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馬東,女,38歲。
馬東個頭不高,一張娃娃臉,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像一個剛剛畢業的小姑娘,一見面就給人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可就是這個貌不驚人的小姑娘,已經與艾滋病患者打了數十年年交道。
與艾滋病人的第一次接觸
從學校畢業後,馬東就來到了北京地壇醫院傳染病房雜病區做了一名護士。1992年醫院接收了國内第一例艾滋病患者。當時我國對艾滋病的了解、治療水平還比較落後,大家惟一清楚的就是它會傳染,得了就沒治了。年輕的護士們生怕自己會染上這種可怕的疾病。如今談起來,馬東自己也覺得好笑。
她說,當時隻想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穿着隔離衣,帶着雙層手套,帽子、口罩更是一樣都不能少,幾乎已經到了武裝到牙齒的地步,渾身上下隻露着那雙不得不露出的眼睛。每次踏入患者的病房都是提心吊膽,甚至不願再走進去。但與艾滋病患者接觸以後,她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位患者說來也巧,是馬東一位好朋友的朋友。開始時,病人根本不願意與她說話,他認為得了這個病大家都非常厭惡他。因為朋友的關系,她與這個病人的關系比較近。她開始經常和他聊天,他們逐漸建立了一種信任感,馬東知道患者在這時最需要的就是關懷,要讓他們重新找回求生的欲望。她了解到,這個小夥子得病之後心理上産生了一種十分極端的想法,他要報複社會,讓别人也得上這種病。多麼可怕的想法!馬東發現後不斷地開導他,告訴他愛自己更要愛别人。其他護士也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從家裡給他帶來好吃的、書籍等。小夥子終于被感動了,他在馬東面前哭了,他說:大姐,我錯了,我再也不會有那樣的想法了。在去世之前他還想見一下馬東,馬東毅然去了他家。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他流着眼淚對馬東說:大姐,最後這段日子我過了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懂了很多以前不懂的東西,我感到了友情、親情的溫暖,我去得安心了。謝謝你,好大姐。回憶到這裡,馬東的眼睛濕潤了。
病人又可以正常生活了
有一次,一位病人的情況穩定下來以後要出院了。臨走時他的妻子拉住馬東的衣角,好像有什麼話要說,可是卻遲遲沒話。最後在馬東的詢問下,她終于說了出來。原來這對夫妻的感情一直很好,現在丈夫不慎染上艾滋病,妻子很想問問他們以後還能不能過正常的夫妻生活。馬東告訴她,隻要方法正确是可以的。可是那對夫婦不知道怎樣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被感染,這可有點難壞了馬東,最後她隻好用一隻安全套告訴她該怎樣用才安全。雖然已經結婚了,但面對這麼敏感的問題,馬東還是覺得臉又紅又燙,那對夫婦更是非常尴尬,但馬東還是堅持給他們講解清楚了。後來這對夫婦回家了,兩個月後他們來信,在信中他們非常感謝馬東,因為他們還可以過正常的夫妻生活。
相關閱讀:艾滋病的專業治療導航地圖
馬東說,和病人們相處久了,她和病人都成了朋友。對這個工作她說不論别人怎麼看待,說危險也好,說高尚也罷,她隻覺得應該踏踏實實地工作,為病人們排憂解難,盡心盡力地為病人們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