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長繭人人都會出現,但繭與繭又有着不同你可知道?很多人的腳底被摸出了厚厚的繭,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就是雞眼,殊不知還有胼胝一說,雞眼和胼胝那麼它們都有哪些不同呢?
雞眼和胼胝表現不同
1、雞眼
雞眼一般如豆大或更大,表面光滑與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呈淡黃或深黃色,中心有倒圓錐狀的角質栓,嵌入真皮。由于其尖端壓迫神經末梢,故行走時引起疼痛。
雞眼多見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側或拇趾内側緣,也見于趾背。發生于4一5趾間的雞眼,受汗浸漬,呈灰白色浸軟角層。稱為軟雞眼。
2、胼胝
胼胝為蠟黃色、扁平或稍微隆起的局限性角質肥厚性斑塊,質硬而稍透明,邊界不清,中央較厚、邊緣較薄。好發于掌跖,常對稱發生。與職業有關者可見于受壓部位。一般無自覺症狀。嚴重時可有壓痛。
雞眼和胼胝的鑒别點
1、雞眼為呈倒圓錐形角質增生,行走時疼痛明顯。
2、胼胝為扁平片狀角質增厚,範圍較廣,一般不痛。
治療
1、糾正畸形、穿合适的鞋子,墊以軟質鞋墊。2、外用藥物治療,如雞眼膏。3、手術治療。4、液氮冷凍、鐳射治療。
胼胝一般不需處理,較厚者可先用熱水浸軟後,用刀削去一部分角質層。
雞眼不等于胼胝,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很多患者包括一些其他科室的醫生常常都會混淆它們的概念,看了專家的講解後,患者們不要再鬧出“指着腳上的胼胝說是雞眼”的笑話了。
雞眼怎麼治
平時我們去買鞋子的時候一定要稍微買大一碼,而且要挑下午腳發漲的時候去買,這樣買到的鞋穿着會寬松一些,不會對腳部造成擠壓。
鞋子的尺碼對雞眼有影響,鞋底的柔軟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好的鞋子底部柔軟度很高,即使走再長的路也不會覺得咯腳,疼痛感也會減輕。
現在很多人穿鞋子的時候都不用鞋墊,甚至連襪子都不穿。這樣将腳與鞋直接接觸,更容易誘發雞眼、加重病情。要習慣墊鞋墊,并且最好能買手工制作的布鞋墊,幫助減少摩擦。
可以外用雞眼膏,貼在雞眼上,藥物會令角質軟化,但是對正常皮膚也是會有一定的腐蝕作用,使用時要注意。
如果有多個雞眼,或者雞眼很大,建議可以去醫院普通外科做個挖除手術。
無論是否手術,或手術前後,都要盡可能減少走路的機會,以免刺激角質層摩擦而增厚。
雞眼是怎麼形成的
主要因摩擦擠壓而形成的小圓硬塊,形态 像雞的眼睛,按壓有疼痛!又稱“肉疔”。
常生長于足趾及足底前端。本病多因穿過緊的鞋子或足骨原來就有畸形,緻使足部皮膚長期受刺激而引起。雞眼為圓椎形角質增生硬結,數目不定,根部深陷、皮膚增厚、頂端凸突,常因疼痛而影響行走。
雞眼就是局部皮膚角質層增生,常常發生在足底。趾間、趾背和小趾外側等長期受摩擦和壓迫的部位。鞋子不合腳或過緊是引起雞眼的常見原因。
雞眼一般隻有黃豆大小,稍高于皮膚,中央呈淺黃色,周圍顔色深一些,因為它長得象雞的眼睛,而得名為雞眼。雞眼的主要症狀是疼痛,特别在走路時更加明顯。雞眼治療比較困難,不易根治。
雞眼預防和治療小技巧
一、選擇合适、寬松的鞋子,避免造成腳部畸形。
二、當感覺到腳部某一部位受到擠壓和摩擦時,應及時選用雞眼墊、順趾器、分趾器、護趾套等足科支具,來減輕摩擦和擠壓。
三、當腳底有雞眼和腳墊形成以後,可以穿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矯形鞋墊,來改變足底受力,以達到減輕摩擦的作用。
四、一般不要用藥物性雞眼膏治療,避免足底受到刺激,引起感染
結語:得了雞眼的朋友走路會特别的疼,并且雞眼要想根治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們平時要注意雞眼的預防工作。買鞋子要注意舒适度。養成良好的習慣,讓雞眼遠離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