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人生無須太焦慮
第二章:改變你對待生活的态度
第三章:生命的笑容
漫長的人生總是有一些人會焦慮過度。焦慮的人一般都有哪些性格特點呢?針對這樣的特點,如何才能改善他們焦慮的症狀呢?
人生無須太焦慮
疑病性人格的八大特點
【1】關于焦慮性人格的特征。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焦慮過多的人,他們還不能稱為焦慮症患者,但說他們是“焦慮性人格”,或者說他們是“焦慮者”,則是恰如其分的。
“焦慮性人格”或者說“焦慮者”都有哪些特征呢?
他們總的特征是全部心理活動都有深刻的焦慮印記。他們是焦慮立場,焦慮思維,戴着焦慮的有色眼鏡觀察有關他們或無關他們的各種事情。
具體說來,他們主要有六個特征:
一、總是把真實存在的問題和危險誇大。
譬如,乘飛機有墜機的危險性,但那微乎其微的概率絕不影響千百萬人每天飛來飛去,但焦慮者們就會極大地誇大這種危險性,覺得每架飛機都有掉下來的可能,因此,他們乘飛機時難免憂心忡忡。又比如住高樓有火災的危險,這種概率不高的危險絕不影響大多數人正常居住,但對于焦慮者們來說,他們出入的每一座高樓都有被誇大的火災危險性,因此總是付出額外的緊張不安。
二、焦慮者總是處在永恒的不間斷的預先之中。
凡事還沒有發生,他就過早地預先考慮。就像中國俗語講的,離河二十裡脫褲。每次涉水過河前二十裡就脫褲子準備,事事如此。
因此,焦慮者總是比他人付出更多的辛苦。
三、焦慮者對萬事都往最壞處想。
雖然他會很理性地排列出事物的種種可能性,但往往會認定最壞的後果,起碼認為最壞的後果是有可能發生的。
四、焦慮者們總是最大限度地、盡其所能地采取一切措施來面對問題、防止危險。他們常常喜歡過分操心。
五、焦慮者特别容易對不可控制的、不可預測的乃至不确定的事物反應強烈,他們總希望事物都在他們的掌控和視野内并十分确定,超出掌控或前景模糊的事物會讓他們特别焦慮。這一點,帶有強迫人格的特征。
焦慮性人格常常可能同時是強迫性人格。
【2】焦慮性人格的社會意義。
焦慮性人格出現了這兒難受那兒難受的體症,才發展成為焦慮症嗎?
焦慮症就是兩個方面,一是焦慮的情緒、體驗,二是相關的植物神經紊亂等等體症。焦慮者們一般不會意識到自己過分的焦慮有什麼不合适,隻有當他們某一天發展到焦慮症時,才可能回過頭去審視自己早就有的過度焦慮。
适度的焦慮對于一個人是必要的。現在我們還可以說,焦慮者“某種程度”的“過度焦慮”也是有一定好處的。譬如,他們往往會更多地避免事故、危險和失敗,他們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加周全,他們總是有備無患。
對于一個集體來講,焦慮者經常是有特别貢獻的。
譬如一個家庭,有焦慮者考慮種種安全問題、生存問題,其他人就可以放寬心安居樂業。
對于大的集體,譬如一個公司、一支軍隊、一個政府,有一些事事希望有備無患的焦慮者,肯定對于全局是有利的。有了他們的存在,就可以杜絕各種隐患,避免更多失誤和危險。
隻是他們自己太辛苦。
整個人類社會也是這樣,需要一批過度焦慮者。因為絕大多數人可能在許多問題上缺乏足夠的焦慮,譬如環境污染問題,資源問題,核洩漏問題,艾滋病問題,人類社會需要一些焦慮者們散布憂患意識。
但是,多也有一個限度,多到一定程度就肯定是罪惡了。譬如現在的中國有着彌漫全社會的發财焦慮,這種焦慮是社會前進的動力,然而,如果誰焦慮過分,去偷去搶,去铤而走險,去違法犯法,就是犯罪。如果一級政府或者全社會不顧生态環境、資源環境地破壞性發展,同樣也是犯罪,因為這是在掠奪子孫後代。
【3】人的焦慮分三個級别,一是正常人有正常的焦慮,二是焦慮人格具有過多的焦慮,三是焦慮症因為焦慮過多而成心理疾病了。
如何根據心理學定義确定自己是焦慮症?
