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傳統文化習俗七夕乞巧

傳統文化習俗七夕乞巧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12 05:59:03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耳畔刮過的風還帶着悶熱的氣息,就在盛夏之中,七夕節已經如約而至。七夕過後不久,就即将迎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了。

七夕,一個極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如今人們的印象中,這個節日總與愛情有關,寄托着人們對于美好情感的向往。但在古代,這一節日也以乞巧、祈福為主題,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月下乞巧、投針驗巧、喜蛛應巧……倘若穿越到數百年前,就能看到在七夕之夜,天空中繁星點點之時,閨閣中的少女們在月光下擺好香案、花果,圍在桌前點燃香蠟,默默許下自己埋藏心田裡、想要向織女訴說的祝辭;抑或在裝滿清水的碗中,小心翼翼地投下一根銀針。“這個習俗流傳千年,昔日的少女們可謂無師自通,靠姐姐們言傳身教,傳遞而來經久不衰。”民俗專家劉孝昌這樣說到。

傳統文化習俗七夕乞巧(乞巧望月放河燈)1

影視劇中的七夕節

傳統文化習俗七夕乞巧(乞巧望月放河燈)2

月下乞巧

向織女乞求巧手

“乞巧節,可以說是傳統節日中極富有浪漫與神秘色彩的節日。”相比較當下大街小巷裡商家打出的“七夕”宣傳語,劉孝昌更願意将農曆七月七日這個節日,稱為“乞巧節”。因為,這個節日不僅包含了牛郎織女美麗的傳說,更寄托着勞動女性的美好願望,所以也被稱為“乞巧節”“女兒節”等。而“乞巧”,指的是“乞求技藝、智慧之巧”。

“乞巧節的神秘之處,在于能夠參與該節日的時間、參加者是特定的。”劉孝昌說到,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女子們專屬節日。女孩子們在農曆七月七的夜晚,除了向織女乞求巧手之外,更乞求婚姻巧配。

傳統文化習俗七夕乞巧(乞巧望月放河燈)3

影視劇中的七夕節

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數千年來,乞巧的方式也發展出了多種選擇。其中,投針驗巧應該是人們比較熟知的方式,在不少影視劇中也對這一習俗進行了演繹。

“在七夕之夜,女娃子們往往要拿上一個幹淨的大碗,在正午12點,滿滿地舀碗水放在庭院小茶桌當中,讓太陽光把碗中水曬熟。到了晚上,把已經曬了大半天的那碗水請到小桌正中,再依次把平日做女紅所用的繡花針,輕輕地放在碗中水面上。”神奇的是,那一根根閃着冷光的鐵針,居然真的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此時,在燭光與月光照射映襯之下,碗底會出現一朵花瓣或奇特花紋,不停變換。“這時少女們喜悅歡笑,相互誇獎對方心靈手巧。”

在古籍《帝京景物略》之中,還記載到,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意思是水底下出現的針影,若是呈各種形狀,便是“得巧”;若是筆直的一條,即是“乞巧”失敗。

傳統文化習俗七夕乞巧(乞巧望月放河燈)4

缂絲七夕乞巧圖軸,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

傳統文化習俗七夕乞巧(乞巧望月放河燈)2

江安河中放河燈

燭光波光交映生輝

劉孝昌說,不僅乞巧這一習俗流傳千年,在西南一隅成都的江安河畔,還有一種習俗同樣曆經了歲月的長河,那就是——放河燈。

在常人的印象中,放河燈似乎是農曆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的習俗。但劉孝昌說到,在中秋節和七夕之夜,江安河中也能看到燭光交映的壯觀景象。

“在乞巧節,放河燈的主要是女娃子和新媳婦,她們對制作河燈與放河燈這一習俗極為鐘愛。早在節日的前幾天,女孩子們就開始親手糊制各式精巧紙質河燈,有的還在河燈上,寫上自己内心深處對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的祝詞。”七夕之夜,隻見她們把一盞盞精心制作的河燈點燃後,用雙手輕輕地投放到波光閃爍的流水中。不少女子一邊放河燈,一邊還默默地祈禱祝福,待河燈放完後,仍站在河邊上久久不願離去。

傳統文化習俗七夕乞巧(乞巧望月放河燈)6

宋 李嵩 《漢宮乞巧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隻見她們翹首遠望一盞盞明亮的河燈,漂浮在水面上順流而下,河面波光粼粼,星光閃爍,河燈由近及遠流向遠方,最後消失在夜空的天際之間。”劉孝昌描繪道,那百盞千盞的河燈,随着河流的波動連成一片,燭光點點不停地漂動着,與江安河的波光掩映生輝融為一體,非常壯觀。

“放河燈,放河燈,今日放了明日扔。晦氣都流盡,福澤吉星臨。”這句曾流傳在成都人口中的俗語,也是對在江安河畔金花橋下放河燈這一習俗最生動的描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