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8 20:19:08

  由哈斯朝魯執導,李鐵英、蘇磊編劇,孟浩強、孫茜領銜主演,以興安盟科右中旗脫貧攻堅事業為原型,講述第一書記韓立帶領群衆脫貧故事的電視劇《楓葉紅了》在昨晚迎來了大結局。

  昨日下午,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内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的電視劇《楓葉紅了》創作研讨會在京舉行。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1)

  會議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與會領導、主創人員以及業界專家共同分享了電視劇《楓葉紅了》的創作曆程、播出情況,并從主題思想、藝術特點、時代價值等角度對該劇進行了全方位分析和解讀。

  紮根地方,展現民族特色

  《楓葉紅了》自8月5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開播以來,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赢得了良好的收視率與口碑。在研讨會上,與會人員對《楓葉紅了》的現實刻畫給予了充分肯定。

  内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其其格表示,《楓葉紅了》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式,真實還原了黨員幹部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感人瞬間,全景式呈現了北疆農牧民群衆守望相助、團結奮鬥、齊奔小康的火熱場景。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2)

  據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張蘇介紹,該劇自創作啟動以來,一直堅持精品創作的制作理念,成功入選了總局公布的2020精準扶貧重點電視劇推薦劇目。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3)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召集人申積軍表達了自己對《楓葉紅了》的喜愛之情,他說:“《楓葉紅了》中的人物形象生動有趣、豐滿有度,充滿歡歌笑語和泥土氣息,是一部極具時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新農村現實主義作品。”

  對于專家們的認可,出品方代表闫愛華感到十分榮幸,他表示之所以選擇制作《楓葉紅了》,一來是因為今年是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建設的關鍵之年,《楓葉紅了》的定位非常精準切題,反映了少數民族脫貧緻富的故事,二來則是出于對導演哈斯朝魯的信任。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4)

  回憶起《楓葉紅了》的拍攝過程,總導演哈斯朝魯十分感慨:“在拍攝過程中我們的團隊真正到第一線跟第一書記、當地農牧民同吃同住,真正走到了基層,走進了嘎查。”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5)

  哈斯朝魯

  該劇的主演們也在會上分享了自己的拍攝經曆,韓立的扮演者孟浩強,在拍戲時随原型人物深入基層觀察生活,獲得了“溜達書記”的稱号;演員孫茜為了演好高娃這個堅強的母親形象,被曬出了黃褐斑;飾演寶峰的王卓為了更貼近原型人物增肥了二十斤......

  中國作家協會影視委員會副主任艾克拜爾·米吉提表示,《楓葉紅了》真實反映了内蒙古地區科爾沁右旗的特定生活環境,具有邊疆特色、民族特色。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6)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胡譜忠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認為《楓葉紅了》突破了民族題材影視劇對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衆的刻闆認知。劇中主人公韓立直到劇末才暗示了其蒙古族的身份,這個形象展現了中國民族與地域的複雜關系,很溫和地營造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7)

  深入生活,抒寫精準扶貧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偉國對劇中的四個貧困戶印象深刻,他表示:《楓葉紅了》除了樹立了第一書記韓立的藝術形象外,還很有智慧地塑造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價值的人物——高娃、白銀寶、劉長利、包七十三。這四個貧困戶都有各自不同的貧困原因,這是編劇、導演通過對生活概括提煉,用生活真實創作成的藝術真實,有強烈的感染力。

  

  《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同樣談到了劇中四個貧困戶的設定,“劇中精心設計了關于貧困戶的幾種類型,講述三個真貧困,一個假貧困,在第一書記與嘎查達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領導下實現脫貧緻富的過程,這展現了精準扶貧的内涵。”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9)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有相似的看法,“劇中對精準扶貧表現得很透徹,比如擅長廚藝的村民開了自己的農家樂,巧手的婦女做刺繡養家......這些各得其所的扶貧政策,把黨的路線方針講透了。”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10)

  中國民族影視研究中心主任牛頌認為,《楓葉紅了》的成功在于其敢于描寫矛盾沖突,劇中既有普通人的小日子也有脫貧攻堅的大目标,還有扶貧過程中的新舊矛盾、利益沖突。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11)

  在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郭長虹看來,《楓葉紅了》的成功,首先是因為其抓準了扶貧攻堅這個時代命題的準确脈絡,其次是其對人物的形象、語言、造型等細節刻畫到位,深入反映了現實生活。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12)

  《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對此表示贊同,“這部劇從語言到表演都質樸、自然、實在,沒有一句口号、空話。”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13)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主任李躍森總結了《楓葉紅了》的創作特點:第一,原汁原味地再現了生活本來的樣子;第二,自覺地書寫了農民的心靈意識;第三,主創特别善于通過感性描繪來表現人物,劇中人物的心理層次非常清晰。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14)

  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評論道:“劇中非常尖銳地提出了在少數民族地區,扶貧要走向産業化道路。扶貧過程中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改變當地人延續了幾百、上千年的生活、生存方式。”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15)

  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則表示,《楓葉紅了》将視角放在在韓立、寶峰、高娃幾個主人公身上,集中展現他們的命運與精神,從而使這部戲所反映的曆史生活的深度和廣度超越了同類題材。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16)

  興安盟科右前旗挂職副書記劉晶晶與興安盟科右中旗代欽塔拉蘇木黨委書記康連義也來到了研讨會現場,作為直面扶貧工作的一線人員,看到《楓葉紅了》中那些扶貧工作的日常,他們表示既感動又自豪。

  最後,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占凡總結:電視劇要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緊密地關注黨和國家的重點工作,其次在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同時,要注意創新,此外相似題材的作品今年以來集中制作播出,所以在創作上要避免套路化。

  紅色主題精準扶貧(楓葉紅了研讨會)(17)

  【文/久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