風機組招标的項目。
10 月中國海裝中标該項目,機組價格降至 4061 元/kW(含塔筒); 該項目在 2020 年 5 月曾招過标,當時遠景能源中标,單價為 7264 元/kW。此後,中廣核 象山塗茨、三峽昌邑萊州灣、浙能台州 1 号、粵電陽江一/二等也開啟了風機項目招标,目 前平價海風項目共計招标量達 6.69GW。一方面,目前中标最低價為浙能台州 1 号海上風電 項目 3548 元/kW(含塔筒),相較平價前的 5000~6000 元/kW 已有大幅下降;另一方面, 機組的持續招标已表明業主方對于海風投資的高漲熱情。
海風項目從最前期的測風到最終的并網裝機需要 3~4 年時間,因此“十四五”早期的項目 儲備對于期間的裝機量提供一定的保障。根據各省的重點建設項目計劃、曆史競配公告,我 們統計得到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正在開工或儲備項目達 53.07GW。2022 年 6 月,遼甯 省、福建省、廣西省先後開啟海上風電項目的競争配置工作,預期均在 3 年内實現并網。
2.4.2 沿海各省“十四五”新增海上風電裝機規劃高達 44GW
沿海各省“十四五”新增海上風電規劃達 44.30GW,年均 8.86GW。根據當前沿海各省已 明确的海上風電規劃統計,“十四五”期間,廣東省新增裝機量位列第一,到 2025 年,力 争達到 1800 萬千瓦,在全國率先實現平價并網;江蘇省規劃場址共 28 個,規模 909 萬千 瓦,規劃總面積為 1444km2;浙江省新增裝機 455 萬千瓦以上,力争達到 500 萬千瓦;山 東省到 2025 年,全省風電裝機達到 2800 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力争達到 800 萬千瓦; 此外,福建省、廣西省、海南省海風規劃裝機 4.1、3、3GW。此外,2022 年 3 月上海金山 300MW 海上風電場項目競配結果公示,2022 年 6 月遼甯大連啟動大連市莊河海上風電場 址 V 項目競争配置,開啟新一輪的海風建設,我們假設上海、遼甯“十四五”期間分别新增 裝機 1GW。
長期來看,遠海資源廣闊,海風成長可期。中歐海上風電産業合作與技術創新論壇上,水電 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風電處處長胡小峰表示:規劃總體布局将圍繞山東半島、長三角、閩南、 粵東、北部灣五個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共布局 41 個海上風電集群,總容量約 2.9 億 千瓦。其中,五大基地規劃 19 個集群,基地外海共規劃 22 個集群。
三、海纜行業成長性強,相關公司進入新一輪擴産期3.1 海纜分為陣列 送出海纜,市場規模增速快
目前海上風電場内使用的海纜可以分為陣列海纜以及送出海纜。當前海上風電項目用海纜 主要包括風力發電機連接用海纜(陣列海纜,也稱集電海纜)及風機并網使用的海纜(送出 海纜,也稱主海纜),目前以 35kV 陣列海纜 220kV 送出海纜組合為主。
為測算海纜的市場規模,我們做出以下假設:1)對不同省份海風項目造價做出假設;2)考 慮到 2021 年因搶裝行情,部分成本短暫性虛高,2022 年搶裝結束将有所回落,假設 2022 年造價普遍下降 1200 元/kW;未來海風項目造價逐步下降,實現真正的平價上網,我們假 設 2023~2025 年海風造價年降 3%;3)陣列海纜成本占比較小,假設維持 3%不變;4)考 慮到不同項目的規模、機組功率、離岸距離、施工條件不同,廣東省在建的青洲項目離岸距 離均在 40km 以上,送出海纜長度更長,我們假設 2022 年廣東省送出海纜占初始投資的比 例提升至 10%;其他省份項目離岸距離較近,按照送出海纜占比 8%計算;5)海風項目逐 步遠海化,離岸距離越長對于海纜的電壓等級、長度以及制作工藝有更高的要求,我們假設 2023~2025 年送出海纜的造價占比年均提升 0.3 個百分點。(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根據測算,2022~2025 年我國陣列海纜規模從 23.43 億元增長至 81.74 億元,年均複合增 速為 48.91%;送出海纜規模從 67.13 億元增長至 272.37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為 59.50%; 海纜市場總規模從 90.56 億元增長至 349.74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為 56.89%。
