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近視度數 你所不了解的近視度數

近視度數 你所不了解的近視度數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1 10:05:09

  現在得了近視眼的人已經變得越來越多了,如何治療近視成為很多家長們頭疼的問題。看着孩子近視度數不斷的增加,很多父母都非常焦急。那麼究竟近視眼怎麼恢複視力才能達到最佳和最好的效果呢?

  近視度數

  視力表測的是視敏度(視力敏銳度),不能反應出眼睛屈光度(也就是你上面所說的近視度數),有經驗的驗光師可以憑借視敏度大概估測出屈光度。屈光度一定要經過插片驗光,或者散瞳檢影等檢測。

  視力表上的數值與屈光度的換算

  這需要先了解一下屈光度的概念。人們口中的近視度 數與屈光度關系密切。1屈光度被定義為光線在通過鏡片在鏡片後一米處形成焦點。以D 表示,f 表示焦距就有公式 D=1/f。 距離如果鏡片焦距是0.5米那麼這個鏡片的屈光度就是1/0.5=2,習慣上人們喜歡把這個叫做200度。 其實,視力表上的視力跟屈光度(近視度數)這兩個概念是彼此獨立的,它們之間沒有絕對準确的換算。

  眼鏡的度數:是眼鏡的焦點距離用公分表示的一個數值。例如:焦點距離 10cm的眼鏡,便是10D屈光度(即常稱的1000 度),焦點越長,度數越低。

  國内使用的視力表有:國際标準視力表、視力表對數視力表、蘭氏(Landolt)環視力表。從功能上分有近視力表、遠視力表。配鏡前專業驗光的時候,眼科醫生常常會根據國際标準視力表才判斷屈光不正人士具體的視力情況。

  标準視力表換算度 數,國際标準視力表是以“E”字母為标準測試,驗光者站在距視力表5米處,左右單眼分别配鏡測試,一般以視力矯正到1.0為正常标準。

  标準視力表換算度數,有些朋友視力的确很糟糕,他們在5米内還是看不清0.1處E字缺口。此時可讓其走近直到能看清為止,這時他的視力為:視力=0.1×距離(米)/5。 如果在半米内仍然看不清視力表上的E字缺口,那麼就要測試者辨認指數,測手動、光感等。

  兒童近視眼怎麼辦

  1、鏡片矯正

  戴鏡是矯正兒童近視的最基礎措施。對于輕度的近視,并不影響生活、學習的,并不強調立即配戴眼鏡。對于中、重度近視由于看遠的視力下降明顯,不矯正必然會影響生活、學習,必須配戴眼鏡。

  在配鏡之前,首先要通過檢影難光弄清近視的真實度數。對于青少年配鏡驗光要在睫狀肌麻痹下進行,以控制調節作用,排除假性近視。配鏡的原則應采取同樣可使近視眼的視力矯正到最佳視力的最低度鏡片。

  2、兒童鞏膜加固術

  6歲以下發生的兒童高度近視,以先天性、遺傳性比較多見,往往屬于近視眼病。這些的孩子的視力往往比較低,矯正視力也不理想。對于進行性加深的近視,可以考慮使用兒童後鞏膜加固手術。

  3、準分子激光近視手術

  這是一種确切地治療近視的手段,但是,這種治療方法不适合兒童使用。市場上各種治療近視的醫療器械産品,種類繁多,花樣千變萬化。

  宣傳中産品的作用神乎其神,有些對預防近視的發展或許還有一定療效。但對于真正的近視,試圖通過這樣那樣的治療,達到不戴眼鏡的目的都是徒勞的。

  近視眼的原因

  1、長時間用眼

  眼睛長時間不休息,眼睛疲勞,容易近視。

  2、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人在朝着太陽看的時候就會感覺刺眼,所以在陽光下看書對眼不好。

  3、看的電視畫面濃度太深、色彩太刺眼

  電視畫面的色彩太濃了就會刺激眼球,使眼球受損,從發引起近視眼。

  4、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确

  姿勢不對的話,離作業太近了會形成習慣,然後看遠處的時候就會吃力,形成近視眼。

  5、電視太近

  離電視太近的話,刺激眼睛。

  6、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由于光線太弱,會造成看書比較吃力,容易造成近視。

  7、長時間的用電腦

  長時間用眼,造成眼睛疲勞。

  8、不合理飲食

  飲食不合理,容易造成體内缺乏必須的維生素。

  9、在颠簸的車子裡看書

  由于車子颠簸,看書就會很吃力,所以會造成近視。

  10、遺傳因素

  近視眼被認為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但是一般近視的話這一傾向就不是很明顯。有遺傳因素的人,患病的年齡較早,度數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視眼者,無家族史。

  11、不認真地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對眼睛的一種保護運動,不認真做的話,無法讓我們的眼睛得到良好的治療,容易造成近視。

  結語: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對于每個人來說,保護眼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你的眼睛蒙上了一層霧霾,那麼你的世界也就不再清晰。在我們的生活中,隻要注意一些小細節,即可讓眼睛變得明亮光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