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初夏養生要注意清心火
第二章:必知的8大夏季保健小常識
第三章:夏季将“酸”進行到底
中醫認為人到了夏季特别要注意養心神。養心神清心火其實就是消除内心的煩躁。那麼如何養心神呢?夏天吃什麼樣心神好呢?
初夏養生要注意清心火
中醫有五行配五季、五季配五髒的說法。夏季人體愛流汗,這樣就極易傷到心陽,所以夏季養生的重點便是養心。六字訣中的“呵”字功有很好的清心火的效果。另外,閑暇時采幾片竹葉泡茶喝,即可清心除煩,又可怡養心神,真可謂兩全其美!
壯火食氣,初夏當養心
南宋慧開禅師有一首偈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禅心高深莫測,短短幾句話便對我們為人處世、安身立命做了一個很好的诠釋。
一年有四季,歲月輪回,各有各的風景。能否賞到景色,就看你自身的修行了。同樣,能否活到天年,不僅靠造化,更要靠自己的修行。
中醫博大精深,因為它立足于自然,遵以于自然,所以我們才能以自然中獲得無窮無盡的能量。其實以中醫角度來講,一年不是四季而是五季,除了春夏秋冬外,還有一個長夏。明代醫家張景嶽說過:“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呢?因為中醫是建立在五行基礎上的,肝、心、脾、肺、腎五髒分别配屬木、火、土、金、水五行。夏天共6個節氣,但以小暑往後,其季節特點與初夏并不相同,對人體的影響也有區别,所以中醫便将其單獨劃分出來,将小暑、大暑劃入長夏,這樣就形成了五行配五季、五季配五髒的結構。
以立夏至夏至這段時期,才是中醫上的夏,五髒中對應于心,養生的重點也在于養心。為什麼這麼講呢?中醫中有“少火”和“壯火”的說法。少火是指生理上的火,内養髒腹,外充皮膚。如果陽氣過亢,火熱内生,就成為病理上的火,我們稱之為“壯火”。夏季的主氣為暑,是火熱之氣所化。而夏氣又與心氣相通,所以人很容易上火,看做火就是“壯火”。而“壯火食氣”,心髒的陽氣就會受到消耗。另外,由于天氣炎熱,人們特别愛汗。以西醫的角度來講,愛出汗導緻體液流失過度,會破壞身體的平衡。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不僅會使體液流失,還會令心陽受損,是會傷身的。當然,夏季誰都會出汗,這不僅是一種排毒,更是身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如果出汗過多,恐怕就會傷到心陽了。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汗過多呢?一般來說,如果汗出過多并伴随乏力、胸悶等不良反應的話,你的出汗就有理由了。
夏天有些孩子也愛出汗,有時把枕頭都給弄濕了。對于看作情況,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小孩為“純陽之體”,體内的陽氣本就旺盛,夏天出汗自然也就多了。
出汗過多會緻心陽受損,而心主神志。據說國外曾有一個病例,一位女星做了心髒移植手術手突然變得愛喝酒、愛與人起争執,生活習慣與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轉變初中數學教學論文,就是因為捐出心髒的人以前是這樣的。這是心主神志的一個最好的例證。着名醫家張介賓也說過,“心為髒腑之主,而總統魂魄”,《靈樞》則認為“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夏天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人也易心浮氣燥、亂發脾氣,就是這個理由。
“呵”字養心功與竹葉護心茶
那麼如何養心呢?首先要保持情緒上的穩定。“心靜自然涼”,靜則生陰,陰陽協調,心髒才能高枕無憂。禅家的打坐對保持情緒的穩定有很好的效果。一提到打坐,許多人往往會說出一大堆的論述策略教學論文。其實打坐的關鍵在于靜心,姿勢還是其次的。哪怕每天你隻抽出幾分鐘閉着眼睛養養心神,于身心也是有利的。
此外,還可以練一下六字訣中的“呵字養心功”。元代養生家邱處機曾在所着的《攝生消息論》中說:“夏三月,屬火,生于長,養心氣……心氣當呵以疏之,噓以順之。”具體做法就是“以鼻漸長引氣,以口呵之,皆調氣如上,勿令耳聞之;然後呵之。心有病,用大呵三遍。細呵十遍,主心家煩熱。一切損悶疾差止。過度損。”也就是說,用鼻吸氣的時候要緩慢悠長,待吸到最大程度後,再用口呵氣,并盡量将腹中的濁氣吐盡。心髒不好的人頭三遍呵氣時可稍微用力,之後吐氣要緩慢悠長,再做十遍。以此頻率練習,過度了反而于身體無益。
除此之外,生活中一些食物養心效果也是很好的。這裡就為你介紹一款簡單的養心飲品——竹葉茶。
說到竹,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了。顧名思義,竹葉茶就是用竹葉釀成的茶。中醫認為,竹葉可“清心火,利小便,除煩止渴”。竹子在南方居多,如果自家院裡有竹,自己動手炮制就可以了。采竹葉時最好在清晨采,竹葉納晨之清涼,飲露水之精華,此時的香味是最醇正的。摘完竹葉之後,将其洗淨放入一個砂鍋之内,然後倒入山泉水,用微火慢慢煮。水開之後,湯汁碧綠,一股清香泌人心脾,讓人有心曠神怡之感。喜歡的話,還可以調入少許冰糖或蜂蜜,每天來上這麼一杯,即可清心除煩,又可養心健身。而煮茶的過程本身就可以怡養心神,即健了身,又補了神,豈不兩全其美!
