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是我國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員之一,散居在東北遼甯、吉林、黑龍江、内蒙古東部和新疆境内。新疆境内的錫伯族大部分聚居在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至今仍保持着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和固有的民族風俗習慣,不論是散居和聚居的錫伯族人民,每年都要過兩個節日,一個是春節,另一個是農曆4月18節。
據史書記載,十六世紀以前,錫伯族繁衍生息于我國東北地區海拉爾一帶,于1692年按照滿族的八旗制度,被全部編入了旗籍,成為滿洲八旗的組成部分。清王朝為了安定和鞏固自己的大後方,防止東北各族反抗,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從十七世紀下半葉開始,清王朝對聚居在綽爾河、嫩江、松花江流域的錫伯族人實行了三次大遷徙,從而形成了今日錫伯族分散居住的局面。
清朝政府平定準噶爾之後,為了加強新疆地區邊防力量,于1764年,也就是乾隆29年,從盛京及其所屬十七個城抽調錫伯族官兵一千多人,連同家屬三千二百多人來新疆駐防。農曆四月十八日,西遷新疆和留居故鄉的錫伯族男女老少,祭奠祖先,會餐話别。次日踏上征途。在長途跋涉中,成年人步行,老人和小孩乘坐牛車,曆經艱苦,經過一年多時間,到達伊犁地區“屯墾戍邊”,為保衛和建設祖國邊疆做出了貢獻。現在新疆的錫伯族人,就是他們的子孫後代。
兩百多年來,不論是西遷的錫伯族人民,還是留居在東北、内蒙古地區的錫伯族人民,都深深懷念并隆重紀念4月18日這一天。這天各家各戶都做米順糊糊,也就是醬面。尤其是新疆地區的錫伯族人民,每逢這一天,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歡聚在一起,彈起”墨克呐”琴,跳起歡樂的“見勒恩”舞,縱情歌唱,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生活的向往,顯示保衛祖國邊疆的決心。另外還舉行各種傳統的體育活動,如摔跤、射箭、賽馬等。由此年複一年,每年的農曆4月18日,便成了錫伯族人民獨特的節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