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四個改變 讓你瘦不停

四個改變 讓你瘦不停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21 04:19:30

  很多女孩在減肥面前退縮的理由都是“愛美食”、“貪吃”,因而放棄了瘦身的計劃。其實,聰明女孩隻要在瘦身減肥的過程中養成正确的飲食習慣,貪吃女也可以輕松控制住過量的食欲,在既滿足口福、保證健康身體的同時又能不知不覺得瘦下去。現在,馬上從改變三餐和零食的飲食習慣開始你的“享瘦”過程。

  早餐

  四個改變讓貪吃女瘦不停

  早餐

  養成吃早餐的習慣。因為不吃早餐的話,午餐容易吃過量(大多數人看到這句話都會覺得自己控制得很好,不會有這個問題,結果就是繼續發胖)。

  一份高纖維碳水化合物(一杯燕麥、高纖維谷糧或一個網球大小的蕃薯、馬鈴薯、一個菜包等)、一份蛋白質(豆漿最佳,可以買個豆漿機自己制作最好,可以用黑豆,既補腎又補血,除此之外可以選擇一個水煮蛋或一杯低脂牛奶)、一個水果(蘋果、香蕉等)加新鮮蔬菜(份量随意,覺得快餓的話就吃大量蔬菜)。

  午餐

  這一周開始控制午餐的質量及份量,不要老是吃油膩的食物,同樣是一份高纖維碳水化合物、一份蛋白質、一個水果加新鮮蔬菜。

  了解你吃的食物的成份,油膩不健康(但要命的是通常很美味)的食物并非不可以吃,但是絕對不可以每天吃(天天吃油膩卻要減肥要健康,簡直是癡心妄想),隔天吃一次就好(份量要控制),可以一星期兩次或以下最佳。

  零食

  有沒有搞錯?吃零食減肥?沒錯,零食可以吃,但是一天不可以超過兩次(要吃慣零食的朋友完全不吃,是很痛苦的,許多朋友往往因此放棄),開始學習控制零食的份量(一把巧克力豆、堅果等)及次數,并且慢慢養成思考的習慣:我真的想吃嗎?然後去喝杯水忍耐十分鐘,還是想吃的話就吃吧!呵呵!

  由于一天仍然可以吃兩次零食,所以這個過程是很輕松的。

  晚餐

  已經懂得控制早餐、午餐和零食了,現在就要學習改掉不好的吃晚餐習慣。晚餐後到入眠期間,消耗的熱量不多,所以不适合吃油膩的食物,不止是為了苗條身段,也是為了健康的身體。晚餐的碳水化合物份量可以減少一點,補充多一些纖維。

  由于是漸進式的,所以這樣持續四周後,你就可以輕松的改掉以往不良的飲食習慣,身材越來越苗條之際,身體也越來越健康。這個減肥法在幾年前的《讀者文摘》有刊登過,有很多成功的見證,而且這些見證者都很享受這個過程(當然,不用節食而且可以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嘛),而且更懂得注意自己的飲食、關心自己的健康,正如有位見證者形容的:“太美妙了!我可以吃我最愛的巧克力,但是我的身體卻慢慢的苗條起來!”

  這個是長期永久性的瘦身飲食方式,效果雖然沒一般減肥藥、吸脂來得快,但卻非常安全,即使沒有瘦身也應該養成這樣的飲食習慣。而且這個減肥方法最大的優點是:

  1.不需餓肚子,三餐都依照健康的飲食方式,不止減肥也健康。

  2.可以自己定食譜,自行選擇無需依照他人提供的硬性食譜(别人的食譜未必合自己口味,也未必方便)。你總不可能為了減肥一輩子吃黃瓜雞蛋?不吃又反彈,最終還不是白費力氣?

  3.還可以吃零食,呵呵!

  4.再成功減少體重後,你可以把食物的比例改回:2/5的碳水化合物,2/5的蔬菜及1/5的蛋白質,這個是最健康、均衡的比例,而且足以幫助你繼續維持苗條的身段,如果你不小心吃多了,發覺有點胖了,再調整成減肥的比例就好。不管食物比例怎麼調整,你都不會餓肚子,呵呵!

  這個過程當中能夠配搭一天一杯玫瑰花茶、綠茶、普洱茶或杜仲葉茶的習慣,那麼肯定更理想,玫瑰花茶有調經、美白、去水腫的功效,常飲身體還有淡淡香氣,綠茶、普洱茶去油膩保健強身,杜仲葉茶降低膽固醇且去油,不管你有沒有減肥,這三種茶都可以日常飲用。如果是懷孕期的話或者剛好要準備懷孕的話,那麼就不要喝茶,因為茶性帶涼,喝多了容易有流産的風險,所以最好是生了孩子,坐月完之後再喝。

  如果要運動的話,應該以有氧運動為主,每周至少兩、三次,每次至少40分鐘,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開始的30分鐘運動其實隻是熱身,在30分鐘後才是開始燃燒脂肪的時刻,你能夠燃燒多少脂肪,就看你在30分鐘後還能堅持多少運動。而你每次隻運動30分鐘,那麼當然不會有明顯的效果!

  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跑步、遊泳、跳繩等都是減肥的最佳運動,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來進行。

  最後告訴你最主要的關鍵:你的意志力及決心!

  你能否堅持?這就是你成功的關鍵,不再猶豫,現在就行動,最起碼現在立刻離開電腦桌,站起來伸展一下你的筋骨,作為你下定決心的一個開端,否則你隻是在一旁空思妄想,四個月後你還是一樣上網詢問減肥的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