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食物營養 “負卡路裡”常吃小心營養不足

食物營養 “負卡路裡”常吃小心營養不足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27 20:39:28

  有些東西是越吃越瘦的,這就叫做負卡路裡食品,你知道不?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身體其實也在消耗熱量。有些食物在消化過程中需要耗費比自身更多的熱量,還有些食物能夠提高我們的代謝水平,它們就是讓我們越吃越瘦的燃脂食物。下面看小編的具體介紹吧。

  “負卡路裡”常吃小心營養不足

  “負能量食物”這個詞最近挺時髦。在一些渴望減肥的人群中,這種食物可神了,吃了以後不僅不會給人體增加能量儲備,反而會消耗能量,越吃越減肥,有人也把這種食物稱為“負卡食物”。在負能量食物的名單上,包括了燕麥、蘋果、芹菜、羽衣甘藍、番木瓜和生菜等25種食物。

  可令人遺憾的是,專家指出,“吃了瘦”隻停留在幻想中,負能量食物現在并不存在。不過專家指出,食物确實有特殊動力作用,不同種類的食物,人體在消化它們的同時消耗的能量也是不同的,在三大供能物質中,蛋白質的食物特殊動力效應最大,相當于其本身能量的30%,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特殊動力效應為5%~6%,脂肪的食物特殊動力效應最低,為4%~5%;對于一般混合食物來說,食物特殊動力效應大約占食物所含能量的10%。要想減肥,可以通過合理控制膳食,采用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

  時髦說法:“負卡路裡食物”吃了就瘦

  立志減肥的陳女士近日在網上看到了“負能量食物”的概念,它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人們在咀嚼、吞咽、消化時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能量的食物,如100克某類食物提供50千卡,消化吸收這種食物卻需要花費65千卡能量,吃這種食物身體就會消耗15千卡能量,能起到邊吃邊減肥的作用。記者在網上看到,各類“負卡路裡食物”清單各有不同,大緻都包括日常飲用水、奶制品,綠茶等飲料;還有菠菜、西芹、蘋果、木瓜等蔬菜水果;雞蛋、海魚等蛋肉制品以及芝麻、燕麥類谷物也包含其中。

  “吃了瘦”這個概念讓陳女士很新奇,不用運動和節食就能減肥,陳女士打算嘗試一下。可她嘗試了5天時間後發現沒有任何明顯效果。而由于每天都堅持吃“負能量食物”導緻她營養不均衡,陳女士嘴裡長起了潰瘍。

  不存在“負卡路裡食物”

  長期食用小心營養不足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指出,靠多吃“負卡路裡食物”減肥是不可能的,實際上不存在“負卡路裡食物”。專家介紹,我們的一舉一動,大到跑步、遊泳,小到站立、眨眼都是要消耗能量的,吃飯也不例外,食物存在特殊動力作用,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素,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是以大分子形式存在,人體并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必須分解成小分子才能消化吸收,實驗表明,攝食過程中可使基礎能量消耗升高,這部分能量消耗主要用于消化液分泌、胃腸道蠕動、營養素吸收等過程,換句話說,人體在吸收食物的能量時需要消耗能量,但消耗的能量卻遠遠不可能超過食物本身的能量。

  一般食物的能量60%至65%的能量用于人體的基礎代謝,像心跳、呼吸、思維、胃腸蠕動、腎髒過濾等,20%左右的能量用于維持人體的正常學習、活動和娛樂,餘下的約10%能量則滿足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諸如消化、分解等。所以,不可能出現消化食物的能量超過食物本身提供能量的情況。“負能量食物”在營養學上是講不通的。

  所謂“負卡路裡食物”隻是一些低卡路裡或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容易讓人産生飽腹感。進食這些食物能夠減少人體的能量攝入,以此達到減肥的目的。

  “如果人體每天攝入的能量值大于消耗的能量值,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使人發胖”,即使是“低卡路裡食物”,如果攝入過量一樣會引發肥胖,而且如果長期食用單一種類的食物,也會造成營養不足,身體内器官也會受到傷害,影響身體健康。

  食物特殊動力:蛋白質消耗的能量最多

  那食物特殊動力作用是否有用呢?據了解,按照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種類對食物進行分類,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物在人體吸收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确實有較大差距。李青介紹,蛋白質的食物特殊動力作用最高,高達30%,碳水化合物則為6%,脂肪為4%,混合食物為10%左右。也就是說,身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更費勁,而對脂肪的吸收更輕松。蛋白質的食物特殊動力作用之所以高,是因為蛋白質形成ATp需要更多能量;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之後,氨基酸在體内要先合成多肽,這需要很多能量,使其食物特殊動力作用顯着升高。

  減肥菜單: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

  根據以上的理論,人們在設計減肥菜單的時候應該注意三大标準,即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食物。低脂飲食,可以有效限制脂肪攝入量,從而達到減肥的目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是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碳水化合物不足時,脂肪會分解,産生酮,并提供能量;高蛋白質飲食,蛋白質産熱能力比脂肪、碳水化合物低,而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即人體的代謝因進食而稍有增加的作用)卻比較大,由此達到減肥的效果。

  同時,人們在減肥時,要注意營養均衡,限制熱量,不降低人體的新陳代謝。減肥并非減少蛋白質等營養攝入,而是需要在保證營養均衡、最基本營養需要的基礎上,讓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低于總消耗量。一天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足130克會導緻血液酮體積累,酮體是脂肪代謝的中間産物,在血液中積累會導緻機體産生大量尿酸,使痛風和腎結石的患病風險上升。

  高蛋白食物:魚禽肉蛋奶+大豆

  高蛋白的食物包括動物類和植物類兩大類,動物類包括魚、禽、肉、蛋、奶,植物類則包括大豆和豆制品。減肥人群需要避免的誤區是,高蛋白質的肉類是瘦肉,肥肉和禽類的皮脂則屬于高脂肪含量食物需要剔除。同時,在烹饪食物的時候應該避免高油高糖。高蛋白質食物有些食物的單位能量較大,為了增加飽腹感,可以适當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

  “負能量食物”真的存在嗎

  “負能量食物”大約在十幾年前就已出現,而現在,在網絡上早已呈滿天飛之勢。根據其介紹,所謂的“負能量食物”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消化時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能量的食物。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為人們提供的日常活動所需的能量。不過,除了提供能量之外,人們在進食過程中也要消耗一些能量,如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等。如果消化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大于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比如吃100克某種食物,它能提供80大卡能量,消化這種食物卻需要100大卡能量,那麼,綜合一下,該食物所産生的能量效應就是-20,即所謂的“負能量食物”。這是“負能量食物”的理論基礎,基于這個理論,很多商家開發出了可以幫助減肥的“負能量食物”——吃進去後,不會增加能量儲存,反而能增加能量消耗。

  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的确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我們的一舉一動,大到跑步、遊泳,小到站立、眨眼都是要消耗能量的,吃飯也不例外。在攝食過程中,除了咀嚼、吞咽等動作消耗的熱量外,對食物中的營養素進行消化吸收及代謝轉化,也需要額外消耗能量。在營養學裡,通常把這種因為攝食而引起的額外消耗稱為食物熱效應。

  細心的人會發現,吃完飯後會有發熱的感覺,這正是食物熱效應的外在表現:食物熱效應通常表現為機體散熱的增加,一般在人們進食一個小時候左右産生,大約3個小時後達到最高峰。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隻要閱讀完小編的文章,你一定知道了什麼叫負能量的食物。在一些渴望減肥的人群中,這種食物可神了,吃了以後不僅不會給人體增加能量儲備,反而會消耗能量,越吃越減肥。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