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浙江也迎來了梅雨季節。連續好幾天的下雨和悶熱的天氣,讓我們家中的米長出了一些黑色的小蟲子。
這些小蟲子很小,但是數量很多,在米中爬來爬去去的,看起來十分的惡心,我擇了好久才從一大袋米中擇出幾兩可以吃的米粒。
這些小蟲子叫做米蟲,學名叫做米象,它們具有一根很長的鼻子,就像是“昆蟲中的大象”。
它們是一種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昆蟲,米蟲不僅出現在大米中,其他的谷物中也會出現它們的身影,比如玉米和小麥等。可以說哪裡有谷物,哪裡就有米蟲的身影。
哪種是米蟲?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蟲子有兩種,一種是乳白色的小蟲子,還有一種是黑色的小甲殼蟲。
這兩種蟲子,其實都是米蟲,隻不過他們分别是兩種不同的生長階段。
米蟲的生長階段分為蟲卵階段、幼蟲階段、成蛹階段和成蟲階段這四個階段。
蟲卵階段的米蟲藏身于大米之中,它們十分細小,是我們肉眼無法看到的。
幼蟲階段的米蟲,顔色與米飯相似,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那些乳白色的小蟲子,它們身體很軟,很有可能我們還誤食過。
成蛹階段的米蟲,也很少被人們見到。成蛹會被絲包裹,很容易被當成是大米中的碎米而被處理。
成蟲,就是我們平常最常見到的黑色小甲殼蟲,它們數量很多,且經常在米粒上爬來爬去。
如果在自家的大米中,看到了乳白色或者黑色的小蟲子,那麼不要懷疑,它們都是米蟲。
蟲子究竟從哪裡來?
這些蟲子雖然很小,但是它們卻十分“神通廣大”,問了我身邊很多的朋友,他們家的大米都受到過來自這些小蟲子的侵害。
米蟲的神通廣大之處就在于,明明米罐也是幹淨的,放進去的米也是完好的,并且密封保存的,那米蟲又是從哪裡來的呢?而且家家戶戶長出來的蟲子都是一樣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很多很多人都會以為,是大米“生出了”這些米蟲。
但事實上,米蟲并不是大米生出來的,它們的親生父母還是米蟲,大米是這些米蟲的養父母。
成年的米蟲到了它們的繁殖期,會尋找一株合适的谷物,然後用口器把谷物咬開,将谷物鑽一個深洞後再将自己的蟲卵産入這個深洞中,最後用産卵管中的分泌物将洞口封閉住。
這些蟲卵就“潛伏”在谷物中,一般一粒大米都隻會“潛伏”一個米蟲。
在孵化期的幼蟲,以米粒為食,會在米粒中蛀出一個彎曲的蟲孔。等到幼蟲長大,米粒再也裝不下這些蟲子,它們就會離開米粒,成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米蟲”。
成年的米蟲還會散發出信号素,以此來吸引那些原本躲在角落、地縫裡的同類,來進行繁衍和配偶。于是米蟲的數量會越來越多,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将會損失掉大量的大米。
總的來說,米蟲要麼一開始就潛伏在水稻上,産下的卵和米一起進入米罐,最後發育成米蟲;要麼是儲存容器裡就藏有米蟲,隻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生了蟲子的大米還能吃嗎?
面對生了蟲子的大米,很多人都會因為覺得惡心而直接丢棄。
其實,米蟲本身是無毒無害的,生在大米中的蟲子,一般都比較幹淨。它們沒有攜帶病毒,隻要對這些大米進行處理和清洗,就可以繼續食用,對人也不會造成什麼危害。
但不管怎麼說,很多人對于長了米蟲的大米,心裡總會有些膈應,雖然不影響健康,但是影響了我們吃飯的心情,最終還是會選擇丢棄。
所以對我們來說,給大米做好預防的措施,不給米蟲可乘之機,才能讓我們吃的更安心。
如何預防和解決米蟲呢?
大米長蟲,是我們在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現象。
我們不能阻止米蟲寄生于谷物身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防孵化”工作,來阻止寄生于谷物中的蟲卵孵化。
大蒜是米蟲的天敵,大蒜本身所攜帶的硫化氣味,會給米蟲帶來不适合孵化的信息。可以在儲存大米的密封罐子中,加入幾粒大蒜,來阻止米蟲的孵化。用花椒等具有刺激性氣味的,也可以有效抑制米蟲的生長。
大米已經長蟲了,也不要感到害怕,一般儲存年份較長,且受潮的大米更容易滋生米蟲,它們偏愛30到33度的潮濕環境,這也是為什麼在夏季的梅雨季節更容易發現這種小蟲子的原因。
所以把大米放到太陽底下曝曬,或者放到低溫環境中,可以有效地驅趕這些米蟲。值得注意的是,在陽光下曝曬,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大米的食用口感。
值得注意的是,米蟲一般在儲存2-3年的陳米中比較常見,因此盡量買新鮮的米,儲存的時候也不要囤太多,最好一次隻購買一兩個月的米就可以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