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性壞疽是由梭狀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種嚴重急性特異性感染。當損傷或手術後,傷口出現不尋常的疼痛,局部腫脹迅速加劇,傷口周圍皮膚有撚發音,并有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如脈搏加速、煩躁不安進行性貧血,即應考慮有氣性壞疽的可能。
檢查:
傷口内的分泌物塗片檢查有大量革蘭染色陽性杆菌、X線檢查傷口肌群間有氣體,是診斷氣性壞疽的三個重要依據。厭氧細菌培養和病理活檢雖可肯定診斷,但需一定時間,故不能等待其結果,以免延誤治療
氣性壞疽發展迅速,如不及時處理,病人常喪失肢體,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診,應立即積極治療。
預防:
徹底清創是預防創傷後發生氣性壞疽的最可靠方法。在傷後6h内清創,幾乎可完全防止氣性壞疽的發生。即使受傷已超過6h,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下,清創術仍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故對一切開放性創傷,特别是有泥土污染和損傷嚴重、無生活力的肌肉者,都應及時進行徹底的清創術。戰傷傷口,在清創後,一般應敞開引流,不作縫合。
對疑有氣性壞疽的傷口,可用3%過氧化氫或 1:1000高錳酸鉀等溶液沖洗、濕敷;對已縫合的傷口,應将縫線拆去,敞開傷口。
青黴素和四環素族抗菌素在預防氣性壞疽方面有較好的作用,可根據創傷情況在清創前後應用。但不能代替清創術。
隔離:
應将病人隔離。病人用過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均應單獨收集,進行消毒。煮沸消毒應在1h以上,最好用高壓蒸氣滅菌,換下的敷料應行銷毀,以防交叉感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