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夏季三伏灸養生效果好 常見疾病灸一灸

夏季三伏灸養生效果好 常見疾病灸一灸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9 16:21:34

  三伏天的時候很多人市民都會選擇三伏灸進行疾病的治療,生活中有很多的疾病都是可以用艾灸進行治療的,那麼你知道如何用三伏灸進行疾病的治療嗎?下面就跟随下班一起看看常見的三伏灸可治疾病有哪些吧!

  三伏灸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冬季疾病更是适合在夏季進行治療,那麼有哪些疾病是可以用三伏灸進行治療的呢?

  三伏灸适應症

  很多疾病都能用三伏灸的方法治療,除了上面提到的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以外,還包括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風濕性關節炎等屬于陽虛寒凝範圍的疾病。所謂的陽虛寒凝,主要是指有怕冷、鼻涕或痰液白而清稀、受寒後症狀會明顯加重等表現。

  三伏灸主要是在人體穴位上貼敷藥物,因為很多藥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貼敷的穴位一般都是選擇在背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藥物和穴位也不盡相同,用中醫的話來說就是要“辨證”選穴、選藥。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病的三伏灸法。

  1、慢性支氣管炎

  症狀:咳嗽、咳痰或氣喘的症狀出現在兩年以上,每次發作持續三個月以上的。發作有明顯的季節性,冬季發作,春夏緩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膏育俞穴;

  中伏取雙側定喘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脾俞穴;

  末伏取膻中穴、雙側百勞穴、命門穴、雙側腎俞穴。

  藥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細辛半份,烘幹磨粉,用生姜汁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約為10mm,厚約為3mm大小的餅狀,備用。

  具體操作:把做好的藥餅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貼藥時間視年齡、病情輕重而定,15周歲以下和病情較輕的貼4~6小時,其他的貼6~8小時。從初伏的第1天開始貼,然後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貼藥1次。

  2、哮喘

  症狀: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痰等表現。最典型的症狀是呼氣的時候很難受,發作性的時候有哮鳴音出現。嚴重的需要坐起來才能正常呼吸,經常幹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間及淩晨發作,秋冬寒冷的季節常常會病情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雙側肺俞穴。

  藥物:白芥子、甘遂、細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療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調成膏狀備用。

  具體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在穴位上放約2.5×3cm、厚約0.3cm的鮮生姜片,在姜片上放直徑為1cm的圓錐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膚潮紅,連續灸三次。然後把調好的膏藥貼到穴位上,一般貼4~24小時以後撕掉即可。

  3、過敏性鼻炎

  症狀:噴嚏、鼻癢、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見的四大症狀。通常是突然和劇烈的打噴嚏;鼻癢,鼻涕多,但是經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氣,還常伴眼睛發紅、發癢以及流淚,甚至頭暈、頭痛等症狀。

  穴位:初伏取雙側百勞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膏肓俞;

  中伏取大椎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脾俞穴;

  末伏取雙側大杼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腎腧穴。

  藥物:甘遂、麻黃、細辛、半夏、麝香,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鮮的姜汁調勻,做成直徑約為10mm,厚約為3mm大小的膏藥餅,備用。

  具體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貼藥,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貼藥保留4h左右。

  4、預防感冒

  症狀:平常體質虛弱,氣候稍微變化或到寒冷季節極易感冒的人。

  穴位:大椎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肺俞穴、雙側定喘穴、雙側膏肓俞穴。

  藥物:生白芥子、細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幹研成粉末,用生姜汁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為2.0 cm,厚約0.5 cm大小的藥餅,正中放少許麝香,備用。

  具體操作:将新鮮生姜切成5分硬币厚,2 cm×2 cm大小的姜片,放在大椎、風門穴上,在姜片上放直徑為1cm的圓錐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膚潮紅,連續灸三次。然後把做好的藥餅放在穴位上,用風濕膏固定。每次貼藥時間視年齡而定,15歲以下者貼4~6 小時,15歲以上者貼6~24小時,從初伏的第一天開始貼,中伏、末伏各貼藥1次。

  結語:以上就是作文庫知識百科為您總結的内容,通過上文的介紹,上述這幾種疾病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其實,凡事屬于陽虛或者寒凝的疾病,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來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