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慢跑時,要保持上肢放松,下肢有彈性,防止受傷。慢跑時的姿勢不必刻意像專業運動員那樣,隻要以一種不勉強的速度,在輕松的狀态下鍛煉就可以了。
有氧慢跑-有氧代謝運動之王
什麼是慢跑?
從20世紀60年代起,在美國估計有700~1000萬人堅持慢跑,目的在于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減肥防胖并求體态優美和心情舒暢。慢跑每分鐘消耗10~13卡的熱量(打網球每分鐘消耗7~9卡熱量)。1967年俄勒岡大學的徑賽教練包爾曼和專門研究心髒的醫學家哈裡斯合着的《慢跑》一書出版,大大促進慢跑活動的普及。醫學權威認為,慢跑是鍛煉心髒和全身的好方法。慢跑通常以隔日進行為宜。在硬地面慢跑每英裡兩腳撃地600~750次,因此有的醫學家認為,慢跑會引起足弓下陷,外胫夾、汗疹、跟腱勞損、腳腫挫傷以及膝部後背病痛。所以慢跑前要做好準備動作,慢跑時要穿合适的鞋和松寬的衣服,跑法要正确,而且需要一般良好健康情況和明确目的。
慢跑的節奏
慢跑時,全身肌肉要放松,呼吸要深長,緩緩而有節奏,可兩步一呼、兩步一吸,亦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宜用腹部深呼吸,吸氣時鼓腹,呼氣時收腹。
慢跑時步伐要輕快,雙臂自然擺動。慢跑的運動量以每天跑20~30分鐘為宜,但必須長期堅持方能奏效。慢跑運動可分為原地跑、自由跑和定量跑等。原地跑即原地不動地進行慢跑,開始每次可跑50~100步,循序漸進,逐漸增多,持續4~6個月之後,每次可增加至500~800步。高擡腿跑可加大運動強度。自由跑是根據自己的情況随時改變跑的速度,不限距離和時間。定量跑有時間和距離限制,即在一定時間内跑完一定的距離,從多到少,逐步增加。
慢跑正确姿勢:
正确的跑步動作應當是:兩肩稍提,兩臂彎曲成90度,前後擺動不大而稍有上下彈動,肩稍擡高,跑步中大腿前擡較高,後蹬充分,步幅大而有彈性。這樣可使腹部肌肉緊張,内肚上提,呼吸均勻、細長、充分而有節奏,跑步中腹肌适當緊張,注意提氣,這本身就是對呼吸器官功能的訓練,也是對腹肌的鍛煉,使腹肌的控制力增強,也是身體健美的有效方法。
進行慢跑時,要保持上肢放松,下肢有彈性,防止受傷。慢跑時的姿勢不必刻意像專業運動員那樣,隻要以一種不勉強的速度,在輕松的狀态下鍛煉就可以了。
肩部放松,避免含胸。
自然擺臂,呼吸均勻,兩步或三步一呼一吸,有利于調節肺部功能。
身體前傾,幅度應以自然、舒适為好。如果過分前傾,将會增加背部肌肉的負擔;如果後仰,則會導緻胸腹部肌肉過分緊張。
軀幹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擺時自然送髋,注意髋部的轉動和放松。
腿部和膝部前擺、擺正,而不是上擡,側向動作容易引起膝關節受傷。
小腿不宜跨得太遠,避免跟腱因受力過大而勞損。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着地時的緩沖。
慢跑适合人群
中老年人。慢跑,對于保持中老年人良好的心髒功能,防止肺組織彈性衰退,預防肌肉萎縮,防治冠心并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具有積極的作用。
慢跑注意事項
慢跑無論何時開始,都有效果,起初可以少跑一些,或隔一天跑一次,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再逐漸增加至每天跑3000至4000米。慢跑時,動作要自然放松,呼吸應深長而有節奏,不要憋氣。跑的速度不宜太快,不要快跑或沖刺。要保持均勻的速度,以主觀上不覺得難受、不喘粗氣、不面紅耳赤,能邊跑邊說話的輕松氣氛為宜。客觀上慢跑時每分鐘心率不超過180減去年齡數為度。例如,60歲的人慢跑時的心率以每分鐘180-60=120次,慢性病患者跑的速度還可再适當降低,距離也可短些。
選擇平坦的路面,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鞋,如果在柏油或水泥路面上,最好穿厚底膠鞋。
跑前應先走一段,做做深呼吸,活動一下關節。如在公路上,應注意安全,盡量選擇人行道。如果在慢跑後感到食欲不振,疲乏倦怠,頭暈心慌,就可能是運動量過大了,必須加以調整,或取得醫生的指導。
慢跑姿勢:
一:全腳掌着地。
很多人在跑步時習慣全腳掌着地。劉教練說,其實這種落地方法并不正确,由于落地時沒有緩沖和過渡,很容易“蹲腳”,容易震傷頸椎,在柏油馬路等硬地上跑步更是如此。
二:步幅過大。
人們在剛開始跑步時,喜歡增加步幅來提高鍛煉效果,其實增大步幅勢必造成騰空時間長、重心起伏大、落地力量重,這樣對人體的震動會增大。
三:腿外翻或後翻。
日常走路時,很多人會有“八字腳”,跑步時如果仍然腿外翻或後翻,那麼膝蓋和腳尖就不能保持在同一個方向上,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容易造成膝關節等部位的損傷。
四:左搖右擺。
有的人在跑步時身體會左右搖晃,這樣會增加不必要的體力消耗,而且會影響速度和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