心理學對焦慮症的定義有兩方面,一是那種讓人看來缺乏道理的廣泛持續焦慮,二是那些植物神經方面的體症。
另外有關書籍介紹,一百多年來有關焦慮症的别名有十幾種,譬如激惹心髒、心髒神經官能症、心血管神經衰弱、神經循環衰弱、血管運動性神經症、戰士心髒、努力綜合症等等。它們差不多都講的是心髒方面的各種敏感反應。
強迫症、疑病症也會引起焦慮,但不應診斷為焦慮症。
【4】無論是強迫症,抑郁症還是恐怖症.疑病症,都有焦慮的表現.焦慮是各種神經症的核心。
譬如流鼻血去醫院看,醫生關于腦溢血的随便說法造成了你對高血壓的恐懼;又後來,你去醫院看心律不齊時,某些醫生的不慎說法與一些相應檢查治療,又加重了你對心髒病的疑病與焦慮。
這些在醫療過程中造成的疾病,我們稱它為“醫源性疾病”。
病人對于醫生的話都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心血管問題上反應最明顯。一個人情緒受影響不一定馬上就長出腫瘤來,但當下就能造成血壓和心律的變化。
【5】之所以血壓高.腦溢血以及冠心病的說法能對人有如此大的沖擊,因為它預示着死亡。
死亡焦慮是人最根本的焦慮,隻是它通常轉化成泛泛的其他焦慮了。比如,掙不到足夠的錢,買不到足夠的保險,你會焦慮,其實是怕一旦生病時,沒有足夠的醫療條件防止死亡。又比如,感到工作能力不如以前了,産生焦慮,其實是在焦慮自己越來越衰老而接近死亡。
【6】關于疑病傾向或者說疑病素質
森田認為有的人屬于疑病素質,這些人内向自省,有的人不屬于疑病素質,這些人外向不自省。但是我們可以更徹底地說,疑病傾向或者說疑病素質是人人都有的,隻不過程度上有差别。疑病傾向嚴重的人,可能稍遇挫折就成疑病症。而疑病傾向輕的人,要遇到更大的挫折才表現出來。
【7】如果你有一段時間血壓高,在醫生面前量尤其高,在家裡量就稍低一些,而且也是時高時低,過一段時音血壓也便完全正常。
你注意到量血壓時的情緒狀态了嗎
越怕血壓高,結果量得越高。
因為每次量血壓前都有一種莫名的緊張,怕量出血壓高來。這一情緒變化,已經明顯地道出你當時的血壓高其實是由精神緊張造成的。而精神緊張本質上是強迫症。你竭力想使血壓降下來,已經是一個不合乎自然規律的主觀願望。你越是怕量出高血壓越要量,而且是一天幾次地量。
你量血壓的例子典型道出了強迫症的一種心理規律。
【8】再回憶一下,當你因焦慮而心律不齊時,是不是每日經常自己号脈?号脈時的心情如何,如果又如何?