3.2 大型化 遠海化 規模化,超高壓交流、柔直方案性價比凸顯
陣列海纜方面,35kV 交流集電方案是海上風電的常規選擇;但是,基于海風項目平價的需 求以及近海資源已大規模開發等問題,單個機組大型化、項目遠海化已經成為趨勢,有望朝 66kV 交流海纜發展。 1)由于 35kV 海纜熱極限和通流能力的限制,單機容量的增大使得單根陣列海纜上可連接的風機數目随之減少,仍采用 35kV 交流集電方案将使得電纜投資及相應工程費用和難度随 之增大。以 35kV、400mm2 截面的電纜為例,考慮其熱極限及通流限制,通常允許傳輸的 最大有功功率約為 27MW,即最多可以連接 4 台 6MW 風電機組,或 3 台 8MW 風電機組。 而同樣截面的 66kV 海纜允許傳輸的有效功率為 50MW,可以連接 8 台 6MW 機組和 6 台 8MW 機組。66kV 集電系統電纜數目減少,電纜投資和相應的電纜鋪設工程費用下降。
2)歐洲部分海風項目已開始嘗試 66kV 高電壓等級交流海纜,如 Blyth 海上示範風電場位于 英國東北部,離岸 5.7km,使用 MHI Vestas 8.3MW 風機,風電場不設海上升壓站,5∼6 台 風機通過 66kV 電纜彙集後,以同樣的電壓等級輸送到陸上變電站。
我國已開始嘗試使用 66kV 交流集電方案。據陽江市生态環境局陽西分局披露的《粵電陽江 青洲二海上風電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青洲二項目由 35kV 陣列海纜改為 66kV 陣列海纜,其原因為:1)66kV 海纜單回路輸送容量大,線路回路少,占海面積小,路由容 易解決;2)在同等截面下,66kV 導線的電壓損失小,功率損耗同樣小。從目前的招标信息來看,中廣核象山塗茨海風項目、國電投揭陽神泉二海風項目、粵電青洲一、二海上風電項 目已完成 66kV 海纜及敷設工程招标,單價為 330~360 萬元/km(與前頁表述有差異,或因 銅價大幅上漲及短期海纜供需格局對價格影響較大)。
1)随着單個風電場規模的擴大,以及連片開發的需求提升,出于經濟性考慮,部分海風項 目考慮使用 330kV 或 500kV 的高壓交流海纜進行電力送出。目前主流的送出海纜電壓等級 為 220kV,一般采用單回三芯結構,輸電能力 18~35 萬千瓦;随着單個風電場規模的增加, 可以使用更高電壓等級的交流送出海纜。以 1GW 海風項目為例,如果使用 220kV、3× 1000mm2 的送出海纜,單根三芯 220kV 海纜容量為 280~300MW,則 1GW 海風項目需采 用至少 4 回路;如果使用 500kV、單芯 1800mm2 的送出海纜,1GW 海風項目采用 1 回路 即可。
我國廣東省部分大規模海風項目已采用 330、550kV 高壓交流海纜。2022 年 3 月,東方電 纜中标粵電陽江青洲一、二海上風電場項目 500kV 海纜及敷設工程,該項目為雙回路設計, 單回長度為 60km,是繼東方電纜 2018 年至 2019 年間為國家電網舟山 500kV 聯網輸變電 工程提供兩回路大長度 500kV 單芯海底電纜(含軟接頭)項目後,在超高壓海洋輸電領域 的再次創新。該合同中标金額為 17 億元,傳輸容量達 1000MW,計算下來 500kV 三芯交 流海纜單價為 1417 萬元/km。除此之外,三峽陽江青洲六海上風電項目(1GW)将配套建 設 3 回 330kV 交流送出海纜,導體面積 3×800mm2;中廣核帆石一海上風電項目(1GW)、 二項目(1GW)将采用 500kV 交流送出海纜。
