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犯罪構成四要件整理

犯罪構成四要件整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15:33:32

犯罪構成四要件整理(先辯護系列犯罪構成四要件)1

先辯護,即先刑事辯護,也稱為前置刑事辯護、提前刑事辯護,是個人或企業為管控刑事風險,在刑事訴訟前依法設立的合規機制或實施的合規行為。

先辯護将預防、辯護二分法,構建為預防、先辯護、辯護三分法,倡導系統辯護,旨在預防、識别和應對刑事風險。先辯護是刑事辯護的理念創新,也是刑事辯護的有益補充。

摘 要:

犯罪構成理論是認定犯罪的根據,行為隻有同時具備全部犯罪構成要件才能成立犯罪。犯罪構成由構成要件組成,構成要件由構成要件要素組成,以上内容共同形成了犯罪構成三層次結構。對犯罪構成結構的不同理解産生不同的犯罪構成理論,其中犯罪構成四要件理論是我國的主流學說,在司法實踐中長期應用。本文是對我國司法實務中廣泛使用的犯罪構成四要件理論的介紹。

一、犯罪構成概述

犯罪構成要件,是指一行為要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全部成立條件。刑法分則規定的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将各具體的犯罪構成要件加以歸納、整理并進行抽象概括,即形成了犯罪構成要件。犯罪構成則是認定犯罪的具體法律标準,是犯罪構成要件的總和。犯罪構成理論将犯罪構成結構分為三個層次,犯罪構成由各犯罪構成要件組成,各個要件又由不同的構成要件要素組成,以上三層次共同組成了犯罪構成要件體系。對犯罪構成要件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犯罪構成理論,主要可以分為犯罪構成四要件、三階層、二階層等學說。不同犯罪構成理論中三個層次結構的設置有所不同,但都包含大體相同的構成要件要素。犯罪構成理論作為法律規定的認定犯罪的要件,對于司法實踐中的定罪量刑具有很強的作用,司法工作人員辦理案件、辯護律師進行辯護都是從構成要件理論出發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

​犯罪構成理論具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① 犯罪構成理論是司法實踐中解釋刑法和認定犯罪的理論依據,通過運用犯罪構成理論對犯罪行為進行分析,可以實現準确認定犯罪,包括确定具體罪名,區分一罪與數罪、此罪與彼罪,區分犯罪既遂與未遂,共犯與正犯,進而正确量刑。

② 構成犯罪需要滿足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罪名的全部犯罪構成要件,運用犯罪構成理論可以避免遺漏評價犯罪構成要件要素,避免“客觀歸罪”(隻根據行為的危害後果,不考慮行為人的主觀心理即定罪處刑)或“主觀歸罪”(隻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思想,不考慮是否實施犯罪行為即定罪處刑),進而貫徹罪刑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正确懲罰犯罪,保障人權。

​③ 犯罪構成理論是犯罪論體系的核心和基礎。犯罪構成理論是對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罪狀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的,因此其溝通了刑法總則和分則,整個犯罪論的問題都是圍繞着犯罪構成展開的。

​二、犯罪構成四要件概述

犯罪構成四要件,是指一行為要成立犯罪必須同時具備四方面要件,具體包括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即如果不能同時具備這四個構成要件,則行為不能被認定為犯罪。四要件的犯罪構成體系自前蘇聯引入我國以後,經過中國化改造,已經與中國傳統和現實相吻合,因而在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被長期廣泛使用。在運用上,犯罪構成四要件并沒有邏輯上的先後順序,因此其是“平面型”的,處于平面上的平行、并列關系。在司法實務中,運用四要件體系進行犯罪構成分析時,司法工作人員往往會先尋找最明顯符合的要件,導緻先入為主,對犯罪嫌疑人做有罪推定。在運用四要件體系進行犯罪構成分析時,應當進行全面分析,避免遺漏對其它構成要件的評價,警惕違反罪刑法定原則進行“主觀歸罪”或“客觀歸罪”的風險。

​三、犯罪構成四要件具體内容

​1. 客體

客體是指受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實踐中往往将其表述為法益。客體是犯罪構成的必要要件,一個行為如果沒有侵犯具體的社會關系,沒有侵犯具體罪名所保護的法益,則其即使具有社會危害性,也不構成該種犯罪。

​2. 客觀要件

客觀要件指犯罪行為在客觀上的具體外在表現,主要包括犯罪對象、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以及時間、地點、方法,數額、次數、情節等。客觀要件分為兩類,一類是共同要件,如危害行為,是所有犯罪構成都必須具備的要件;另一類是選擇性要件,如數額、次數、情節,隻有刑法具體罪名規定為構成犯罪的必要條件時才會适用。

​3. 主體

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并且依法應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的人。這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單位。任何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如果犯罪行為是數人共同實施的,則構成共同犯罪。對于自然人來說,行為人要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才能認定為犯罪主體。對于單位而言,隻有刑法分則規定某一具體罪名,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可以構成犯罪,才能成為單位犯罪主體。

​4. 主觀要件

主觀要件指行為人對其所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結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過失、目的、動機等。故意又可以分為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過失可以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主觀要件是刑法規定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要件。主觀要件是主體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心理,必須與犯罪行為具有同時性。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罪名可能屬于擇一故意或過失要件,也可能是故意和過失都可以成立犯罪,部分罪名還規定需要符合特定的目的和動機要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