當你感覺心區不适心悸心跳時,常常立刻給自己号脈。号脈時又心存僥幸,希望沒有号出早搏來。結果越号脈早搏越多。有時明明覺得心悸心跳和胸部不适已經過去了,還想徹底證明一下自己現在心律正常,就又給自己号脈。結果号着号着心律就開始不齊,胸部不适也開始出現。
可以說每天數次号脈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心律不齊。
量血壓是一個深刻的例子.号脈又是一個深刻的例子。它們都表明我們的心理具有逆反的規律。
我們可以稱之為“心理逆反律”。
【9】再舉第三個例子
相當一些人或多或少有恐高現象,站在高樓向下俯瞰,會感到暈眩和緊張。這時你如果看看便不看了,便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自然現象。如果你一定要證明自己不恐高,強迫自己一次又一次往下看,心理逆反律就會起作用,越強迫自己内心沖突越厲害,最後真正成為不敢在高樓居住的嚴重恐高症了。
為了充分論證這個重要的“心理逆反律”,我還要舉更多的例子。
【l0】第四個例子就是睡覺。
本來睡覺是很自然的事情,一次兩次失眠,并不需要大驚小怪。但是如果急于睡眠,強迫自己睡覺,結果可能越發睡不着。而隻要日複一日地這樣努勁與失眠做鬥争,你就成了真正的失眠者。
為失眠苦惱還是比較單純的苦惱。
當你和失眠反複做鬥争而無效時,那苦惱焦慮就加倍了。
改變你對待生活的态度
1、重新審視成功
縱觀古今中外關于“成功”的定義,我們不難發現都是一些見仁見智的各家之言,甚至可以說,都是每個人對成功的一種感悟性的概念。由于每個人的背景不同、時代不同、經曆不同,故而很難統一,然而作為一門“成功學”又理所當然地應該有一标準的、客觀的、科學的定義,否則人們就可能無法界定自己是否成功,甚至明明已經成功了,可自己還生活在焦慮、困惑之中。
快樂,可以是人們的一種自我感覺,它有時并不需要發生什麼,偶有所獲,偶有所悟,都可以産生。而成功,絕不可能單憑自我的一種感覺,如果你非要那麼認為,那充其量也隻能稱為一種“成功的感覺”,但它決不等同于成功,如你幫助孩子制作一個玩具,完成之後有一種成功的感覺,你生了一個可愛的寶寶,有一種成功的感覺,你在一個月減去了5公斤體重等等。
成功,應該是一種和諧,一種平衡,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畸形狀态,如僅以擁有金錢、權利、名譽就認為一個人是成功的,那是極其偏激和病态的思想。當今社會之所以大多數人都“急功近利”,這與我們對成功的評價有直接的關系。
一個健康的身體,應該是平衡的。一個偉大的國家應該是平衡的。因為他們順應着宇宙天地的自然法則,否則就是病态的。而病态是不能稱之為成功的。即使你自作多情以為那是成功,但那所謂的“成功”對一個疾病纏身,吃不下.睡不香,甚至行将.就木的人,縱有百億、千億資産,有什麼意義呢?一個整天憂心忡忡,恐懼東窗事發的貪官,沒有快樂的人生,難道能稱為成功嗎?
奧修說:隻有平衡是長久的,沒有别的東西是長久的,而平衡是生命中困難的事情,因為平衡需要極大的智慧。
保持平衡,你就在天堂裡;失去平衡,你就在創造地獄——沒有别人為你創造。
頭腦中總是想更多一些,有兩個向度,一個是水平的……更多、更多。你在一條線上追,當你在A點上,你卻想到B點上。當你到B點上時,你又想到C點上。你很快就會達到X、Y、Z點,而Z點就是地獄之門。但你停不下來,頭腦繼續前進……
你沒有時間享受,沒有時間慶祝,沒有時間修養、駐足。
在印度,他們稱之為99的惡性循環。他們有個故事。
有個貧窮的理發師,他非常快樂,他是國王的理發師。每天給國王按摩,修理他的頭發,國王非常納悶,甚至有點嫉妒他,于是問他:“你快樂的秘密是什麼?你總是興緻勃勃的,你好像不在地上走,你簡直是在用翅膀飛,到底有什麼秘密?”