2)遠海化之下,柔性直流有望成為主流趨勢。交流輸電方式多适用于海上風電小規模、近 距離輸送,但是長距離之下輸送電纜的電容效率明顯,且無功電壓補償控制難度較大。而柔 性直流的優點包括長距離輸送容量更大、輸電線路數量更少、海域資源占用較少、彙集輸送 具備靈活和可擴展性。因此,大規模、遠距離輸送的海上風電項目,更适用使用柔性直流輸 電方式。 從國外已并網和在建海上風電的經驗來看,輸電距離在 70km 以内的基本采用交流輸電方 式,100km 以上的遠距離輸電采用柔直輸電方式,輸電距離在 70~100km 時綜合考慮經濟 性和可靠性指标進行交直流方案比選分析。國外海上風電柔直送出工程在德國北海較為集中: 北海海域建有 4 個海上風電場集群,分别是 BorWin、DolWin、HelWin、SylWin,均采用± 320kV 直流電壓等級,離岸距離均在 100km 以上。
經濟性角度,根據《海上風電場輸電方式研究》測算,以 1GW、輸送距離 60km 的海風項 目為例,使用交流輸送方案的工程造價為 38.3 億元,同等條件下直流輸送方案的工程造價 為 40.4 億元,交流方案性價比更高;當輸送距離提升到 100km 時,交流方案的工程造價提 升至 62.1 億元,而直流方案的工程造價則提升較少,僅提升至 48.8 億元,相比交流方案可節省 21.4%的成本。
從我國建設柔直送出工程的經驗來看,2019 年 7 月國内啟動多個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項 目,包括如東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示範項目(包括如東 H6、如東 H8、如東 H10 項目, 合計 1.1GW,中國首個海上風電柔性直流送出項目)、射陽海上風電場柔性直流輸電項目。目 前如東項目已并網裝機,據中天科技 2019 年 9 月公告,公司成功中标三峽新能源江蘇如東 800MW(H6、H10)海上風電項目直流電纜采購及敷設項目,為該項目提供±400kV 直流 海纜/陸纜、附件及施工,中标金額為 15.11 億元。根據如東 H6 項目環評報告,該項目使用 的是單回單芯 2000mm2、電壓等級±400kV、電流 1375A、容量 1100MVA 的直流海纜,單 根總長 98km,折算後單價約 1542 萬元/km。
此外,青洲五、青洲七項目拟采用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配套建設 1 座±500kV 海上換流站和 1 座±500kV 陸上集控中心(換流站),以及單回±500kV 直流海纜輸送到陸上集控中心。該 送出海纜線路設計輸送容量為2000MW,海纜電壓等級為±500kV、最大工作電流為2000A, 推薦直流±500kV 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鉛套聚乙烯外護套粗圓鋼絲铠裝聚丙烯纖維外被層 光電複合海底電纜,導體截面為 2500mm2,内置光纜為 2×48 芯。
3.3 進入壁壘高,考驗企業資質及資金優勢
海纜企業具備較高的進入壁壘,體現在資質認證、生産技術、設備及碼頭投資、成本控制等 方面:
3.3.1 資質認證壁壘
海纜屬于電力電纜行業重要的細分領域,需取得《全國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并通過産品 CCC 強制認證。此外,由于海纜維修及更換成本高、難度大,因而質量要求較高,通常需要就特定類型、應用領域的産品取得其他相應的資質、鑒定或通過客戶認證。例如,國内海 纜在投用前一般需要花費一年以上的時間完成型式試驗和預鑒定試驗,而海底光纜産品要 進入國際市場,還需要取得環球接頭聯盟(UJC)頒發的 UJ 認證。
3.3.2 生産技術壁壘
海纜所處環境複雜,要求海纜具有耐腐蝕、抗拉耐壓、阻水防水等性能特點,在材料選擇、 結構設計、生産工藝、質量管控、敷設安裝、運行維護等方面要求更高。此外,随着海洋資 源開發逐步向深遠海發展,大長度、330kV/500kV 高壓交流海纜、柔性直流海纜對海纜企業 的生産技術經驗、軟接頭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曆史具備相關成績的企業有望快速打入高 壓海纜、柔直海纜市場,獲取更高份額。 1)超高壓交聯聚乙烯絕緣擠出工藝技術:電壓等級與電纜絕緣性能要求成正向關系,交聯 聚乙烯電纜采用固體絕緣,具有敷設安裝及運輸簡單、彎曲半徑小、質量輕等特點,但也存 在着在高電壓環境下絕緣材料容易産生局部場強過高而被擊穿等問題。通過對交聯聚乙烯擠 出工藝及潔淨度控制的研究,可提升交聯聚乙烯材料在高電壓環境下的絕緣性能及穩定性。
