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醫生認為活不過三個月 他卻走出了康複之路

醫生認為活不過三個月 他卻走出了康複之路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06 21:03:38

  當一個人被診斷為肺癌晚期以後,基本上也就宣布着等待死神降臨,可是這位男子卻用行動改變了生命的軌迹,他就是時政記者淩志軍。當醫生根據臨床經驗,推斷他活不過三個月的時候,十多年過去了他依然健康的活着。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從他的康複曆程中,我們可以學習些什麼?

  作為時政記者,他曾記錄下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風雲變遷。2007年,他被診斷為肺癌晚期,腦轉移,當初醫生認為活不過三個月,但他卻走出了适合自己的康複之路,現如今依然非常健康!

  他就是淩志軍,生于1963年,人民日報社資深記者、作家,代表作有《重生手記:一個癌症患者的康複之路》、《交鋒》、《聯想風雲》、《中國的新革命》等。

  淩志軍的抗癌過程可以說是個奇迹!

  2007年,他被診斷為肺癌晚期,且已經轉移顱内。當時多數醫生認為是惡性腫瘤,不立即手術會贻誤最佳治療時機時,淩志軍決定靜養;當肺内陰影變小被多數醫生認為無關緊要時,他決定接受病竈切除手術。兩次他都賭對了。

  抗癌成功後,淩志軍寫了一本抗癌感悟的書《重生手記:一個癌症患者的康複之路》,包含了他五年抗癌康複之路上的經驗總結,如實記錄了犯過的錯誤,堪稱一部生病智慧書也書寫了一位資深記者對當今中國癌症醫療體系種種利弊的觀察和剖析,觀點犀利。

  今天小編就根據其《重生手記》以及其接受媒體公開采訪的内容,總結出其患癌後的8大感悟,可以說字字如金!

  1.患癌後:沒想到做癌症病人那麼沒尊嚴!

  2007年2月,淩志軍被診斷肺癌、腦轉移的概率為98%,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兩地名醫會診,幾乎一邊倒地判定他活不過3個月。

  今年3月15日,新一輪複查結果:顱内病竈幾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見新的異常,癌胚抗原指标回歸正常,腳踝骨的陰影正在淡化,手術後幸存的那片肺葉生長壯大起來。

  在治療期間,淩志軍發現,病人們花了錢、排了長隊、内心所期待和倚重的一流醫院的特級專家會診,才不足三分鐘。醫生冷漠的你等着吧的診斷幾乎就是一紙死亡判決書。手術、化療等高科技治療和開天價特效藥,是不同醫生的相同手段。而憂心忡忡、愁眉苦臉、排隊就醫甚至傾家蕩産的那個弱勢群體,就是中國癌症患者的群像。

  2.很多人不是死于腫瘤,而是死于對腫瘤的無知和恐懼!

  癌症隻是一種慢性病。著名腫瘤臨床專家何裕民颠覆了中國人癌症是絕症的慣性思維。他說,很多腫瘤患者不是死于腫瘤,而是死于對腫瘤的無知、高度恐懼以及恐懼本身帶來的盲目應對。應該理性對待、善用智慧以合理防治。

  淩志軍認為:我們最大的不幸在于被中國式的觀念包圍着,同時還接受着中國式的治療。他認為,我國癌症治療體系可能存在緻命的弊端,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也存在緻命的偏差。隻要我們不恐懼,不盲從,不走上錯誤的治療之路,就已有66%的機會遠離死神。即使我們的腫瘤已經到了中晚期,也可以長期與癌共存。

  3.我們要用腦子救命,而不是用腰包救命。

  北京、上海的專家們陳述的治療程序是:開顱手術;化療、放療;觀察肺部病竈,準備第二次手術,打開胸膛,切除肺葉;繼續化療,放療

  因為開顱也不能保證痊愈,淩志軍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先觀察一陣。

  兩星期之後,醫生的說法是,腦部的腫瘤應該是沒有長大!淩志軍傾聽自己身體所發出的信号是,頭痛、眩暈、視覺模糊、眼球震顫等症狀并沒有更嚴重。

  他感悟:對病人而言,要用我們的腦子救命,而不是用腰包救命。

  但是,他并非一味排斥手術,在可信的醫生,胸科影像學專家石木蘭确認肺部的癌症,并建議他做手術開胸之後,他立即按照石木蘭的推薦,選擇醫生為自己主刀。肺部的惡性腫瘤被切除之後,他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裡。他拒絕了化療,因為化療僅僅将治愈率從60%提高到62%,同時拒絕了很多昂貴的特效藥。

  他查閱了很多資訊,确認中國有很多癌症患者被過度治療。他的一個朋友,身體棒,腰包鼓,結果從發病到治療僅三個多月就去世了。

  他決定,做一個聰明的患者,相信自己身體的力量而不是醫生和藥物,開始自我恢複。

  4.把性命托付給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康複之路!

