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深秋調理身體如何進補

深秋調理身體如何進補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06 09:21:38

  我國民間曆來有冬令進補的習俗,常言道“冬令進補,三春打虎”,冬令進補對體虛者的療效也已被現代醫學所證明。其原因有:一、補藥、補品一般屬溫性的較多,适用于氣溫較低的冬季;二、膩滞厚味的營養食品在冬季更易為人體所消化吸收;三、營養食品在冬季更易于保存,連續使用不會變質;四、客觀上來說,人體為适應冬季寒冷的氣候環境,也需要增加營養和熱量。同時,進補也是人們抗衰老和延年益壽的需要。

  怕冷的人吃些什麼

  秋冬天氣變冷,怕冷的人除了加強體育鍛煉、多穿衣服外,日常多吃些禦寒食物,也可以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生活中常見的禦寒食物有:

  肉類: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禦寒效果較好。它們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之效。吃這些肉可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禦寒作用。

  根莖類: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人怕冷與機體無機鹽缺乏有關。藕、胡蘿蔔、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豐富的無機鹽,這類食物不妨與其他食品摻雜食用。

  $SplitPage$

  辛辣食物: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含胡椒堿。吃這些辛辣食物可以驅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

  含碘食物:海帶、紫菜、海鹽、發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加速體内(除腦、腺、子宮外)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增加産熱,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循環加強,抗冷禦寒。

  含鐵高的食物: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血液中缺鐵也怕冷。貧血的婦女體溫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低0.7℃,産熱量少13%,當增加鐵質攝入後,其耐寒能力明顯增強。因此,怕冷的婦女可有意識地增加含鐵量高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髒、瘦肉、菠菜、蛋黃等。

  秋季健康飲食的四大注意

  1、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長秋膘”,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蔔、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為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飲食不要過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适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别注意不要過于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4、進補不能亂補

  秋天是适合進補的季節,但是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要注意進補适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SplitPage$

  補腎填精,宜為溫補

  傳統醫學認為冬季天寒,寒邪易傷腎陽,宜食溫性食物。而腎是人體的根本所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泉,它滋五髒的陰氣,發五髒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調養攝取食物當以補腎溫陽、培本固元、強身健體為首要原則。

  冬季調養攝取的食物宜溫性,常以鹿肉、狗肉、羊肉、麻雀、韭菜、蝦仁、栗子、胡桃仁來溫補腎陽;以海參、龜肉、芝麻、黑豆等填精補髓。按照現代營養學的觀點,冬季溫補類的食品含熱量較高,營養豐富,滋養作用強,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脂肪、糖、礦物質等。對一般人來說,每日每公斤體重大約需要1。5克蛋白質,1克脂肪,6克糖類。對于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來說,每天攝入90克蛋白質、60克脂肪、360克碳水化合物比較适合。

  持續進補,适量适度

  針對自身體質類型,在冬季對症進補能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正常體質的人群更要注意選擇抗衰老、強身健體的膳方,堅持注重冬季養生進補,既補充足夠營養,又保護人體陽氣。

  但要注意,膩滞厚味的滋補物品不宜過量,免得傷及脾胃反而效果不佳,損害健康。

  有些體質不宜進補

  冬季進補僅适用于體質陽虛或寒、濕等病理變化的人群,不适宜體質陰虛火旺和實熱症候的人群。若有大熱、大渴、便秘、五心煩熱等症狀者,或患有急性疾病,應暫停進補,待病情穩定,且請中醫師診治後才可繼續進補。

  滋潤防燥是關鍵

  冬天雖然清爽,但過于幹燥,在我國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更是如此。這裡的人們難免會經常感到唇幹舌燥。空氣幹燥、氣候寒冷的天氣特别容易引起咳嗽,而這類咳嗽大多為燥咳,所以治療方法應以潤肺生津為主,防幹燥。如吃些煲老糖水(用凍水放入陳皮、冰糖煲約2小時即成)、胡蘿蔔馬蹄水、川貝炖蘋果等,效果都不錯。

  注重食補,巧用補品

  雖然冬季進補可以增強體質,祛病強身,但還要注意方法适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許多人往往習慣于在冬季服些人參、鹿茸、阿膠、黃芪之類,這些補品對人體各有益處,但如果服用不當則不僅不會見效,還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所以,冬令進補養生,首先應遵循“藥補不如食補”的原則,病後腸胃功能虛弱的人更是如此。

  通過調整飲食,補養髒腑功能,促進消化和全身狀況的康複,将起到藥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另外,食補與藥補兩大類補品各有千秋。一般來說,虛證明顯或病後虛弱者,初期宜用藥補;虛證不明顯,目的是健身,或藥補後體虛已有改善者,不妨有選擇地食補。

  冬季宜用“膏滋”和“底補”

  說到冬令進補,大家經常會提到“膏滋”和“底補”兩種方式。

  膏滋,是指有滋補作用的中藥複方經多次加熱煎煮後,加糖、膠而熬制成的稠厚半固劑型。膏滋内含大量的蜂蜜或糖,甘甜爽口,營養豐富,并且大部分雜質已被除去,體積小,攜帶方便,是一種深受歡迎的營養保健劑。

  膏滋具有悠久曆史,明清是使用的鼎盛時期。由于膏滋價格昂貴,封建社會僅為少數達官顯貴享用。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膏滋以其防治疾病、滋補強身及抗老延年的顯著功效備受人們青睐。

  “底補”又作“引補”。所謂“底”,就是打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上,服補藥可增加滋補效力,但又不會發生“虛不受補”的現象。如可選用芡實炖牛肉,或芡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炖服,以調整脾胃功能。也可炖些羊肉,加紅棗成羊肉大棗湯,也有同樣功效。

  另外,在食補上要多喝開水、淡茶、牛奶、豆漿,還應該多吃蘿蔔、芝麻、蜂蜜,還可以适當吃些鴨蛋、動物肝髒、海帶、魚等祛火的食品,合理飲食才能有個好身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