2)軟接頭技術:在長距離海纜應用中,受現有生産技術、能力的限制,通常單根無接頭海 纜長度無法達到使用距離,此時可以使用軟接頭将多根海纜進行接續,從而實現一次性敷設 的應用需求,但兩段電纜之間的接頭處是性能最薄弱的地方,因此需要着力提升接頭處的性 能,确保海纜整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3)柔性直流電纜絕緣結構設計技術:電纜在直流電壓作用下,電場分布與絕緣材料電導率 成反比,而絕緣材料電導率又是電場和溫度的函數,随着電場和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進而影 響電纜内電場的分布,導緻直流電纜絕緣層内電場容易産生畸變,造成絕緣層因局部電場強 度過高而被擊穿的問題。
3.3.3 生産設備設施、碼頭及資金壁壘
海纜産品結構較為複雜,對生産設備要求較高,通常涉及 VCV 立塔交聯生産線、CCV 懸鍊 交聯生産線、盤框絞機等設備,且部分核心生産設備依賴于國外進口,因此需要企業具備較 強的設備引進和生産轉化能力。目前 110kV 及以上高壓海纜使用 VCV 立塔法,VCV 方法 易控制質量,由于不偏心,生産的電纜内電場強度分布均勻,電氣性能好,擊穿電壓高,但 交聯長度受立塔高度限制,故建築費用較高;CCV 懸鍊法不受立塔高度限制,多用于 110kV 及以下大長度海纜的生産。
此外,1)海纜自身重量較大,需要通過專門的海纜敷設船進行運輸,通常要求海纜企業靠 近江河湖海等水域,這對于海纜企業擁有的碼頭資源或獲取碼頭資源及開發的能力提出了要 求。2)随着海上風電建設向更加專業化發展,開發商傾向于将海纜制造、敷設打包招标, 以明确海纜系統的質量責任,海纜的制造與安裝敷設總包成為了趨勢,對于海纜企業自有敷 設船以及敷設安裝能力提出了要求。截至 2021 年底,海底電纜敷設專用設備-電纜敷設船在 我國有 56 艘,其中具有 220kV 海纜敷設能力的敷設船共 25 艘。
綜上,海纜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投資回報期長。建設 VCV 立塔交聯生産線、碼頭開發建 設、獲取敷設船對于企業從事高壓海纜的生産和銷售是必須項。以東方電纜可轉債募投項目 為例,公司拟在甯波北侖開發區穿山半島峙南區塊新征約 450 畝土地建設“高端海洋能源 裝備系統應用示範項目”,項目投資總額 15.05 億元,其中固定資産投資 12.17 億元,以電 纜車間、立塔、碼頭的開發以及設備采購為主,建設期利息 3430 萬元,鋪底流動資金 2.54 億元。項目建成後可年産海洋新能源裝備用電纜 630km、海洋電力裝備用電纜 250km、海 洋油氣裝備用電纜 510km 和智能交通裝備用電纜 92450km;預計達産後預計可實現年銷售 收入 45.23 億元(含稅),年均利潤總額 4.08 億元,全部投資回收期長達 7.47 年(含建設 期)。
3.3.4“料重工輕”特征明顯,考驗成本控制能力
海纜“料重工輕”特征明顯,考驗企業成本控制能力。海纜的主要成本為直接材料,其中以 銅材、鋁材、絕緣材料、屏蔽材料、護套材料等為主,具備“料重工輕”的特點。據東方電 纜投資者關系問答,海纜系統的金屬材料(銅、鋁、鉛、鋼絲等)占原材料成本的 40~50%; 海纜的成本受金屬價格波動影響較大。據中天海纜招股書介紹,海纜所使用的銅材為銅杆(電 解銅),以長江現貨 1#電解銅平均價為例,2017~2019 年銅價保持在 40000~50000 元/噸 的水平,2020Q2 以來,全球疫情反複影響大宗商品的供應及運輸,有色金屬價格持續上漲, 截至 2022 年 6 月,銅價仍處于高位,在 65000~70000 元/噸。
據東方電纜招股書,公司對外報價采取“(原材料成本 加工成本費用)×(1 目标毛利率)” 方式,其中原材料成本主要考慮銅價确定,加工成本費用依據各産品的曆史經驗數據确定; 目标利潤率一般根據産品的品種、批量大小、技術難度、供貨時間要求、競争對手的報價等 綜合因素确定。多數海纜企業實行“以銷定産”的生産模式,在中标時采取“鎖銅策略”以 鎖定大部分原材料成本,但由于投标和中标仍存在一定時間的風險敞口,銅價的波動仍然對 海纜企業的利潤率有一定影響,考驗海纜企業的成本控制和銅價判斷能力。
