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跟大家分享了乳頭溢液的定義、分類、病因和注意事項,本期繼續跟大家聊聊乳頭溢液是怎麼回事兒——乳頭溢液的常見疾病、檢查、治療和預防。
導管内乳頭狀瘤
一、乳頭溢液常見于以下疾病:
1、乳腺導管擴張症:乳頭溢液有時是首發症狀,且為唯一特征,常為間歇性,時有時無。可見單孔或多孔溢液,其性質可為漿液性或血性。年齡多在40歲以上,處于非哺乳期或絕經期婦女,常有哺乳障礙。乳暈區常出現腫塊。若并發感染,局部有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溢液中可見大量漿細胞、淋巴細胞,無瘤細胞。
乳頭溢液模式圖
2、導管内乳頭狀瘤:多見于40~50歲的經産婦,75%病例發生在大乳管近乳頭的壺腹部,瘤體很小,帶蒂而有絨毛,血管豐富,擠壓後容易出血,而至乳頭溢出血性,暗棕色或黃色液體。發生于中小乳管的乳頭狀瘤,體積小,常不能觸及,偶有較大的包塊。溢液内可見瘤細胞。
導管内乳頭狀瘤模式圖
3、乳房囊性增生:本病病程較長,發展緩慢,常以乳房腫塊為主要臨床表現。腫塊可見于單側或雙側乳房,可單發,亦可多發,其形狀不一,表現各異。少數患者可有黃綠色、棕色、血性或無色漿液樣溢液,部分伴不規律的乳房疼痛,但多不明顯。溢液内無瘤細胞。
4、乳腺癌:部分乳腺癌患者在非生理狀态下(如妊娠和哺乳期),單側乳房可出現乳頭溢液,液體的性質多為血性、漿液性或水樣。常以乳房腫塊、乳房皮膚異常、乳頭或乳暈異常等局部症狀為主,由于表現不明顯,非常容易被忽視。溢液内可找到癌細胞。
乳腺癌模式圖
二、乳頭溢液的相關檢查
1、脫落細胞學檢查:将溢液擠出後制成塗片,進行适當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用于診斷疾病(主要為腫瘤)的一種方法。對血性溢液或單導管溢液脫落的細胞學檢查對病因診斷有幫助。本方法簡單、方便,經濟、無創,患者易于接受。
2、超聲顯像檢查:檢查乳房是否有腫塊或者結節,鑒别腫塊是囊性還是實性。對導管擴張、導管内乳頭狀瘤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乳腺組織較緻密者應用超聲顯像較有價值。此檢查無損傷性、簡單、方便,較為經濟,患者易于接受。
乳腺超聲顯像檢查
3、電子乳腺纖維内窺鏡(乳管鏡):乳腺導管内視鏡檢查是乳腺導管溢液的主要檢查方法,可以直接觀察到乳腺導管上皮及導管腔内的情況,還可以直接定位、取材、活檢。根據結果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此檢查為有創性檢查,用時較長,花費較高,多數醫院沒有此項檢查,可及性差。
乳管鏡
4、乳房X線攝片:行乳房X攝片可查出導管原位癌,其主要表現為導管影增厚及微小鈣化點;選擇性乳腺導管造影對導管擴張症或乳房囊性增生病以及乳腺導管内乳頭狀瘤有診斷價值。此檢查為X線檢查,有一定的放射性,不建議小于40歲女性作為常規檢查。
乳腺钼靶
5、組織學診斷: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是簡單易行的方法,但對乳頭溢液的良性疾病診斷準确率較低。活體組織檢查是乳頭溢液病因診斷最可靠的方法,特别對微小病竈,可在影像學定位下,将病變導管及腺體切除進行病理檢查。
三、治療和預防
乳頭溢液的治療在于鑒别溢液的真假,明确發病因素,明确診斷,積極治療原發病。根據乳頭溢液的性質、量、顔色,結合乳腺相關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并選擇合适的治療方法,包括随訪觀察、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
1、假性溢液是乳腺增生的常見臨床表現,主要因體内雌激素反複刺激乳腺組織,導緻乳腺導管細胞代謝活躍,進而分泌清亮液體。此類乳頭溢液一般随月經周期變化,無需特殊治療,可以定期随訪觀察。
2、如果是因為反複刺激或服用藥物導緻的,停止刺激或藥物後一般能恢複正常。
3、如果是由于垂體瘤、甲狀腺病、神經膠質瘤、松果體瘤、肝病、腎病等導緻體内泌乳素水平升高所緻,則需積極治療原發病。
4.手術治療:若乳頭溢液為血性或者深褐色的液體,有異味且伴有乳腺疼痛、瘙癢不适,乳頭溢液塗片檢查發現異形細胞,考慮有乳腺惡性腫瘤的可能。此時患者需要完善乳腺钼靶或乳腺核磁共振檢查,并進行手術治療,如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乳房切除術加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術等。
由此可見,乳頭溢液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有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導緻的病理表現,需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并進行相關檢查,明确診斷。
再次提醒廣大女性朋友要科學保護我們的乳房,定期自檢,保持乳房局部幹淨、衛生,減少對乳房或乳頭的刺激等,還要注意少吃過于辛辣刺激的食物、規律作息、保持心情舒暢等。
Tips:查看往期文章:深入了解乳房結構,科學保護我們的乳房(上)和(下)
歡迎點贊關注,有什麼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乳腺外科醫生與您分享和學習乳腺(癌)相關知識,解答您的疑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