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日常佛教用語中的比丘是什麼意思

日常佛教用語中的比丘是什麼意思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28 23:23:55

  說起佛學入門那就不得不說一下佛門的法器還有人物了,但凡寺院内都有用于祈禱、供養、修行、法會等佛事的法器,高僧身上所佩戴的佛珠、錫杖、缽等都屬于法器,當然還有一些佛教的工藝品也不外乎為法器。不過今天小編要來說說丘比,那麼大家知道丘比是什麼意思嗎?

  比丘,佛教指和尚。梵bhiksu。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一般意譯為“乞士”,俗稱“和尚”。佛家指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比丘:巴利文:Bhikkhu,梵文:Bhiku,又作比呼。意譯乞士(乞食)、董士、破煩惱(破惡)、除馑、淨命。滿二十歲,受了具足戒的男子稱作比丘(俗稱和尚)。比丘需守二五六條戒律。然而和尚一詞在佛教中實際不是每個受具足戒,乃至出家的人可以稱呼的。經雲:和尚如父,阿奢黎為母。和尚翻譯成親教師,一般隻有寺院的住持才能叫和尚。相對應的女子稱為比丘尼。沙彌是比丘的接班人,式叉摩娜(學法女)是比丘尼的接班人。

  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一般意譯為“乞士”,俗稱“和尚”。佛家指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條。《大智度論》卷三列舉了比丘的五種意譯:乞士、破煩惱、出家人、淨持戒、怖魔。其中乞士是最常見的意譯。

  隋·吉藏《法華義疏》卷一說:“比丘名為乞士,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比丘是佛的弟子,當然要從佛乞法,但為什麼要向俗人乞食呢?原因是:比丘出家學法,一般不作治生産業,乞食不但可以省事修道,而且可以破除驕慢之心。《金剛經》載:“(佛)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釋迦牟尼出家時,淨飯王派憍陳如等五名親信随侍。釋迦成道以後,這五人在鹿野苑聽法出家,是最早的比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