3.4 行業格局清晰,進入新一輪擴産期,頭部企業具備豐富工程經驗
我國高壓海纜市場集中度較高,前三大玩家為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根據中商情 報網,中天科技(37%)、東方電纜(33%)和亨通光電(17%)占據市場約 90%的份額; 漢纜股份和寶勝股份通過近幾年的擴産及接單,不斷擴大自身規模,目前市占率分别達7%、 5%。三梯隊的海纜廠商(萬達海纜、太陽電纜、起帆電纜)仍處于擴産期,尚未獲得較大 市場份額。
從我國主要海纜企業的發展曆程來看,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和漢纜股份參與市場 較早,基本于 2000 年左右參與市場,寶勝股份 2016 年參與海纜市場,2021 年海纜闆塊已 經實現 15.09 億元的營收。(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四、重點企業分析
4.1 東方電纜
甯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并于 2014 年上市,多年來一直處于行業領先 地位。目前公司已形成陸纜系統、海纜系統和海洋工程三大産業闆塊,擁有 500kV 及以下 交流(光電複合)海纜、陸纜,±535kV 及以下直流(光電複合)海纜、陸纜系統産品的設 計研發、生産制造、安裝和運維服務能力,廣泛應用于電力、建築、通信、石化、軌道交通、 風力發電、核能、海洋油氣勘采、海洋軍事等多個領域。
公司于 2005 年成功開發填補國内 空白的 35kV 光電複合電纜、海底交聯電纜;2006 年開發 110kV 及以下海底電纜并投放市 場;通過公司 3 年的研發和生産,首根國産臍帶纜在 2010 年成功進入國際市場。近年來公 司超高壓海纜系統、柔性直流解決方案日臻完善,2014 年國網舟山多端柔性直流示範工程 ±200kV 直流海纜和陸纜投入使用;2018 年完成國家電網浙江舟山 500kV 聯網輸變電工程 用首根 500kV(含軟接頭)光電複合海底電纜的生産與交付;2020 年公司實現國内首台套 漂浮式風機動态纜與施工工程,突破國内首個海上 66kV 海纜風電項目。
公司控股股東為甯波東方集團,持股比例為 31.63%,實控人為夏崇耀、袁黎雨夫婦,通過 直接持股、通過甯波東方集團、華夏投資間接持股的方式持有公司 21.95%的股權。此外, 夏崇耀、袁黎雨夫婦之子夏峰擔任公司副董事長、董事,公司股權、管理結構清晰。
海陸并進,公司營收高速增長。伴随着近兩年海風的搶裝行情,東方電纜收入、利潤規模實 現快速提升:2017~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從 20.62 億元增長至 79.32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 40.05%;由于海纜行業産能不足,搶裝期價格快速提升,公司歸母淨利潤從 2017 年的 0.50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11.89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 120.61%,遠超收入增速。 公司的海纜系統業務貢獻主要利潤。2018~2021 年,公司海纜系統營收從 10.72 億元增長 至 32.73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 45.07%;毛利潤從 3.19 億元增長至 14.37 億元,年均複合增 速 65.07%。從毛利占比來看,海纜系統闆塊毛利已占總毛利的 71.48%,成為公司利潤的 主要來源。
碼頭方面,公司已擁有 2 個大噸級碼頭,廣東陽江碼頭正在動工建設:1)2020 年 11 月, 公司将原 500 噸級貨運碼頭改建成 2000 噸級電纜運輸專用碼頭,順利通過驗收,設計泊位 年通過能力為雜貨 12 萬噸,電纜 60 萬米;2)2022 年 3 月,公司“高端海洋能源裝備系 統應用示範項目臨時碼頭工程”順利通過驗收,這是國内最大的海纜智能化生産基地配套項 目。
