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喝蜂蜜會胖嗎?服用蜂蜜有什麼講究?

喝蜂蜜會胖嗎?服用蜂蜜有什麼講究?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4-21 05:33:16

  喝蜂蜜會胖嗎?服用蜂蜜有什麼講究?

  在一日三餐中,隻要加入一點蜂蜜,就可以避免脂肪在人體中積聚下來。所以食用蜂蜜不會使人發胖。

  喝蜂蜜會胖嗎

  在我國,大多數人食用的甜味劑主要是白糖(蔗糖)。白糖是雙糖,食用後,在人體内經過代謝,最終産物有部分會以脂肪的形式貯存起來,引緻人體發胖。而蜂蜜就不同,其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屬于單糖,食用後經代謝馬上産生為能量,供人體各種生命活動所需,能轉為脂肪的極少,這也是服用蜂蜜後很容易消除疲勞的道理。

  此外,蜂蜜中具有優良的殺菌效果與解毒效果,它有助于把體内積聚下來的廢物排出體外。結果,全身的新陳代謝功能得到改善,由于不能很好地消耗而在體内積聚下來的多餘脂肪就可以作為能量而得到燃燒。

  總而言之,種種迹象表明喝蜂蜜會發胖嗎?不會!正因為蜂蜜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對人體還有保健作用。所以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很多消費者以蜂蜜取代蔗糖,就是他們認識到上述問題的緣故。因此,适量食用蜂蜜日食用量建議不宜超過200g、是不會使人發胖的。

  一、蜂蜜服用時間有講究嗎

  蜂蜜的服用時間大有講究,一般均在飯前1~1.5小時或飯後2~3小時服食比較适宜。但對有胃腸疾病的患者,則應根據病情确定服食時間,以利于發揮其醫療作用。

  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蜂蜜對胃酸分泌有雙重影響,當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少時,蜂蜜可起調節作用,使胃酸分泌活動正常化。如在飯前1.5小時服用蜂蜜,它可抑制胃酸分泌;如在服用蜂蜜後立即進食,它又會刺激胃酸分泌;溫熱的蜂蜜水溶液能使胃液稀釋而降低胃液酸度,而冷的蜂蜜水溶液卻可提高胃液酸度,并能刺激腸道的運動,有輕瀉作用。因此,胃酸過多或肥大性胃炎,特别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宜在飯前1.5小時服用溫蜂蜜水,不僅能抑制胃酸的分泌,而且能使胃酸降低,從而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有利于潰瘍面的愈合;而胃酸缺乏或萎縮性胃炎患者,宜服用冷蜜水後立即進食。神經衰弱者在每天睡覺前服用蜂蜜,可以促進睡眠。

  二、蜂蜜的服用方法有講究嗎

  許多科學試驗和實踐證明,蜂蜜的服用方法對其營養保健作用和醫療效果有着直接的影響,服用蜂蜜大有講究。隻有科學地服用蜂蜜,才能充分發揮蜂蜜的醫療保健作用。

  新鮮成熟的蜂蜜可直接服用,也可将其配成水溶液,因為水溶液比純蜂蜜更易吸收,但絕對不可以用開水沖或用高溫蒸煮蜂蜜,因為不合理的加熱會使蜂蜜中的營養物質嚴重破壞,蜂蜜中的酶失活,顔色變深,香味揮發,滋味改變,食之有不愉快的酸味。研究表明,在蜂蜜營養成分中酶類尤其是澱粉酶對熱極不穩定,澱粉酶值降低則證明蜂蜜特有的香味和滋味受到破壞而揮發,抑菌作用下降,營養物質被破壞。因此,蜂蜜最好使用 40℃以下的溫開水或涼開水稀釋後服用,特别是炎熱的夏天,用冷開水沖蜂蜜飲用,能消暑解熱,是很好的清涼保健飲料。在進餐時将蜂蜜塗抹在面包、饅頭上,也可把蜂蜜加在溫熱的豆漿、牛奶中,調和後一并飲下。還可将蜂蜜拌在涼菜中或加入礦泉水、純淨水中飲用,清香可口,營養豐富。正常情況下,新鮮成熟蜂蜜不必加熱就可以服用,這樣可保全蜂蜜的營養成分不緻損壞,從而發揮其應有的醫療保健作用。

  三、吃法不同保健作用也不同

  臨床實踐證明,蜂蜜的不同食用方法,所起的醫療保健作用也不同,應根據醫療保健目的采用不同服法。現分别介紹如下:

  1、新鮮的成熟蜂蜜,每日早、晚空腹溫開水送服,每次30~50克,此法可強身健腦,适用于營養不良、神經衰弱、貧血以深色蜜為佳、、肝炎、肝硬化、肺炎、支氣管炎、感冒、咳嗽、便秘、萎縮性胃炎、胃癌、結腸癌等癌症及青光眼等患者。

  2、将蜂蜜放入杯中,加溫開水調勻或将蜂蜜加熱後服用,每日3次,每次25~30克視目的及病情需要、,最多也可每次50克。此法主要适用于潰瘍性胃炎、胃寒、淺表性胃炎、胃痛等胃病;還适用于十二指腸潰瘍、膽結石、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悸、失眠、健忘、小兒遺尿、婦女月經不調、嘔吐、暈眩等症患者。

  3、用涼開水沖服蜂蜜,每日3次,可選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2~3小時服用,每次30~40克,小兒酌減。也可混合牛奶或豆漿服用。此法适用于腸炎、腹瀉、痢疾、感冒發燒、咽喉炎、咽喉腫痛、醒酒清腦等;如以涼茶水沖服可用于風濕性疾病、痹痛、腰肌勞損、産後風癱等;涼開水沖服蜂蜜加冰塊服用,可用于防暑及治療中暑、疲勞乏力等症。

  4、停食1~2餐後,大劑量服食蜂蜜100~150克,随即睡覺,之後每日堅持服用,直至病愈。此法可起到滋潤保護肝髒的作用,适用于肝硬化、大便幹結等頑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