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看輕生老病死 老人就應樂享晚年生活

看輕生老病死 老人就應樂享晚年生活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26 10:20:37

  目錄:

  第一章:看輕生老病死 樂享晚年生活

  第二章:老年朋友的四個養生要點

  第三章:不利老年人身心健康的6種心态

  人到了老年,面臨着生老病死,人的心态總是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要麼積極對待,要麼消極視之,你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調整好心态安享晚年嗎?和小編一起去學習幾招吧!

  看輕生老病死 樂享晚年生活

  研究發現,老年人與同齡人在一起,比起自己一個人住,可以減少孤獨寂寞感和不安全感,因為可以有人交流談心,互相扶持。不過,和同齡人在一起的時候,“生老病死”成了老年人之間不可避免的話題,很多老年人因為看到身邊的老年人去世、患病,而倍感焦慮,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老年人通常會比較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本身就容易出現不安全感、空虛感和孤獨寂寞感,心理适應性有所下降,當面對熟悉的人生老病死時,難免會産生負面情緒,造成消極的影響。那麼,應該如何克服這種心理?

  話題要積極

  首先,老年人之間的話題應以積極的取向為主,多交流、分享老年生活中安逸、美好的一面,這樣會更有利于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态。

  對老年期的身心變化作好心理準備

  老年期生理機能有所衰退,還有心理上的變化,離退休等社會角色與活動的變化等,老年人對這些都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不要固執地堅持做不适合老年人做的工作與事情,才不會因為不适應而産生價值喪失感與失落感。

  社會角色與活動的積極轉換

  老年人通常會失去原有的社會角色和活動能力,較好的适應方式就是進行角色與活動方式的轉換,尋找适合自己的活動内容并且積極參與,獲得新的滿足感。

  要積極安排好退休後的生活。可以繼續發揮餘熱,參加一些适合自己體力和經驗的社會活動;也可以培養與多進行興趣愛好活動,比如養魚、養花、攝影、學習書法和畫畫,欣賞音樂、唱歌、旅遊等。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心理也會感到充實。

  維護好老年夫妻關系

  夫妻關系是老年人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夫妻間的和睦、恩愛與互相扶持,可以讓兩個人共同面對與克服老年期的問題,會增強老年人心理上的力量感,消除不安。夫妻兩人可以一起進行興趣愛好活動,多發現對方的優點予以贊美,甚至還可以互贈小禮物等。

  深化親友之間的情感關系

  可以互相做客、互通電話等方式來交流生活,傾訴談心,從中得到精神的慰藉,體驗美好真切的親情和友情,獲得心理滿足感和幸福感。

  活在當下

  無論哪一個年齡階段,太多地想過去與未來,都容易影響當時的生活質量。對于 “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律,老年人應學會“知天命而順應自然”,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過好當下的每一天。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也就不會留下太多遺憾。

  老年朋友的四個養生要點

  一戒久卧:“久卧者傷氣”要順應四時,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睡眠不能過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8小時足矣。适量的睡眠才能達到甯神養氣,确保益壽延年。

  二戒久立:“久立者傷骨”人的一舉一動,都要消耗氣血,如果久坐不動或久立不走,會出現氣血凝滞,從而招緻疾病。老年人氣血運行本已減弱,全靠動靜結合調節平衡,因而要坐與行走輪流交替,活動筋骨。

  三戒久視:“久視者傷血”人到老年,眼目本已昏花,倘過于用目,會傷血耗氣,頭暈目眩。因此,65歲以上的老年人看書報雜志或電視以1-2小時為宜。

  四戒久坐:“久坐者傷肉”坐是消除疲勞的一種必要休息,但長期坐着不動,會使肌肉缺乏鍛煉,從而導緻肌肉松弛,久而久之加速了肌肉的衰退與萎縮。因此,老年人應多參加戶外活動,不宜坐得過多、過長。

  不利老年人身心健康的6種心态

  1、幻想:

  受身體逐漸衰老的影響,有些老年人盼望長壽的願望會越發強烈。于是,他們會常常用幻想來欺騙自己,以獲得一時的心理寬慰,如愛聽他人關于自己健康的恭維話等。

  2、怕死:

  他們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懼死亡。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病人,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3、怕孤獨:

  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其主要表現是自我評價過低、生存意識消極、經常對他人不滿及抱怨。長此以往,有此情況的老人就會加強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強化自我内心的封閉,逐漸地疏遠社會,最終會形成孤獨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獨帶來的痛苦。這類老人既希望别人關心照顧,又害怕由于過分期望而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絕與他人交往,因而會變得行為孤獨、性情孤僻,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4、抑郁: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較脆弱,面對衰老的客觀事實既懼怕又無奈,這種心态如果不及時調整,極易導緻抑郁。這種抑郁比較頑固,很容易使人喪失生活的興趣,令人感到疲憊。因而這種人很容易情緒激動,動不動就發火,常常自卑自責、自怨自歎,嚴重者可有自殺的傾向和行為。

  5、偏激:

  這種情緒可表現為兩個相反的趨向。一種趨向是因衰老以點帶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無用之人,經常自責、自卑、自憐和自貶。另一種趨向是因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關心和照顧,卻不考慮他人及社會的實際條件和能力。當這種希望得不到滿足時,又加劇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棄。

  6、多疑:

  有些老人因身體有病而多疑,常表現為無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輕傷小恙也自以為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間或談病色變,問病又止,求醫換藥不斷。這種疑病可令其對衰退的機能極度敏感,對一般人感覺不到的體内變化或體驗不到的痛苦也都會有所感覺,如對心髒的跳動、胃腸的蠕動等方面的變化也能感覺到。這些過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結語:你的心态調整好了嗎?人到了老年,就該調整好心态安享晚年,這樣才是對健康最好的呵護!(文章原載于《益壽寶典》,刊号:2012.04,作者:陳智雄,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