窮理發師說:“我不知道,您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隻是快樂,我賺我的面包,如此而已……然後我就休息,”
然後國王問他的宰相(他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你肯定知道這個理發師的秘密。我是一個大國王,我怎麼沒有這麼快樂呢?可是這個窮人,一無所有的,就這麼快樂了。”
首相說:“他一點也不了解‘99的惡性循環’。今天晚上,我們把一個裝有99塊盧比的袋子扔到理發師的家裡,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第二天,理發師掉進地獄裡了,他憂心忡忡地來了,事實上,他整晚都沒睡。他一遍又一遍地數麻袋裡的錢。
而99是一個麻煩——因為當你有99的時候,你總希望它變成100,所以他在計劃第二天怎麼樣弄到一塊盧比。
一塊盧比是一個很難弄到的東西,他隻掙幾個派沙,在當時它們是足夠了,怎麼弄到1盧比呢?他陷入了困境,那隻能想到一件事情,斷食一天,然後再吃一天,這樣漸漸就可以攢出l盧比,然後有100盧比就好了。當他再給國王按摩時,精神抑郁,渾身無力,因為他在斷食。
你的野心如不轉換,頭腦就不知停止,即使有百億财産,你仍然不會滿足,台灣的陳德深就是一個很好的“守财奴”的例子。
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垂直的(而不是水平的),是在一條垂直的線上,從A移到Al移到A2,再移到A3,你的快樂将成長。你永遠都是平衡的,當你到B的時候,你又從Bl移向B2,B3,你天天奮鬥,天天退休。當你享受了一刻,它就是退休,當從辦公室回到家裡時,把辦公室留在辦公室裡,不要把它留在你的腦海裡。否則你就會痛——肯定會頭痛,那麼大的一個辦公室,那麼多的細微事情,如果把它們帶回家,你就會失去了夫妻之間的及時溝通,失去了對子女的及時教育,失去了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
2、重新審視你的人生價值觀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競争愈演愈烈的時代,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有報告顯示,11.37%職場女性表示曾有過尋求專業心理幫助的想法。56.58%指出自己曾主動采取行動來降低壓力,而其中隻有1.53%接受過心理咨詢。男人的壓力更是如此,其比例要超過女性,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完全沒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率隻有9.5%。
人們往往認為壓力與金錢關系重大,其實有錢人,甚至大企業家的壓力并不比普通人少。
據心理學家研究,影響成功人士心理健康最多的是焦慮症,第二是憂郁症,第三是感情煎熬,第四是偏執和多疑,第五是困惑迷惘。
企業家作為時代的寵兒,在解決了金錢、地位、名譽的困惑之後,他們開始受到信仰洪荒的恐慌。在自我極度膨脹卻又找不到更好支撐的時候,心理疾病就難以避免了。
生活方式不僅僅是可以影響人的生活質量,而且還可以決定壽命長短。健康長壽的秘訣在于心态樂觀、飲食均衡和生活有規律。
瑞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世界總人口中,隻有1,4的人其長壽是遺傳因素決定的,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能否長壽取決于他們的生活方式。
“平衡養生”的理論認為,其生态平衡為:心理平衡、飲食平衡、運動平衡、環境平衡、習慣平衡、代謝平衡等。其生理平衡為:神經平衡、免疫平衡、内分泌平衡、循環平衡、代謝平衡等。
現在,請你檢查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在以上諸多方面達到了平衡?成功更是一種平衡,它應包括你的身心健康、婚姻家庭、父母子女、事業、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而決不僅僅是有了錢就可以稱為成功,決不是有了權力和名聲就是成功!
況且,成功也是相對的,真正意義上的終極成功是需要“蓋棺論定”的。僅以金錢一項來說,如果你僅僅隻拼命賺錢,而不懂得如何“花錢”,往往還會留下一些遺憾。
美國早期商業巨子洛克菲勒是一個小氣冷酷無情的人,但他在晚年捐出了絕大多數财産,他在遺囑中說:“死而富有是一種恥辱。”洛克菲勒是幸運的,他在臨死前終于開悟了,悟出了金錢遊戲的真谛,
改變洛克菲勒的是他在57歲時患的一場重病,相信改變你的觀念并不需要那樣殘酷的身心折磨,隻要你能明白“外在”與“内在”哪種更寶貴的時候,就一定會含笑釋然,并能冷眼靜心地觀瞻世俗常态的愚蠢可笑!
其實,平衡的中庸之道也很簡單,凡事要争取,而不必争奪;要拼搏,而不要拼命;要克己,而不要損己。要運動,而不應過動;要飲酒,而不應酗酒等等。
這樣平衡生活方式,就是要經常注意身心發出的種種警訊,及時适可而止,你若出現坐立不安、煩躁、睡眠障礙、容易出汗、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發脾氣、嗜煙、酗酒、容易感冒、性功能減退等症狀,就應該注意了,這些症狀用它獨有的“語言”在警告你,你已經失去了平衡。解決之道是增加一些運動、增加一些娛樂、改善一下食譜、少參加一些聚會或酒會,多一些與子女的溝通和關愛、多一些對父母的孝敬和感恩等。
當你在工作、生活諸多方面經常感受到快樂、幸福時,你已經是生活在平衡的狀态之中。這足以證明你的人生價值觀是正确的、科學的。
3、幸福遞減率
哲學家周國平說:“幸福是一種太不确定的東西,一般人把願望的實現視為幸福,可是一旦願望實現了,就真感覺到幸福嗎?”薩特—生可謂功成願遂,常人最企望的兩件事,愛情的美滿和事業的成功,他幾乎都毫無瑕疵地得到了,但他在垂暮之年卻說:“生活給了我想要的東西,同時它又讓我認識到了這沒多大意思,不過你有什麼辦法?”
