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日本近年來梅毒感染者急劇增加,尤其是女性感染者,去年(2015年)增加至前一年的2倍。
梅毒是一種由細菌引發的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感染後,在生殖器或口唇等部位會出現下疳以及皮膚潰爛,擴散後可全身誘發紅疹。病情加重後,甚至可能引起麻痹等症狀。
據國立感染症研究所(以下簡稱:感染研)數據顯示,日本的梅毒感染者在1948年接近22萬人,之後因治療藥的開發等人數銳減。1990年代以後,感染人數下降至1000人以下,此後基本處于持平狀态。然而,從2010年開始,梅毒感染者轉而出現增加傾向,去年超過了2600人。
報道稱,其中女性感染者的增加尤為顯著。女性感染者人數是前一年同期的2倍,達到574人,而15至35歲的人群占到其中的76%。
由于年輕女性感染者增加,當她們懷孕後,梅毒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的情況令人擔憂。感染除了會導緻流産、死胎等危險外,新生兒也有可能患有先天性梅毒。
梅毒的5個傳播途徑介紹
一、血源性傳播
梅毒的病程較長,梅毒螺旋體可在患者的血液中潛伏一段時間。尤其是潛伏期梅毒患者,體内雖感染有病原體但可以無臨床表現,健康者或其他各種疾病的病人輸入了由他們提供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可以使受血者感染梅毒。
二、間接接觸傳播
接觸到梅毒患者使用過的東西,如患者的衣服、被褥、物品、用品、用具、便器、馬桶和浴巾等,均有可能被病人的分泌物污染而感染梅毒蒼白螺旋體。甚至與梅毒病人密切生活在一起的健康人,當輕微的傷口接觸到這些沾有病原菌的物品時,就容易感染上梅毒。
三、胎盤傳播
如果孕婦感染了梅毒,在懷孕期間可通過胎盤而使胎兒傳染梅毒。長春平安泌尿科邵主任介紹孕婦患有梅毒,未經及時發現和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梅毒蒼白螺旋體可通過胎盤的血液循環傳染給胎兒,使胎兒感染梅毒。胎盤傳染主要在孕婦早期梅毒時發生。
四、性接觸傳播
臨床上有90%以上的梅毒是通過與梅毒患者的性接觸而傳染的。性接觸的方式包括性生活、熱烈的接吻、體膚接觸的擁抱。由于人體生殖器部位的皮膚粘膜菲薄,血管豐富,性生活時處于極度充血狀态,性生活摩擦可造成細微的損傷,為梅毒蒼白螺旋體的入侵創造了條件。
五、産道傳播
當胎兒經過感染有梅毒的産道時,産道部位的梅毒蒼白螺旋體可感染給胎兒,導緻新生兒傳染梅毒而發病。
梅毒患者要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
(1)治療要堅持早期進行、足量用藥的原則。青黴素對梅毒螺旋體有殺滅作用,副作用又小,隻要配合醫師堅持治療,就會收到減少并發症、治愈疾病、及早恢複健康的作用。治療期間,其配偶也需要進行檢查,必要時接受治療。治愈後要求定期複查,有複發征兆時,抗生素的用量要加大。
(2)注意生活細節,防止傳染他人:早期梅毒患者有較強的傳染性,晚期梅毒雖然傳染性逐漸減小,但也要小心進行防護。自己的内褲、毛巾及時單獨清洗,煮沸消毒,不與他人同盆而浴。發生硬下疳或外陰、肛周扁平濕疣時,可以使用清熱解毒、除濕殺蟲的中草藥煎水熏洗坐浴。
(3)早期梅毒患者要求禁止房事,患病兩年以上者也應該盡量避免性生活,發生性接觸時必須使用避孕套。如果患者未婚,那麼待梅毒治愈後方允許結婚。
(4)二期梅毒發生時會出現全身反應,此時需要卧床休息。患病期間注意營養,增強免疫力。
(5)患病期間不宜懷孕。如果患者發生妊娠,治療要盡早開始。是否保留胎兒,應根據孕婦的意願執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