如果你嫌竹葉茶過于清淡的話,可以再泡個三葉茶,即在竹葉的基礎上加上荷葉和薄荷葉。荷葉入心、肝、肺三經,有清暑利濕、生津止渴的作用。薄荷則可醒腦安神、散熱解毒、疏風散熱,還可令口氣清新。三者用水煎,每日來上一杯,即可清心火、又可養心消暑。
古人雲:天下根本,人心而已。這“人心”不僅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健康的根本。人心定則天下定,心神康則身體安。今夏養生,先以養心開始!
必知的8大夏季保健小常識
炎炎夏日最離不開的就是:夏季保健小常識,大家别看這些小知識,其實它們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都知道夏季有三防,即:防暑、防曬、防蚊蟲,那除了這大概的說法外,還有哪些細節問題需要注意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1.多喝水
每天要喝七八杯白開水,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蜂蜜。夏天人的體能消耗特别快,蜂蜜可以快速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頭發、骨骼、牙齒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會比較多,若不及時補水就會嚴重影響健康,易使皮膚幹燥,皺紋增多,加速人體衰老。像蜂蜜水、礦泉水、冷茶,牛奶,蘋果汁都是理想的解渴飲料。
2.養陽
《黃帝内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炎熱夏季,很多人會患空調病,人們白天夜裡都開着空調,室内外溫差可以達到十幾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飲,肯定會傷陽氣。因此,要注意居住環境不要過于潮濕,不要過多吃冰凍及涼食,夜間空調的溫度不要開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陰冷的地方過夜。
3.飲食清補
在飲食滋補方面,熱天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擇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甘涼清潤的食物:小麥、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馬鈴薯、白菜、莴苣、龍須菜、菠菜、冬瓜、西瓜等。健脾養胃、滋陰補氣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紅柿、胡蘿蔔、雞蛋、蘋果、牛奶、葡萄、蓮子、桑椹、蛤蜊,鵝肉、青魚、鲫魚、鲢魚、大麥粉等。祛暑利濕、清熱解毒的食物:綠豆、蠶豆、赤小豆、黃豆、生蘿蔔、茄子、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絲瓜、黃瓜、甜瓜、苦瓜、菊花、荷葉、茶水等。
4.補鉀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比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蔥、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鉀。茶葉中亦含有較多的鉀,熱天多飲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5.補充鹽分和維生素
人體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鈉損失比較多,故應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注意補充鹽分。每天可飲用一些鹽開水,以保持體内酸堿平衡和滲透壓相對穩定。營養學家還建議:高溫季節最好每人每天能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2各2毫克,鈣1克,這樣可減少體内糖類和組織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體健康。故在夏日應多吃一些富含上述營養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制品、動物肝髒、蝦皮等,亦可飲用一些水果汁。
6.穿淺色衣服
深色衣服會吸收陽光,使人體溫升高燥熱;同時蚊子有趨暗的習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别是黑色。
7.福自“苦”中來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堿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熱天适當吃些苦味食品,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且可增進食欲、健脾利胃。苦瓜: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涼拌又能肉炒、燒魚,清嫩爽口,别具風味。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熱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此外,苦菜、茶葉、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選用。應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過量,否則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等症狀。
8.注意皮膚瘙癢
夏季出遊,因日曬而導緻皮膚瘙癢、幹疼時,可塗少量膚輕松等軟膏,不要用熱水燙洗,也不宜用堿性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膚,加重症狀。
夏季将“酸”進行到底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普遍感覺不适,會引起人體代謝、内分泌、體溫調節等一系列功能失調。吃點酸味食品對健康有利,一般來說,夏季多食酸味食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殺菌防病:夏季喜食生冷,用醋調味既可增進食欲,又能夠殺死菜中的細菌,可預防腸道傳染病。
斂汗祛濕:夏季出汗多而易丢失津液,需适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猕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利于營養素的吸收:夏天最需全面均衡營養,在高溫環境裡,人體營養物質消耗相當大。除了一日三餐外,還要注意從蔬菜、水果、飲食中額外補充維生素C、B1、B2和A、D,鈣丢失多的人還要補充優質鈣制劑。多吃點酸味水果和食品可以增加和幫助鈣等營養素的吸收。
增強胃液殺菌能力:持續高溫下及時補充水分很重要,飲水可維持人體充足的血容量、降低血黏度、排洩毒物、減輕心髒和腎髒負擔。但飲水多了會稀釋胃液,降低胃酸殺菌能力。吃些酸味食品可增加胃液酸度,健脾開胃,幫助殺菌并有助于消化。
結語:炎炎夏日你是不是也覺得自己的心情特别的煩躁呢?趕快試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養心好方法吧!(文章原載于《中華養生保健》,刊期:2012 第5期,作者:王鳳岐,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