碼頭項目位于甯波舟山港穿山港區穿山半島南側升螺圓山至新岸線段,新建 2000 噸級 臨時碼頭一座(2 個 2000 噸級散雜貨泊位),泊位總長度 198 米,設計年通過能力 92.4 萬 噸。3)陽江港吉樹作業區#J13~#J14 碼頭項目計劃建設 2 個 3000 噸級多用途泊位,總投 資 4.51 億元;南側#J13 泊位為海纜及多用途泊位,具備常規件雜貨裝卸和海纜出運功能, 北側#J14 泊位為多用途泊位,以件雜貨和集裝箱裝卸為主。其設計海纜吞吐量約 6 萬噸/年, 海纜配套附屬設施 0.5 萬噸/年,風電海纜及其他裝備制造或運維所需的鋼闆 50 萬噸/年,其 他件雜貨 25 萬噸/年,集裝箱 1 萬 TEU/年。
敷設施工方面,公司擁有 2 艘國際級專業敷設安裝船:東方海工 01、東方海工 02,載纜量 分别為 3500t 和 2500t,分别于 2017、2018 年下水,正式開啟公司海纜産品設計研發、生 産制造、安裝敷設和運維服務一體化體系。運行維護方面,公司擁有交流 500kV 及以下和 直流±535kV 及以下軟接頭技術,可滿足當今國内外産業化的所有電壓等級電纜的運行維 護服務。搶修服務方面,主要是對各類海陸纜的故障進行排查檢測及評估,并及時高效開展 搶修服務。
截至 2022 年 3 月底,公司在手訂單 91.87 億元,其中海纜系統 54.64 億元,陸纜系統 28.84 億元,海洋工程 8.39 億元。2022 年公司開啟新一輪的海纜項目的投标,陸續中标明陽陽江 青洲四海上風電場項目、中廣核浙江象山塗茨項目、粵電陽江青洲一/二海上風電場項目、 Hollandse Kust West Beta 海上風電項目的高壓海纜采購及敷設項目。
臍帶纜技術國内首屈一指。臍帶纜即水下生産系統臍帶纜,是電單元(動力纜或信号纜)、 光單元(單模或多模光纜)、液壓或化學藥劑管單元(鋼管或軟管)的組合;此外還包含可 以起到絕緣和保護作用的聚合物護套、可以填充空白位置和固定其它管線位置的填充物、可 以增加軸向剛度和強度能力的碳棒或铠裝鋼線;因其通過一條纜即可提供設備的大部分需求, 包括電力輸送、信号傳輸、液壓控制或化學藥劑輸送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作用似人類的臍 帶。
公司是首個具備海洋臍帶纜設計分析能力并自主生産的企業,打破了國外線纜生産巨頭在 該領域多年的壟斷。2017 年 2 月,公司中标了“海工文昌 9-2/9-3/10-3 氣田群開發項目臍 帶纜(BIDSECTIONI)”項目,本次項目投标過程中,東方電纜是唯一與多家國際知名臍帶 纜廠家同台競技的國内企業,标志着我國臍帶纜的設計、研發與制造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20 年,公司的臍帶纜陸續中标了流花 29-2 項目、陸豐 22-1 油田開發項目;國際市場上, 公司首次與歐洲總包商合作獲取臍帶纜項目,這标志着公司臍帶纜産品開始走向國際。
4.2 中天科技
中天科技 1992 年起步于光纖通信,于 2002 年上市。公司現已形成通信、電網、海洋、新 能源、新材料等多元産業格局,産品廣泛應用于各大電信、電力運營商和廣電、交通、能源 等領域。 中天科技控股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4 年成立,并在 2020 年将海纜有限 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海纜、陸纜的研發、設計、生産和銷售業務,目前已具 備交流 500kV 及以下海纜和陸纜、直流±400kV 及以下海纜、直流±535kV 及以下陸纜的 研發制造能力,其中海纜為公司業務發展重點,主要包括交流海底電纜、柔性直流海底電纜、 臍帶纜、動态海纜、海底光纜等。
