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暑代表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熱,意味着還沒到最熱的時候,但是這個時期的太陽也是不容小觑的,不同類型的人在小暑養生也是各不相同的,接下來就一起去看看吧。
小暑養生
五行人小暑季節養生保健的要點
1、金形人:清熱祛濕消暑
a、精神調養:避免情緒劇烈波動,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悅的精神,心境盡量放平靜一些。
b、起居調養:避免烈日下長時間勞作,慎防中暑,同時夜卧貪涼,以防外邪侵襲而引發外感病。
c、運動調養:宜進行低強度的以伸展運動為主的運動,如八段錦、廣播體操等,以微有汗出為度。參考文章:如何預防運動損傷?
d、飲食調養:宜多吃益氣養陰,消暑生津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薏苡仁、西瓜、冬瓜、西洋參、綠豆、玉竹、石斛等。
小暑吃什麼好呢?藥膳可選擇薏苡仁橘皮粥:薏苡仁50克,玉竹10克,橘皮5克,大棗10枚,粳米200克。将薏苡仁、玉竹、橘皮與淘洗幹淨的粳米同置于鍋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待米爛粥稠即成。這個食療偏方有清熱祛濕,健脾益氣生津的功效。>>>小暑節氣的食譜
2、木形人:釣魚賞花,怡養性情
a、精神調養:多參加釣魚、唱歌、下棋、賞花等文娛活動,陶冶性情,避免情緒低落。
b、起居調養:避免大汗淋漓,以防耗氣傷津;睡好子午覺,保持精力充沛。
c、運動調養:可進行低強度運,如散步、八段錦等,以不疲倦為度。文章鍊接:心腦血管疾病能遊泳嗎?
d、飲食調養:夏天吃什麼解暑呢?專家介紹說,宜進食具有清熱祛暑、利濕功效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可多飲西洋參茶、生脈飲、綠豆冬瓜茶等。
防中暑健康飲食:藥膳可選擇夏枯草瘦肉湯。具體做法是,夏枯草30克,豬瘦肉120克,法夏5克,精鹽、味精各适量。将夏枯草、法夏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煮1-1.5小時,加精鹽、味精,再煮一沸即成。這個食療偏方有清肝瀉火、消暑利濕的功效。>>>小暑時節吃啥最好?
3、水形人:溫養脾胃,忌過食生冷
a、精神調養:心情煩躁是不可取的,要保持心境平靜如水,以平常心對待一切事物。
b、起居調養:睡好子午覺,保持适當午睡時間;避免汗出當風,以防寒濕入侵。
小暑節氣養生
c、運動調養:可在清晨或傍晚進行低強度運動,避免過度汗出,傷津耗氣。
d、飲食調養:忌過食生冷、不知饑飽,宜多進食溫軟食物,溫養脾胃,可多飲米湯,砂仁、法夏、苡米、芡實、紅豆、扁豆等。
中醫養生小常識:藥膳可選擇赤小豆雞内金荷葉粥:赤小豆30克,雞内金10克,鮮荷葉1張,春砂仁5克,粳米150克。将鮮荷葉洗淨,切碎,連同雞内金一同放入砂鍋,加入清水1000ml,大火澆沸,小火熬煮20分鐘,放入春砂仁後再煮10分鐘,去渣取汁。将淘洗幹淨的粳米、赤小豆放入藥汁中,添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後以小火熬煮成粥即可。這個小偏方有健脾利濕,清熱消暑的功效
4、火形人:清熱消暑,益氣生津
a、精神調養:戒怒戒躁,保持心境平靜。小編提示:心情煩躁怎麼辦?
b、起居調養:适當午睡,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烈日下暴曬、或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勞作,以防中暑。
c、運動調養:避免運動後大汗淋漓,避免運動後立即洗涼水澡,以防寒濕入侵,引起感冒。>>>小暑後養生保健必過“6道關”
d、飲食調養:小暑大暑季節,避免進食太飽,可多食具有清熱祛暑生津功效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可多喝生脈飲,如西瓜、綠豆、荸荠、西洋參、薏苡仁、白茅根等。溫馨提示:2012年小暑是什麼時候?
健康生活小貼士:藥膳可選擇茯苓薏苡赤豆粥:茯苓20克,薏苡仁100克,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将赤小豆、茯苓、薏苡仁洗淨。粳米淘洗幹淨。赤小豆浸泡半天。将赤小豆、薏苡仁與茯苓一起入鍋,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赤小豆酥爛,加白糖少許稍煮即成。這個治病小偏方有化濁利濕,清熱消暑的功效。
5、土形人:防暑濕
a、精神調養:戒怒戒躁,以防情緒中暑。要勞逸結合,以防惱怒傷肝、憂思傷脾。相關推薦:心情不好怎麼辦?
b、起居調養:避免夜卧受涼,汗出當風,以防出現感冒、濕疹等疾病;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精力充沛。小編推薦:喝啤酒解暑嗎?
c、運動調養:避免高強度運動,尤其避免運動後立即飲冷飲或洗涼水澡,避免損傷脾胃或寒濕入侵而出現感冒、關節疼痛等疾病。鍊接文章:暑期需防旅途綜合症。>>>小暑要吃苦 養生要養陽
d、飲食調養:多食溫軟食物,避免饑飽失調,可多吃健脾化濕、益氣消暑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小米綠豆粥、綠豆湯、春砂仁、法夏、白寇仁、扁豆、冬瓜、西洋參等。
夏天怎樣防中暑?藥膳可選擇三豆鳅魚湯。做法如下:泥鳅300克,紅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紹酒10克,炮姜10克,生姜5片。将泥鳅放入清水内,吐淨泥土,宰殺,去鰓及内髒,洗淨。将紅豆、黑豆、赤小豆洗淨備用;将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将泥鳅放入鍋中煎至7分熟後盛起備用。接下來的行動是,将煎過的泥鳅與洗淨的紅豆、黑豆、赤小豆、炮姜、生姜一同放入砂鍋,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燒沸,小火熬煮2小時,放入紹酒,調入适量精鹽即成。這個食療偏方有清暑祛濕,健脾益腎的功效。
小暑是什麼意思
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05°時,小暑節氣開始。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後的第28天,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将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鸷。”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五行人小暑節調養方法不一 需對号入座
小暑到來,标志着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有“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的說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群芳譜》載“暑氣至此尚未極也。”此時,暑氣上升氣候炎熱,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農諺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人們常說“熱在三伏”。中國曆法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入伏,其中第一個10天為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離夏至16天。“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小暑之時,雨熱同季”,雨與小暑有着相依為命的關系,金代詩人龐鑄《喜夏》詩雲:“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薦枕,黃奶亦升堂。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晚涼無一事,步屧到西廂。”>>>“小暑”養生 滋陰清熱食譜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入伏以後,暴雨形成的洪水稱為“伏汛”。俗話說“伏天的雨,鍋裡的米”,伏汛會對蔬菜和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影響,有“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說,意為小暑若是吹南風,則大暑時必定無雨,就是說小暑最忌吹南風,否則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沖決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澇。在江南,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小暑一聲雷,倒轉半月做黃梅”,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遊維持一段時間,故農諺說“小暑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江蘇有小暑日忌西南風的說法,農諺“小暑西南風,三車勿動”,三車是指油車、軋花車、碾米的風車,意思是小暑前後,西南風和東南風的交彙機會多,主年景不好,農作物歉收,風車、軋車、油車都不動了。
結語:雖然天氣還不是最炎熱的時候,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多加注意對于太陽的防曬,所以大家在外出的時候一定做好防曬工作,防止中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