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春季養生 春季健康主張“三不”法則

春季養生 春季健康主張“三不”法則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3 09:36:04

  春天是一個萬物複蘇的季節,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足以說明春季是多麼重要的季節,這個時候也是一個養生的最佳季節,因為溫度開始漸漸回暖,各種凋零的樹木也都開始發出新芽,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春季養生需注意哪些。

  因為換季,一些體質不太好的朋友就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好的的身體狀況發生,比如不适應,過敏等等問題,所以這時候也格外的需要注意一些相關性的養生問題,無論是飲食還是身體鍛煉,都要嚴格的按照套路來。

  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養生主要是護肝和調節心情。中醫認為,心情舒暢,既可防止肝火上升,又有利于陽氣生長。

  因此大家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情舒暢有助于養肝,因為心情抑郁會導緻肝氣郁滞,影響肝的疏洩功能,也使神經内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中醫認為春季人體内陽氣開始升發,如能利用春季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采用科學的養生方法,對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

  相關醫生由此總結出春季養生的“三不”法則,遵循法則,輕松養生。

  飲食法則 不“酸” 多吃芳香食物

  入春後,氣溫慢慢回升,會讓人感覺容易上火,為了降火,很多人會選擇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來幫助降火,比如酸性水果。

  專家指出,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進食太多酸性食物不利于陽氣生長,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

  因為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緻肝氣過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

  春天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鹌鹑、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生發的食物。

  此外,韭菜、春菜等帶有芳香味的食物最能生發陽氣,故而不妨适當多吃。

  入春後,濕氣也會随之而來,一邊升陽一邊祛濕是必要的,因為濕氣過重,會将陽氣困在體内,生發不出來。

  這種情況下,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同煮成粥後進食。

  冬天過去後,很多市民還抱着養陽氣的想法,少運動甚至是不運動,認為運動會傷害陽氣,不利于養生。

  專家指出,這種觀點不完全錯,但也不完全對。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借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而養陽的關鍵在于“動”,切忌“靜”,因為陽氣生發需要運動來輔助。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裡說的動,并不是大幅度運動,而是适當的緩慢、有節奏地運動。

  具體要如何做?專家建議,應該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

  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再外出鍛煉。

  另外,春練不能空腹,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

  同時,運動要舒緩,尤其是老年人晨起後肌肉松弛,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

  情緒法則 不“怒” 心态平和 少憂慮

  對于脾氣不太好的人來說,春後的調養會出現一些問題。

  專家介紹:“就我接診的患者來看,春天抑郁的人多數肝髒會出現或大或小的問題。”

  專家分析,因為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養生主要是護肝和調節心情。中醫認為,心情舒暢,既可防止肝火上升,又有利于陽氣生長。

  因此市民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情舒暢有助于養肝,因為心情抑郁會導緻肝氣郁滞,影響肝的疏洩功能,也使神經内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因此,春季調節自身的情緒非常關鍵。在肝陽亢盛的春季,情緒易急躁,但市民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以防給肝髒健康帶來隐患。

  春季謹防氣象過敏症

  氣象過敏症就是在不同的季節、不良氣象要素對人體産生影響而發生某種病症,這些氣象因素還會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

  天氣發生變化時,冷暖幹濕、風霜雨雪氣象因素産生的刺激作用。

  通過人的皮膚感受反映到大腦,使腦垂體分泌相應的激素,以保持天氣變化前後的機體平衡,即人體内環境的穩定。當人體适應能力降低,就會産生氣象過敏症。

  春季,氣候變幻多端,今天風和日麗,明日陰雨連綿,常使人很難适應,出現春季氣象過敏症。

  春季氣象過敏症的表現因人而異,可以有疲勞、困乏、頭暈、焦慮、失眠、記憶力差、腹脹、食少、胸悶、關節疼痛甚至舊病發作等;

  春季還常發生流行性感冒、白喉、腮腺炎、流腦等呼吸道傳染病;發生肝炎、猩紅熱、水痘等傳染病;以及神經性皮炎、荨麻疹、痤瘡等皮膚病胃腸道疾病也時常發生。

  專家提醒,在春季要注意環境衛生和個人保健,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使身體适應春季的氣候變化,當天氣變化時要适當增減衣物,預防春季氣象過敏症的發生。

  為何容易春困?

  很多人每到春天會很容易打瞌睡,影響工作。為何容易犯春困?專家指出,有3種原因導緻春困。

  其一是陽氣沒有生長起來,以至于人們疲勞生困,不願起床;其二是冬天沒有養好陽;其三則是濕氣過重,困住了陽氣。

  要如何解決春困?專家建議,不妨多吃一點芳香氣息的食物,如春菜、韭菜等生發食物,适當運動等。

  春季是萬物複蘇的季節,也是春遊的好時節,但是在遊玩之餘,大家也不要忘記注意春季飲食。春季飲食都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飲食要營養平衡

  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春季飲食養肝為先

  按中醫觀點,春季養陽重在養肝。在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在春季萌發、生長。

  因此,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且春季是細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髒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負擔最重,而且由于人們肝氣升發,也會引起舊病複發,如春季肝火上升,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

  中醫認為,春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于春季。如果春季養生不當,便易傷肝氣。為适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保持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

  在平時的時候u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防護工作,不能因為溫度漸漸回升,就過早的換上了輕薄的衣服,這樣很容易遇到感冒,得不償失,所以說這一點是一定要牢記的。

  飲食要養陽

  陽,是指人體陽氣,中醫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即指陽氣對人體起着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

  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照《黃帝内經》裡提出的“春夏補陽”的原則,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亦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

  另一方面,由于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故在飲食上養陽,還應包括溫養腎陽之意。

  春天時人體陽氣充實于體表,而體内陽氣都顯得不足,因此在飲食上應多吃點培補腎陽的東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等都是養陽的佳品。

  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

  我國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

  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髒,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

  有鑒于此,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過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藥、鍋巴等。

  飲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在動物食品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産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産生疲勞現象。

  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姜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平時要多喝水

  飲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于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洩,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于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

  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發冬天積在體内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郁滞疏散。而适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貪冷飲。

  多食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

  因此,随着春季的到來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在平時的時候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可以幫助我們補充身體内缺乏的一些維生素C等等,綠葉蔬菜更好,一定要記得少吃零食,以及那些添加過多防腐劑的零食等等,雖然好吃,但是對身體危害極大。

  結語:上面就是給大家介紹的一些春季養生的一些注意事項,這些一定要注意好,再加上平時的一些正确的養生方法,你一定就能夠擁有一個很好的健康體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