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如何洗手才更健康

如何洗手才更健康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24 13:06:08

  目錄:

  第一章:手上細菌40萬 如何洗手更健康

  第二章:怎樣洗手才能洗幹淨

  如果問一個人你會洗手嗎,相信換來的肯定是一記白眼,可是就是這麼普通一件事,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好!能真正會洗手的人隻有不到4%!

  手上細菌40萬 如何洗手更健康

  你是如何洗手的?随便用水沖沖還是用香皂或洗手液認真搓揉?可别小看了洗手這件生活小事,它可是蘊藏着健康大學問呢!把手洗幹淨了,減少病菌的一個來源,我們的健康也就更有保證啦!

  人的一隻手上大約沾有40多萬個細菌,而正确洗手可以有效減少手上的病菌,減少經手傳播疾病的機會。那麼,在洗手這個小習慣中,到底蘊藏着什麼學問呢?

  如何選擇使用手衛生産品?

  ★當手部沾有肉眼可見的或蛋白似的髒物、血液、其他液體時或使用廁所後,應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如手部無肉眼可見的髒物,可直接用乙醇類消毒劑來進行手部消毒。

  ★當使用乙醇類消毒劑時,不要同時使用抗菌肥皂。需注意的是,在服用藥物和準備食物時,一定要養成先用肥皂、水洗手或用消毒劑擦手的習慣。

  如何選擇手衛生産品?

  肥皂:機械性去污的手衛生産品主要是以表面活性劑為基礎的肥皂。表面活性劑可以去除手上的液體、污物及各種生物體。目前市場上的肥皂有固體、紙狀和液态皂液等多種産品。其中普通肥皂可輕松去除手上的多數暫居菌落,但抗菌作用較小。在抗菌肥皂中,則添加了抗菌成分,能收到抑菌效果。

  手消毒液:化學性去污的手衛生産品以手消毒液為主。手消毒液包括乙醇、洗必泰、碘伏等,其抗菌作用主要是使蛋白質變性。我們常用的多為含有乙醇、丙醇和異丙醇或兩種成分的複方制劑。速幹手消毒液是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有水劑、凝膠和泡沫型,也稱為免洗手消毒劑。使用後可快速幹燥,不需要使用水沖洗。70%的乙醇等和含有保濕劑的62%的乙醇泡沫産品能有效減少手上的甲肝病毒等微生物,但缺乏良好的清潔效果。

  洗手也分類!

  洗手是指用普通肥皂(皂液)或抗菌皂液按照“六步法”揉搓40~60秒後用流動水沖洗,去除手部皮膚污垢和部分暫居菌的過程。

  機械性去污洗手:單純用肥皂或清潔劑洗手,可使皮膚表面脂肪乳化并使微生物懸浮于表面,再用水将它們沖洗掉。

  化學性去污洗手:若用含有消毒劑的手衛生産品洗手,則能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

  洗手的誤區與盲區

  洗手為何要适度?

  手部皮膚上的細菌分為常居菌和暫居菌:常居菌是指皮膚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機械的摩擦清洗清除,如闆狀杆菌類、不動杆菌屬等。此類細菌一般情況下不緻病,還能對抗外來微生物和在微生态中與緻病菌競争營養。

  暫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膚表層,常規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此類細菌直接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時即可獲得,能随時通過手傳播,與感染密切相關。

  因此,我們通過洗手可以降低常駐菌的數量和殺滅暫居菌。但洗手也要适度,以便在保護皮膚常駐菌和殺滅暫居菌兩個目标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洗手時需要選擇什麼樣的水?

  水溫應在20~25℃。不應使用預先用熱水器加熱至37℃的水,因為這種水通常容易被銅綠假單胞杆菌等污染。如需要用溫水洗手,應在使用前用熱水和涼水混合。尤其需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臉盆内的存水洗手。非流動水是細菌繁殖的溫床,用臉盆内的存水洗手不但不能減少手上的細菌量,甚至能傳播緻病微生物。

  手衛生産品應如何存放?

  固體肥皂應保持清潔幹燥,因為潮濕的肥皂可為不少細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條件。最好用線繩将肥皂懸挂起來或應用多孔的皂盒并懸隔起來以避免存水。而我們家庭使用的皂液多放置于重複使用的皂液密閉容器中。最好不要在未用完的皂液中添加新的皂液,每次用完後應對容器加以徹底清潔再添加。

  怎樣洗手才能洗幹淨

  文明人都知道要講衛生,講衛生離不開最基本的動作——洗手。究竟什麼時候該洗手?最短要多久才能洗幹淨?洗手液、肥皂還是濕紙巾,能達到最佳的洗手效果呢?