在交流海纜領域,公司于 2013 年成功研制首根國産長距 離三芯 110kV 海底光電複合纜,随後國内首條投用的三芯 220kV 海底光電複合纜在 2015 年成功交付,2016 年完成大長度交流 500kV 交流聚乙烯絕緣光伏複合海纜系統研制。在直 流海纜領域,2103 年公司向世界首個三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提供輸電設備,并于 2014 年 向世界首個五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交付了±200kV 直流海纜。2020 年,公司完成如東 H6、 H8、H10 海上風電項目,為國内首創±400kV 柔性直流海纜項目,為我國海上風電向深遠海 方向發展提供了輸電技術和裝備支撐。
近幾年中天科技營業收入持續提升,從 2017 年的 271.01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461.63 億 元,年均複合增速 14.24%。歸母淨利潤波動較大,2017~2020 年歸母淨利潤基本保持在 20 億左右,2021 年公司完成高端通信業務的信用和資産減值,曆史包袱清理完畢,歸母淨利 潤下滑至 1.72 億元,2022 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已回升至 10.16 億元。 2017~2021 年中天海纜營業收入從 45.30 億元增長至 106.45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 32.95%; 淨利潤從 1.06 億元增長至 18.24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 158.17%。陸纜及海纜的生産銷售 是中天海纜的主營業務;從業務構成來看,中天海纜的海纜闆塊營收從 2018 年的 10.73 億 元增長至 24.01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 49.59%。搶裝期間,海纜業務的單價、盈利性較好, 毛利率從 2018 年的 25.12%持續提升至 2020 年的 51.68%。
中天科技集團旗下的上海源威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海底電纜和海底光纜敷設、 埋深、安裝施工、維護等業務的企業,擁有“源威 1 号”、“源威 5 号”、“源威 8 号”以 及“中天 5 号”4 艘專業海纜敷設船。其中,“源威 8 号”是國内首艘 6000 噸級的海纜敷 設工程船,設計采用平闆方駁結構,局部雙層底闆,具有船體結構強度大、載重量大、甲闆 施工面積大、吃水淺,可以候潮坐灘施工等特點。“中天 5 号”為 6000 噸級轉盤海纜敷設 工程船,适用于超高壓、大截面、大長度海底電纜敷設。2020 年,上海源威承接了如東海 域全部海上風電項目海纜送出工程,以及如東所有海上風電場 90%場區海纜敷設工程,累 計完成如東項目 2090 千米海纜敷設。(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此外,中天科技的“中天 7 号”“中天 8 号”為自升式風電安裝平台,為 600 噸級風電安 裝船,可完成 4-8MW 風機的吊裝。“中天 9 号”為 1600 噸級全回轉起重船,配備吊重能 力 1600t 吊機,可以完成 1300t 重物的空中翻身,适用于現在主流的大功率風機吊裝。
4.3 亨通光電
亨通光電成立于 1993 年,2003 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涵蓋光通信和智能電網傳 輸兩大行業,目前是國内規模最大、産業鍊最為完整的信息與能源網絡綜合服務商之一,提 供行業領先的海上風電、海洋通信、光通信、智能電網、智慧城市、儲能等産品與解決方案。 公司于 2009 年開始布局高壓海底複合纜項目。2014 年,公司設計制造的海底電纜首次進 入國際市場,同時海底通訊光纜首次中标國際市場;公司向馬爾代夫項目供應 1000 多公裡 的海底光纜,是全球最長單根無接頭 220kV 海底光纜。2019 年,公司交付 500kV 聯網輸變 電工程海底電纜項目,同年國際首創單根無接頭大長度 500kV 交聯聚乙烯絕緣海底電纜通 過出場試驗。2020 年,公司全球海底光纜交付裡程數突破 40000 公裡。
