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秋分養生 秋分養生切記兩大原則

秋分養生 秋分養生切記兩大原則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2-24 09:08:14

  秋分已經徹底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這也就表明這秋季的徹底到來。秋分節氣有着很大的提點,在這個節氣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身體,在飲食穿着方面更好注意好。那麼,我們在秋分節氣中應該怎樣去注意自己的飲食與穿着呢,下面小編來給大家說一說。

  秋分養生兩大原則

  節氣飲食

  秋分時節,飲食上要特别注意預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像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等,都是調養佳品。

  秋分時節,還可适當多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蘿蔔、胡蘿蔔。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水果吃多了也可能誘發或加重疾病。

  預防秋燥方面,對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一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适量補充一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秋分藥膳還要善用百合,像百合蓮子羹、銀耳百合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除飲食外,還要記得給皮膚做些保養,以防皮膚幹裂。

  着衣事項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但也不必過早“多穿衣”,應注意耐寒鍛煉,也就是常說的“秋凍”。

  秋季養生,應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還可适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和有氧運動,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适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時可用冷水洗臉、洗腳、浴鼻,身體健壯的人還可洗冷水浴等。

  我們如果想早晨出去鍛煉一會,最好不要隻穿着單衣出去,我們要根據室外的溫度來決定穿多少出去鍛煉。在鍛煉的時候,不要一下子脫得太多,最好能等到熱身之後再脫下。鍛煉之後,尤其是出汗之後千萬不要脫衣,更不要在風中逗留,很容易受涼。

  膳食推薦

  海米炝竹筍

  配料:竹筍400克,海米25克,料酒、鹽、味精、高湯、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竹筍洗淨,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長段,再切成一字條,放入沸水鍋中焯去澀味,撈出過涼水。将油入鍋燒至四成熱,投入竹筍稍炸,撈出淋幹油。鍋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筍、高湯、鹽略燒,入味後出鍋;再将炒鍋放油,燒至五成熱,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湯少許,加味精,将竹筍倒入鍋中翻炒均勻裝盤即可。

  功效:清熱消痰,祛風托毒。

  甘蔗粥

  配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靜榨汁,高粱米淘洗幹淨,将甘蔗汁與高粱米通入鍋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山藥排骨湯

  材料:排骨500g,山藥半根,枸杞适量,胡蘿蔔一根,生姜适量切片,料酒1茶匙,白醋幾滴,八角一個,鹽适量。

  做法:

  1、将山藥洗淨,削去外皮,切成滾刀塊備用;胡蘿蔔同樣切成滾刀塊。放半鍋清水,放入洗淨的排骨,用大火燒開,關火,把排骨撈出洗淨。

  2、沙鍋放适量水燒開(一次放夠,中途不再加水),把排骨和姜、料酒、八角一起放入,用大火燒開後轉小火。這時加入幾滴白醋,不僅可以讓排骨中的鈣溶入湯汁中,還能使湯味更加鮮美。醋不要加多了,否則排骨就該變味了。

  3、小火煮一小時後,再放入山藥、胡蘿蔔,小火再煮1小時,放枸杞和鹽調味即可。

  秋分如何養生

  陰陽平衡不生病

  秋分,代表着秋季的真正開始,在秋分這個節氣中,晝夜時間差不多長,所以我們體内的陰陽也達到了平衡。可是有些人飲食不得當,休眠不夠從而導緻陰陽不平衡,所以才會經常感冒發燒。因此,在秋分節氣中,我們一定要順應時節。

  中醫有“正氣存内,邪不可幹,邪之所腠,其氣必虛”一說,

  意思是,若體内陰陽平衡,則身體的各項機能就能很好地運作,心理狀态極佳,而且對外界不良善的适應力、抵抗力都非常好,忍耐力強,天氣變化強烈的時候也不容易生病。因此,我們秋分養生,一定要注意“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

  要想更好地調整體内的陰陽平衡,我們就要在日常飲食上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并結合自身需求,考慮時間、地區、年齡、身體狀況等各方面因素,選擇适宜的食物搭配,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機體“正氣旺盛”。

  秋分一到防秋涼

  秋分到了,天氣轉冷,這個時候如果人的抵抗力略差,就很容易被寒氣所侵,從而引起感冒發燒等症狀。這個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感冒是小事,根本就不去在意,然而,感冒對我們身體的影響非常大,我們在感冒的時候,導緻身體更加虛弱,就會很容易患上其它疾病。

  有些末梢血液循環較差、體溫調節能力弱的人,比如偏瘦、體虛的人以及老年人等,在秋分時節容易手腳冰涼。這種現象是自由律神經功能調節不暢、血管變細引起的,而手指、腳趾等部位運動較多,脂肪的儲備較少,血管分布也比較少,因此很容易散失熱量。

  所以到了秋分,我們一定要注意好身體的保暖,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保暖工作放在第一位,還有一些身體抵抗力差的人也是。對于那些身體體質很好的人來說,最好不要過早加衣,能适應一下寒冷的氣溫,對增強抵抗力也有着一定的好處。

  精神調養是養生的重要方面,秋天尤其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甯,收斂神氣,避肅殺之氣。建議多選擇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消解憂郁、惆怅等不良情緒。

  秋季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秋乏。我們在秋分節氣經常會無緣無故的犯困,在工作期間莫名感覺自己很疲乏,沒有一點精力進行工作。為了擺脫秋乏,所以大家最好能夠在晚上十點之前睡覺,早上早起一會,做到早睡早起的原則。

  無病不要進補

  有人總是認為吃一些補身體的東西就肯定是好事,對我們的身體肯定有好處,這句話就說的太過了。我們在生病的時候,身體比較虛弱,吃一些進補的食物當然有好處。可是我們在沒有生病的情況下,最好還是不要吃什麼進補的東西,那樣隻會讓我們的身體能量過多,從而導緻身體發胖。

  進補要分清虛實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隻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将适得其反。

  秋分防秋燥

  在風多幹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濕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

  秋分後辛辣食物不宜多吃,可适當多食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秋梨、白蘿蔔、胡蘿蔔、藕、荸荠、甘蔗、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淮山、柿子,是克制秋燥的有效蔬果。現在還沒到冬天大量進補的時節,因此,飲食最好以清淡為主。

  總結:秋分節氣不同于一般的節氣,它是秋季的分割點,冷暖交彙最強烈的季節,所以在這個季節中,養生是最重要的。文章詳細叙述了在秋分節氣中我們應該怎樣去養生,希望大家能夠将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給自己以及家人帶來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