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20 16:27:31

  “孩子好像成心跟我對着幹,真氣人!”

  “現在的孩子可真難管,家長說東他偏要往西。”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如何與孩子溝通、交流,已成了令許多家長倍感頭痛的一個難題。如果這時候家長碰巧又處在更年期,家庭矛盾就更為激化了。

  有人甚至這樣總結:“更年期遭遇青春期,就像針尖對麥芒!”

  近日,記者就此現象進行了調查。

  母親:

  我說一句她就有十句等着

  女兒:

  你這是“精神騷擾”

  苦惱:

  身為教師卻教不了自己女兒

  在呼市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做培訓師的牛莉(化名),過去曾是一所金融專科學校的教師。昨日,說起自己17歲的女兒,她氣就不打一處來。她說,自己教育别人的孩子也近20年了,可是就是教育不了自己女兒,覺得很失敗!

  “我快30歲才有了女兒楠楠(化名),現在快50歲的人了還打兩份工,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好點兒的條件。上小學時,這孩子學習特别好,也特别聽話。可是自從上了高中,就像變了一個人,好賴都聽不進去了。有什麼事兒也不跟家裡說,隻要我關心地問問,準吵架。我說一句她就有十句等着。”

  牛莉說,每天放學回到家裡,除了吃飯,楠楠就把自己關進房間裡不露面了。

  因為擔心她不學習偷偷上網,牛莉就時不時站在門口聽聽裡面的動靜,可是有好幾次被女兒察覺了,猛地拉開門,冷冷地嘲諷:“幹嘛呀,鬼鬼祟祟的?”牛莉被尴尬地晾在了門口。

  有時候,牛莉想借給孩子送杯水的機會進去看看,順便想問問她最近的學習情況。可每次換來的都是女兒滿臉的不耐煩。要不然就小臉兒一沉,眉頭一皺,沒有好聲地埋怨:“幹嘛不敲門啊?沒事兒看你的電視去,别一趟又一趟地進來‘精神騷擾’。”

  母親:

  女兒想離家遠一點兒

  女兒:

  我的事不用你管

  苦惱:

  跟蹤女兒預防“早戀”

  最近,家住呼市學府康都住宅小區的包女士被自己的二女兒氣得不輕:這個剛剛考上廈門海洋學院的20歲女孩,因為被母親打了一巴掌,不但離家出走好幾天,還聲稱要跟父母斷絕關系。

  據包女士的丈夫烏恩(化名)介紹,由于自己常年在蒙古國做生意,家裡都由妻子打理。而女兒娜娜從小就獨立、有主見。特别是最近兩年,處在青春期的女兒和處在更年期的妻子更是有些水火不容了。

  娜娜雖然脾氣挺犟,但過去學習一直不用大人操心。可是就在高二下半學期,一場似是而非的早戀使她的成績出現了大幅度下滑。為了此事,包女士專門向單位請了一個月的假,翻看書包、偷偷跟蹤、追查電話、沒收手機,用盡手段、費盡心機才斬斷了女兒和那男孩子的聯系,好不容易才使娜娜的心思重新回到學習上來。

  從此,隻要有男孩子打電話給娜娜,包女士就要問問對方是什麼人,可每次女兒都是冷冰冰地回答:“我的事不用你管。”

  包女士說:前段時間高考結束後,分數能上二本的娜娜竟然沒跟家裡商量,就報了廈門海洋學院,理由竟是想離家遠一點兒。盛怒之下,母親打了女兒一巴掌,結果娜娜離家出走了,一走就是3天。

  母親:

  孩子不理解大人的苦心

  兒子:

  媽,你更年期提前了吧

  苦惱:

  孩子不想上學,想當“快男”

  “我兒子今天居然說不想去上學了,要去學唱歌,然後參加什麼‘快男’比賽。我聽了真是當頭一棒!我一個人含辛茹苦養大了他,這孩子怎麼一點兒都不理解大人的苦心呢!”42歲的李女士與丈夫離異多年,獨自撫養着兒子小君(化名)。

  為了孩子學習,李女士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時間一長,孩子煩了:“唠唠叨叨,唠唠叨叨……媽,你更年期提前了吧,煩不煩啊!”噎得李女士半天說不出話來。

  前天,聽說張韶涵來呼市了,小君高興地說晚上要去看演出。

  李女士當時就火冒三丈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啊?你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眼看就考高中了,媽媽都快急死了,你還有心思惦記這些,整天不務正業……”

  媽媽話還沒說完,小君就跳起來:“就知道學習、學習,你能不能說點别的?我整天在家裡哪都沒去,已經學習得夠累了,就不能有一點放松的時間嗎?你知道我每天都想些什麼嗎?反正我也學不好了,幹脆就不上學了,還不如去參加‘快男’比賽,當個歌星呢!”

  心理專家:

  青春期叛逆源于焦慮

  内蒙古心理協會副秘書長魏剛認為:目前,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孩子的青春期和父母的更年期普遍提前了5-6年。有的孩子小學四、五年級,10 歲左右就開始從生理上進入了青春期,而不少35歲以上的家長也由于深受各種壓力,導緻四十二三歲就進入了更年期。

  魏剛認為,青春期的叛逆主要還是出于青春期的焦慮感。到了青春期,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差,處于一種“被長大”狀态。如果此時家長也正處在更年期當中,更容易把對生活的自我不滿足感強加在下一代身上,把較大的情感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認為孩子長大了,應該承擔一定責任了,對孩子的要求較多,表現出較強的攀比心理;總是認為别人的孩子這好那也好,而自己的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放大了自己孩子負面的東西,忽視了正面的東西,孩子就會有一種愛的離開感,有一種找不到愛的焦慮感覺,也有一種不被信任的感覺。這種情況必然導緻孩子的過激反應和抵觸情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