公司控股股東為亨通集團,持股比例為 24.05%,實際控制人為崔根良,通過直接持股、通 過亨通集團間接持股的方式持有公司 18.15%的股權。此外,崔根良之子崔巍擔任公司董事 長,并通過亨通集團間接持股的方式持有公司 9.93%的股權。
2017~2021年,亨通光電營業收入從245.56億元增長至 412.71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13.86%; 受光纖光纜行業價格影響,公司利潤率波動較大,2021 年歸母淨利潤 14.36 億元,同比下 降 35.82%;2022 年一季度開始回升,歸母淨利潤 3.44 億元,同比增長 30.26%。公司的海 洋闆塊包括海底電纜和海洋通信,營業收入從 2017 年的 5.20 增長至 2021 年的 57.52 億 元,年均複合增速 82.37%,營收占比從 2.12%增長至 13.94%;毛利潤從 2017 年的 1.59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27.1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 103.19%,由于毛利率較高,2021 年毛 利率已達 47.11%,海洋闆塊的毛利占比從 3.05%增長至 41.16%。
亨通光電擁有海上風電作業平台、打樁船、嵌岩船等施工設備。其中,“亨通一航”鋼質四 樁腿風電作業平台,型長 79m,型寬 38m,型深 6.8m,具備 2 套 6MW 風機組件存儲能力, 可在 35m 以内水深進行海上風電機組的吊裝作業及風機基礎施工作業;“華電穩強”為 600 噸級海工船;“亨通藍德”号風電基礎樁施工船于 2019 年下水,長度超百米,其海上施工 作業範圍可覆蓋我國近海包括廣東、福建、南海等條件惡劣的海域。“亨通鑽 1”、“亨通 鑽 2”擁有亨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制造的大直徑嵌岩鑽機系統,可用于海上風電場 Ⅰ/Ⅱ/Ⅲ型樁嵌岩鑽孔及大型橋梁基礎樁施工。
4.4 寶勝股份
寶勝股份成立于 2000 年,于 2004 年上市,産品業務涵蓋行業電力電纜、控制和儀表線纜、 高頻數據和網絡線纜、信号電纜、電磁線、架空線、建築電線全部七大類、高中低壓所有電 纜及系統、精密導體、高分子材料,并可提供電氣工程設計安裝、智能裝備、光伏電站建設 EPC 項目總承包服務。 公司控股股東為寶勝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 31.90%,實控人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 公司,通過寶勝集團、中航産業投資、中航機載系統間接持有公司 29.42%的股權;此外, 揚州市國資委通過寶勝集團持有公司 7.98%的股權。
公司具備較強的電線電纜生産經驗,于 2015 年設立全資子公司中航寶勝海洋工程電纜有限 公司,2015 年未實際運營,2016 年出資完畢開始布局海底電纜行業。2018 年,公司與全 球最大的光纖、光纜、預制棒制造商長飛光纖光纜公司,合資經營中航寶勝海洋工程電纜有 限公司,公司、長飛光纖光纜的持股比例分别為 70%、30%,截至 2021 年 12 月最新一次 增資公告,增資完成後寶勝海洋電纜公司注冊資本将擴充至 15 億元,将有助于公司海纜海 工産能提升,進一步完善直流海纜、動态纜及臍帶海纜的研發、生産工序,适應未來海上風 電發展對海纜産品及海工服務的創新需求。
目前,寶勝海洋電纜公司位于揚州經濟技術開發 區,總投資 50 億元,占地面積 40 萬平方米,擁有 201.68 米全球最高的立塔。此外,公司 參股寶勝長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長飛光纖光纜、公司持股比例分别為 70%、30%,2021 年 12 月公告的增資完成後注冊資本将擴充至 8.50 億元,有助于擴大海纜海工規模。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