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提供海峽生活報電子版在線閱讀和下載服務,
主持:上周末,一年一度的高考終于結束了,而離中考的日子也屈指可數。不少讀者說,現在中考比高考的壓力還大,這是進入好大學的關口前移,能不能進入一所理想高中就讀直接關乎大學的門檻。于是越來越龐大的中考“陪讀”隊伍湧現出來。其實這個“陪讀”應該是廣義的,具體來說,是陪學習、陪生活,考試那幾天還要陪着上考場。有人戲稱,這是“三陪”現象。家有中考生,家長認為隻有自己參與才能幫孩子打赢中考這一攻堅戰,而有的孩子對于父母這種三陪,感受是一種沉重的愛。我們邀請了一些家長、學生以及一些熱心讀者一起來談談。鮮花區:中考是一道關口不陪不行江先生:我兒子在前埔中學念初三,馬上就要參加中考,我和老婆都自覺當“三陪”,因為在我看來,中考比高考還重要。這不,現在高校一直在擴招,考大學越來越容易,家長沒必要太緊張。而中考就不一樣了,廈門就這麼幾所重點高中,像我兒子,要是考不上一中、雙十而繼續留在前埔中學升高中的話,三年基本上就浪費了,如此重要,家長不陪着怎麼行?顔媽媽:人生難得幾回博,中考就是一道關口,全家一起努力,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了,就等于一腳進了大學,将來大家都輕松。像我,甘當孩子的“陪讀”。說實話,就快中考了,孩子自己也很緊張,有很多背誦題和需要上網查資料的題,要是沒有我幫忙,她根本忙不過來。關鍵時刻陪一回劉女士:有人認為“三陪”對孩子成長不利,我覺得這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孩子身體不好,或是有心理障礙,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家長不妨陪一段,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我女兒當初在高考前就顯得特沒自信。幸好我及時發現,時不時與她交心,我幫助她科學有效地安排學習計劃,有空時幫她對對答案,劃出重點。這不,她在最後三個月猛沖上去,現在都大學畢業留在上海工作。别人陪,我們也陪Royal:家長陪孩子讀書上學已經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現象了啊,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倒不是孩子要求,隻是看見别的孩子都受到如此待遇,我們如果無法做到的話,孩子會怎麼想,她的心裡一定會失望難過吧。因此,其他家長能夠給予孩子的,我們也會盡所能為孩子做到。陪要陪到點子上林爸爸:我兒子現在上高二了,想當初我也不贊同“三陪”。後來發現兒子偏科得厲害,于是我采取了“缺什麼補什麼,錯什麼抓什麼”的策略。那段時間我下了班就回家,兒子的學習也成了我工作之外的第一要務。我把兒子所有的作業本和試卷翻出來,将他做錯的題目進行彙總,再讓兒子重做一遍,看看他的知識掌握程度,再和他分析前次失誤的原因,或者找出症結所在。這樣做真還蠻有效,他從中等進步到前二十名。他媽媽當然發揮女性特長,補營養、洗衣服,我們有時也陪他去爬山、散散心。至于陪上考場看情況啦,我當年是自己開車送他上考場,考完後,他自己坐公車回家。拍磚區:已定型,陪也來不及李爸爸:“三陪”沒什麼用,孩子到了初三已定型了,若他自己想學,不用陪也會學好,要是不想學,最後這麼點時間,家長“一百陪”都沒用。十幾歲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階段應該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家長可以适當引導,但不要發展到時時陪處處陪,那樣孩子會産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無奈當“三陪”君君媽:我個人是不太推崇做“三陪家長”的,因為那樣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習慣。但是君君他爸就不這樣認為了,他認為現在的交通事故頻發,想起來就心寒,于是天天接送君君上下學,回家後還花大約3個小時時間檢查和輔導孩子的功課,周末還要帶他去鋼琴班練琴。這次考試更不能免了,我們夫妻倆已經把考試那幾天的時間騰空出來了,全心陪着孩子,讓他能夠安心考試。越陪越溺愛小康:我有個侄子是中考生,由于我們全家過于溺愛,以至于他養成了一身的富貴病。父母外面應酬多,經常帶着孩子到酒店、飯館吃飯;不管到哪,買文具、到同學家串門,包括上下學,都要司機接送;爺爺每周末都跟着一起去上奧數課,他坐着聽課爺爺幫忙記筆記……我覺得這樣教育孩子是不對的,反而會害了他,可現在已來不及了,孩子都養成習慣了,我還是覺得應該讓孩子從小遇到一些挫折比較好。陪生活就好周媽媽:我女兒也馬上就要中考了,本來我也一直陪着她,她做作業,我幫她對答案,她吃飯,我像老媽子一樣伺候在一旁,她爸很忙,但之前就表态,無論如何,在女兒考試那幾天要回來陪孩子上考場。家裡最近的氣氛搞得很緊張。前幾天,女兒很鄭重地找我談話:“媽,你們這樣讓我更緊張。”我想想也是,其實相當一部分孩子的考前焦慮情緒是受家長影響造成的。所以,我們現在達成協議,除了陪生活,我們不再插手。小潔(周女士的女兒):我媽原來看得我好緊,連雜志都不讓我看。我打電話給姑婆“訴苦”,姑婆“教育”媽媽說不要限得太死,有時沒準作文題還是看“閑書”看來的靈感。現在我媽不會在我學習時陪在書房了,其實我對自己有信心。小編口水培養能力重于形式“三陪”家有考生,父母當“三陪”這種家庭教育形式大家早已見怪不怪。細細思量,這背後更多地體現了一個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雖然充當“三陪”的家長都有充分的陪理由,但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能力比父母不計成本的陪讀更重要,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誠然,父母陪讀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減少孩子走彎路,走錯路,但路終究是要孩子自己走的。過多的保護隻能讓孩子猶如溫室裡的花朵,一旦有什麼挫折就一蹶不振。最大可能地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是育人的根本。像林爸爸那樣幫助孩子補缺補漏,算是有效的陪,也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而小潔媽媽那樣陪到連雜志都不讓看,似乎也太過了。有的父母常常是身陪心陪不了,隻能是“盯”着孩子不要做學習之外的閑事而已,也弱化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這裡,小編還多嘴一句,三陪父母千萬别在陪的同時陪沒了自我,适時放手讓孩子們遠行吧,相信他們一定可以的。專家語錄考生,父母當“三陪”這種?F●死了也要陪,人生能得幾回陪?●人生最緊要的關頭隻有幾步,特别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中高考就是關鍵的幾步,家長拼經一陪無可厚非。●學習貴在自覺,家長硬逼是沒用的,陪不陪一個樣,關鍵是孩子自己要知道上進!本組文/語石伊一簡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