  現象一:洗手超過10秒,沒有一人

  大家都知道洗手很重要,但大多隻是“在水龍頭下沖沖”或是“把肥皂泡沖幹淨”就好了。一半以上的人認為洗手時間不重要。有人還認為,洗太久或是洗太多次,會被人笑話“有潔癖”。

  記者又來到禾祥西路的麥當勞餐廳門口觀察,進入餐廳的13位用餐者,餐前洗手的隻有8個,5人直接點餐,用摸過鈔票的手直接拿着漢堡吃。有位受訪的男市民還笑着說,除了便後,吃飯前幾乎沒洗過手,“我身體好,不幹不淨吃了沒病。”

  所有受訪市民中,堅持洗手超過10秒的,沒有一位。

  不過,洗手意識在學生中普及較好,尤其是在小學和幼兒園。多數孩子都了解“如何正确洗手”,甚至還能對記者示範正确的洗手動作。在廈門市實驗小學,記者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會認真地将雙手搓洗半分鐘以上。一位叫小浩的小學生還提醒記者:“擦了肥皂的手,要在水龍頭下沖洗半分鐘左右才幹淨。”

  醫生建議:控制在30秒以上

  市中山醫院院感科主任嶽蓓說,洗手的時間最好控制在30秒以上,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清潔效果。

  她提醒市民,洗手次數過多,也會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手部若有裂口,肥皂的皂液會浸透到裂口裡,造成細菌感染。用肥皂洗手,反複洗2-3遍,清潔效果最好,“多擦一遍肥皂,細菌就能少很多。”

  現象二:臉盆洗手

  小明今年5歲,幼兒園老師天天教他們回家要記得洗手,他洗得的确勤快。可是他個子矮,墊了小凳子也夠不着水龍頭,奶奶看他辛苦,就買了個小臉盆。他回家就用小臉盆給他裝水洗手。

  醫生建議:在流水中進行

  市中山醫院院感科主任嶽蓓說,這種方法看着幹淨,實際手等于沒洗過。

  洗手時,盆裡的水弄髒了。用髒水洗手,手還是髒的,一樣達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還有的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為嚴重了。洗手最好在流水中進行,水龍頭在上,手在下,雙手下垂,讓水順手指沖下,讓污垢随着水流沖走,而又不會再次弄到手上。

  現象三:用洗手液或濕紙巾代替

  在市實驗小學,每個洗手池邊都有網兜裝着肥皂,據說這樣做,能避免肥皂泡在水中沾染細菌,也避免學生交叉感染。

  記者發現,醫院、麥當勞等公共場所大多提供洗手液等清潔産品,但也有市民更喜歡用一次性濕紙巾、免洗洗手液等其他清潔産品。

  白領張小姐說:“工作這麼忙,哪有時間動不動就洗手,一次性濕紙巾擦一擦也是一樣的。”藍先生說,每種濕紙巾的包裝上都寫着“清潔除菌”,用起來覺得比單純用清水洗手還要踏實。

  醫生建議:用肥皂最幹淨

  市第一醫院兒外科主任連晃說,濕紙巾再怎麼反複擦手也無法去除皮膚表面的細菌。同時,免洗洗手液中含有化學成分,最好還是用肥皂。

  連晃尤其不主張低齡學生用洗手液洗手,一方面,市場上的洗手液能否真正起到殺菌作用還值得懷疑;此外,低齡學生的皮膚比較嬌嫩,而一般洗手液都是偏堿性的,對他們的皮膚有刺激作用;再者,皮膚容易過敏的人群也不宜用洗手液洗手。他告誡,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洗手液質量良莠不齊,選購時,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有“除菌”标志。

  他還說,衛生間裡的烘幹機是大量細菌滋生的溫床,最好少用。烘幹機長期放置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有利于細菌的存活。洗淨的雙手在吹風的同時,也會被附着在烘幹機内部以及出風口處的細菌所污染。如果人們再用手觸摸口、鼻、眼睛等部位,就會将病菌帶入體内,從而造成眼部或呼吸道感染。最好是用幹淨的一次性紙巾擦幹。

  結語:看了上面的文章吓壞了吧,小小的手掌上居然能有這麼多的細菌,而我們還經常用來它拿食物吃,用它擦眼睛!從現在開始趕緊學着好好洗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