比如說,一個人在創業伊始,他賺到了一萬元錢,他非常興奮、非常幸福,可他在未來的奮鬥曆程中,在賺到第二個一萬元,第三個一萬元時,他的幸福度、興奮度就會不斷遞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有錢人,錢賺得越多而其快樂程度、滿足程度并不呈正比例發展,據載,美國最快樂的人群、最快樂的群體是中産階級,而不是那些大富翁。由此可見,幸福是一個人内心的感受,而不是财富的增長。所以道德經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生命的笑容
在互聯網上,看到這樣一組感人的畫面,畫面的題目是:生命的笑容。
英國倫敦一名44歲的女子,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她回到家,笑着對自已6歲的女兒說了病情。她說:“為了治病,媽媽的容貌馬上.要有所變,現在請女兒為自己做一件事,那就是請女兒幫助自己把一頭秀發剃掉。”
女兒聽了,高興地答應了。于是,6歲的女兒雙手拿着剃須刀,開始幫媽媽剃頭。小姑娘笨手笨腳地,把媽媽的頭發剪得醜陋不堪,母親從鏡子裡,看到自己的頭發被女兒剪成“陰陽頭”,忍俊不禁,與女兒嘻嘻哈哈,互相逗笑。
這充滿溫暖、甜蜜的畫面,感動了無數網友的心。當死神向她露出猙獰、恐怖的面容時,她依然以燦爛的笑容面對,展示出生命的堅強和勇敢,這是—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态度。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12歲的小女孩,被查出患有進行性肌肉萎縮症,這種病被稱為超級癌症,小女孩得知病情後,臉上露出羞澀的笑容。她說:“哇,這病可真厲害呀,都是‘超級級别’的了,看來,隻能讓超人來對付它了。”
于是,她開始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超人模樣,用超人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出對這種疾病的蔑視和不屑;在家裡,爸爸、媽媽也常常打扮成超人模樣,向她展示出力量和勇氣;鄰裡小朋友,也常常打扮成超人模樣,給她信心和力量。
小女孩雖得了可怕的疾病,但是她沒有露出一絲膽怯。小女孩诙諧、幽默、輕松的生活态度,感動了無數網友的心。
新西蘭惠靈頓一個66歲老太太,被查出患有腦萎縮症,這種病發展下去,所有的人她都會不認識了,包括她自己。老太太得知這種病後,哈哈一笑道:“哇,這病可真厲害呀,那我可要把我的親人用心好好看一下,不然到時我有許多人都不認識了,那多遺憾。”
于是,老太太每天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走到每一個熟悉的人面前,深情地擁抱着每一個人,然後捧起對方的臉,在對方額頭上深情地一吻,說道:“我記下了你的容貌,記在心裡了,永遠不會忘記的!”
就這樣,老太太用心去記下每一個熟悉的人,她要趕在疾病惡化之前,将熟悉的人用心都永遠刻在心裡,即使腦萎縮了,心裡卻還明亮如鏡,心是不會萎縮的。老太太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感恩和愛。
生命的笑容,是人生的一種态度,這種态度,給人以無窮的信心和勇氣。人生可以被打倒,但決不能放棄笑容,笑容,永遠是人生昂首挺立中最優美的姿态。
結語:不管在遇到什麼情況或者是處在什麼處境中,大家盡量放平自己的心态。平時也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畢竟人生這麼漫長,我們總要開心的過完。(文章原載于《自助養生》,刊号:2012.04,作者:李增黉,柯雲路,旭旭,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