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奚啟新、李宣良)“航天食品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與營養研究室主任陳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強調最多的是“食品安全”。我國航天食品在制作過程中采取了嚴格的安全措施,确保航天員不發生任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為了确保我國航天食品的絕對安全,從原材料的選購、食品生産車間與設施的衛生、工作人員的管理及食品檢驗檢測等所有環節進行嚴格把關。
首先是把好原料采購關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與營養研究室主任陳斌說,航天食品的原料全部是取得“綠色食品”資質的産品。“綠色食品”是指安全、營養、無公害食品,這類食品對工業“三廢”和農藥污染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我國航天食品的生産部門在全國選取了若幹實力雄厚、聲譽良好的原料供應商,并定期對供應商的質量體系進行考核。
其次是把好生産工藝關
由于航天食品絕不含防腐劑,而保質期一般要求在6個月以上、保藏時一般不考慮進行冷藏、航天員在食用前不能進行殺菌消毒處理,所以對于食品生産流程和生産工藝提出了很高要求。航天食品專家經過長期研究和實踐,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生産過程的工藝文件和工藝參數。這些文件和參數一經确定,并經過權威專家評審通過後,生産過程就嚴格按照這一要求進行。
三是把好人員管理關
我國航天食品是由中國航天員中心研制生産的,生産車間就設在北京西北郊戒備森嚴的航天城中。生産車間目前有9名工人,都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和每年兩次的身體檢查,确保政治可靠、身體健康。平時,這些人員不得随意外出,不得與不明身份的人交往,也不能像一般人一樣到外面餐館吃飯。在進入生産車間前,每人都要淋浴、消毒,并換上特制的防靜電工作服。
四是把好檢測關
為了保證航天食品的衛生質量,在食品的設計、研制和生産中,都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執行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頒發的《航天食品衛生标準》,對原材料的選購、運輸與儲存的衛生,車間環境與設施的衛生,生産人員的個人衛生,食品加工過程中的衛生,成品運輸儲存與交付的衛生等進行嚴格的管理與監督。所有航天産品必須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檢驗并确定合格後,才能交付使用。
航天食品的選擇标準是什麼樣的
對航天食品,科學家們将其大體分為7類
一是即食食品,是不需要加工、拿過來就吃的食品;
二是複水食品,屬于冷凍幹燥食品,需要加入水使食品恢複原狀後食用;
三是熱穩定食品,這類食品是經過加熱滅菌自理的軟包裝和硬包裝罐頭類食品;
四是冷凍冷藏食品,這類食品是在地面上凍好帶進太空的,融化後可食用;
五是輻射食品,經過放射線殺菌後的食品;
六是自然型食品,地面上沒經過處理的食品,如新鮮水果、蔬菜、面包、果醬等;
七是複水飲料,沖劑或軟固體飲料。
航天食品的遴選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首先,營養結構應适合航天員的工作性質,營養要全面;其次,食品質量标準高于國标。在符合标準的情況下,關鍵是保證食品質量的一緻性,以免航天員食用後出現問題;
再次,食品口味與常人相同;最後,航天員食用的食品必須留樣,保存三天,以跟蹤航天員食用後的反應。
此外,航天食品必須符合失重條件下航天員生理改變的要求,能夠提供充足航天食品的優質蛋白質和鈣及适宜的鈣磷比例和維生素D;飛行初期航天食品的脂肪量不宜太高,以免加重空間運動病的症狀;為防止心血管系統功能失調,要限制航天食品中鈉的供給,保證鉀的供給。
搭配制度
如何搭配進食和建立飲食制度也是很重要的問題。飲食制度是按航天乘員的生活工作和鍛煉情況,來合理安排每日的進餐次數、每餐食品量和熱量、進餐間隔時間的一種規定,也是制定每天食譜的依據。如蘇聯禮炮6号空間站上規定:每天4餐,每餐食品量和熱量接近均等;各餐間隔時間為3~5小時;鍛煉後要15~20分鐘才能進餐;鍛煉或緊張腦力勞動,必須在飯後1~1.5小時後才能開始。美國采用每日3餐的制度。
航天食譜必須符合營養标準和航天員口味及飲食習慣
航天食譜一般分兩種,一種是通用型,一種是個人愛好型。為了避免單調,美俄在太空中使用的食譜,一般以4~`6天為一個周期,在一個周期内除飲料外每天食品不重樣。如美國航天飛機的通用食譜分為A、B、C餐:A餐有桃、烤牛肉、炒雞蛋、薄餅、可可、桔子飲料,維生素丸和咖啡;B餐有豬肉混合菜、土耳其香腸、面包、香蕉、杏仁脆餅和蘋果飲料;C餐有蝦、牛排、燴悶飯、花椰菜、雞尾水果、布丁、葡萄汁飲料和冰淇淋。從這些食品種類上看,其營養成份是比較齊全的,符合航天員的營養标準。從已上天生活過的航天員飛行後的健康情況看,還沒發現有過度營養不良者,雖然在長期航天時航天員普遍出現缺鈣現象和肌肉萎縮,但這隻與長期失重有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