  淩志軍的經驗是:他把性命托付給自己,走出一條适合自己的康複之路。出院時,淩志軍嘗試用一些純自然的方法恢複自己的體能。他曾在一種末日心态籠罩之下,但也在不經意之間走上康複之路--他每天步行5公裡。8000公裡,就是他5年走過的路程。相當于從北京到拉薩一個來回。

  現在的淩志軍好似一個得道的智者,樂山樂水樂于助人,喜歡攝影,發現并捕捉光影世界中的美感,喜歡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他的妻子也說:愛情、親情和友情的力量,會讓我們的生命出現奇迹。即使它無法起死回生,仍可以讓我們超越肉體的痛苦,達到心靈的安甯。

  著名作家、心理醫生畢淑敏說:他不但奇迹般地把病治好了,整個人生都上了一個新境界。

  5.向死而生,把身體交給自然!

  從飲食和起居習慣開始,淩志軍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不再忙碌。對他來說,時間不再是金錢,不再是完成工作進度的承載體,它不過是我告别死神走向康複的橋梁。

  他更多的時間是在戶外度過,在湖邊踏青,在林間漫步,在陽台聽音樂閉目養神,眺望遠山近水和藍天白雲。他享受陽光,也享受風雨雪霧。

  每天,他重視的五件事是:吃、喝、拉、撒、睡。在吃的方面,要足夠雜,足夠粗,足夠素,足夠天然;他每天要喝2400毫升水;讓自己的排洩每天都有規律,同時觀察大小便的顔色和多少,間隔時間;每天的睡眠不低于8小時。

  春秋季節,盛夏9點之前和下午5點之後,他會來到戶外,裸露50%的皮膚曬太陽,就算不能補充維生素D,我的生命再次被陽光照亮,生機和活力不知不覺重新回到我的身上。

  他還去一些氣候和空氣好的地方療養。去蘇州的第二天,開胸手術後的正常反應胸悶和咳嗽就減輕了,五個月後咳嗽就好了。他還去了深圳東郊隐居,或漫步海邊,或在山間拾級而上。

  他終于又回到了滑雪場,重溫了這種野性和富有刺激性的運動。當晚,他給關心他的朋友發出一條短信:号外:淩志軍重返滑雪場。

  2012年3月15日,經過新一輪的複查,淩志軍顱内病竈幾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見新的異常。醫生對他說,不要再把自己當作病人啦!

  6.中國有八成癌症患者被過度治療

  在治療期間,他處處發揮自己的記者本能,細心觀察自身所處的醫療環境,悉心搜集資料,對中國癌症治療現狀有很多驚人的發現。當今社會醫患關系緊張,醫生誤診錯診,病人傷害醫生的事件時有發生,醫療領地上的割據與門戶讓人很是無奈。這些現象及其根源在本書中都有體現。有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全國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是200萬,有80%的癌症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着超過疾病治療需要的過度治療。90%以上的癌症患者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方案,符合規範用藥者僅為20%。

  這些數字令我震驚,癌症患者中竟有如此多的人不是死于自己的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恐懼和不正确的治療。看起來,我們最大的不幸不在于遭遇癌細胞的侵襲,而在于我們被中國式的癌症觀念包圍着,同時還接受着中國式的癌症治療。這種醫療環境正在造就一個悖論:醫學越是發達,越是剝奪患者的主動性和判斷力,越是造成病人的恐懼和錯誤。

  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隻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

  7.不能盲目,你要會辨别哪些醫生值得信任

  在自己親曆了之後淩志軍說,病人通常有兩種心理:第一,我不懂醫,不聽醫生聽誰的;第二,醫生都是錯的,不能聽醫生的。我想這兩種心理都有問題,都會導緻自己犯錯誤。

  我自己的感受是看病是一件很受罪的事情,去看病常常是很難受的事情--不是疾病帶來的難受,而是看病的過程當中種種的問題。

  的确有一些醫生不怎麼樣,醫生也會犯錯誤,我遇到好幾次,所以對醫生的話不能盲目。但是,也的确有好醫生,醫術高明,道德水準也很高,這樣的醫生不難找到,我就碰到好幾位。癌症患者對醫生的選擇非常重要,其實我從醫生那裡學到了很多,醫生不僅救了我的命,而且給了我很多這方面的知識,引導着我的康複之路,甚至他們的錯誤也讓我學到很多。

  還有,犯了錯誤的醫生不一定不是好醫生。實際上,那些有熱情有辦法去發現新證據,并且根據新證據迅速修正自己錯誤的醫生,更值得信賴。

  廣大的癌症患者在接受醫生治療的時候,不管醫生對你說了什麼,關鍵是自己不放棄生的希望。我們要結合自身的病情,選擇适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可以選擇正規的大醫院接受治療,而且最好是多選擇幾個醫生進行比較,然後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适合自己的調理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