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陰虛吃什麼 中醫教你滋陰補陰

陰虛吃什麼 中醫教你滋陰補陰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30 05:27:32

  陰虛患者,适合多吃些清補類的食物,少吃辛辣類的食物。陰虛體質的表現有很多,主要有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幹咽痛,大便幹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等這些陰虛的症狀。陰虛吃什麼是很有講究的,而患者以中醫藥物調養為佳。

  可以補陰的中藥材有很多例如海參、百合、麥冬、天冬、石斛、玉竹、黃精、明黨參、枸杞子、墨旱蓮、女貞子、五味子、龜闆、鼈甲、燕窩、雞子黃等,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中藥,加以服用,可以起到補陰的效果。

  年老陰虧、皮膚幹燥、手足心熱、面部供熱、大便幹燥者,可用生雞蛋1枚,打碎調勻,用沸水沖開,待溫後用蜂蜜調服。

  如煩躁易怒、兩目幹澀、視物模糊,可用菊花6克,枸杞子、決明子各3克,每日沸水沖泡代茶飲用。若有口燥咽幹、咳痰帶血、皮膚幹燥,可用百合、麥冬各6克,枸杞子、黃精各3克,沸水沖泡代茶飲用。如感到心悸心慌、氣短煩渴,可用黨參9克,五味子3克,麥冬6克,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補陰的成方最有名的要數六味地黃丸,它是由山萸肉、熟地黃、山藥、丹皮、澤瀉、茯苓6味藥組成,一起調補肝滋陰降火,适用于陰虛火旺的體質。

  根據不同症狀,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變生出多種中藥成方,如治療肺陰不足症可用麥味地黃丸;治療肝陰不足、兩目幹澀可用枸菊地黃丸;治療五心煩熱、虛大上炎、顴紅盜汗可用知柏地黃丸等。

  年老體弱真陰不足,可用左婦丸;治療陰虛火旺者可用大補陰丸等。補陰類的中藥多滋膩,如果服藥過程中有食少便溏的症狀,應遵醫囑服用。

  選用冬蟲夏草、石斛、白芍、山萸肉各15克,桑葚子、女貞子、旱蓮草、熟地各25克。煎湯服用,有養肝腎之陰、清虛熱、安心神之功效,最适合陰虛人士補肝腎之用。

  還可選擇适合陰虛體質的藥膳,如四味養陰粥:山藥、粳米、枸杞子、百合各适量,加水煮爛熟,加上調味品即可。既能補氣又能養陰。

  另外,陰虛甚者或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可以西洋參蜂王漿泡蜂蜜來治療。

  小兒陰虛發熱主要采用滋陰清熱的方法,即補充人體陰的不足,以調整陰陽的動态平衡。常用的滋陰類中藥有沙參、麥冬、生地、地骨皮、天花粉、玉竹、青蒿、白薇等。對體質虛弱的小兒可以用西洋參煎水服,西洋參既能滋陰,又能補益氣血、增強體質。

  以下是陰虛體質者對應髒腑的辨證調理方劑:

  心陰虛

  【症狀表現】失眠,多夢,心悸,健忘,虛煩,盜汗,手足心熱,口幹咽燥,舌尖紅,少苔,脈細數等。或有兩頰發紅、心煩怔忡、頭暈目眩等虛火上炎之證。

  【病因】勞神過度,久病傷心,熱病粍傷等。

  【調理方劑】天王補心丹加減等。

  天王補心丹

  【組成】生地30克,五味子20克,天冬、麥冬各12克,玄參、黃精、女貞子各15克,生黃芪25克,太子參15克,炒棗、柏仁各30克,赤芍12克,生、煅牡蛎各30克(先煎),貓爪草30克,陳皮6克,炒谷、麥芽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加減】心悸多汗,加浮小麥30克(先煎):失眠不寐,加遠志10克,茯神15克,夜交藤30克;低熱,加青蒿、銀柴胡各9克,炎鼈甲12克(先煎);形寒肢冷,加菟絲子、仙靈脾各15克。

  【功效】有補腎養心、扶正抗瘤之功效。主治甲狀腺癌中晚期正氣虛衰、心腎虧損、邪毒内蘊,症見心悸頭暈、失眠、耳嗚、乏力肢軟等。

  腎陰虛

  【症狀表現】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失眠多夢、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幹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男子兼見遺精,女子經少或經閉等。

  【病因】精神壓力過大。

  【調理方劑】知柏地黃丸等。

  知柏地黃丸

  【組成】知母、黃柏各40克,熟地黃160克,山茱萸(制)80克,牡丹皮60克,山藥80克,茯苓、澤瀉各60克。

  【用法】以上8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克粉末用煉蜜35?50克加适量的水泛丸,幹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110克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效】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證。适用于頭目昏眩、耳鳴耳聾,虛火牙病、五心煩熱、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遺精夢洩、骨蒸潮熱、盜汗顴紅、咽幹口燥、舌質紅、脈細數。

  肺陰虛

  【症狀表現】咳嗽無痰或痰少而黏,口咽幹燥,形體消瘦,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甚則痰中帶血,聲音嘶啞,舌紅少津,脈細數。

  【病因】久咳傷陰。

  【調理方劑】養陰清肺湯、清燥救肺湯加減等。

  養陰清肺湯

  【組成】大生地6克,麥冬、生甘草、玄參各5克,貝母、丹皮、薄荷、炒白芍各3克。

  【加減】質虛,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熱甚,加連翹,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用法】水煎服。

  【功效】有養陰清肺、解毒之功效。主治白喉,症見喉部起白斑點如腐,不易抹去,咽喉腫痛發熱,鼻幹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

  清燥救肺湯

  【組成】霜桑葉9克,石膏12克,人參2克,甘草3克,胡麻仁(炒研)、真阿膠各9克,麥門冬(去心)10克,杏仁(去皮尖炒)、枇杷葉(刷去毛,塗蜜炙黃)各9克。

  【用法】水1碗,煎六分(水的3/5),頻頻滾熱服,痰多加貝母、瓜蒌;血枯加生地黃;熱加犀角、羚羊,或加牛黃。

  【功效】

  輕宣達表,清肺潤燥。适用于溫燥傷肺、頭痛身熱、幹咳無痰、氣喘胸脹(或痛)、心煩口渴、含苔薄白少津、尖邊俱紅者及肺痿、咳吐涎沫、喘逆上氣、咽喉幹燥、口渴、舌光紅、苔幹薄、脈虛而數者。

  胃陰虛

  【症狀表現】胃脘隐痛,饑不欲食,口燥咽幹,大便幹結,或脘痞不舒,或幹嘔見逆,舌紅少津,脈細數。

  【病因】吐瀉太過,傷津耗液,過食辛辣等。

  【調理方劑】參苓白術散、平胃散加減等。

  參苓白術散

  【組成】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各500克,白扁豆750克,白茯苓、人參、炙甘草、白術、山藥各1000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棗湯調下。小兒量歲數加減服之。

  【功效】益氣健脾,滲濕止瀉。适用于脾虛濕盛證,症見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洩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痩、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

  肝陰虛

  【症狀表現】頭暈眼花,兩目幹澀,視力減退,或脅助隐隐灼,面部烘熱或兩頰潮紅,或手足蠕動,口咽幹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苔乏津,脈弦細數。

  【病因】情志不暢等。

  【調理方劑】天麻鈎藤飲等。

  【組成】天麻、栀子、黃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川牛膝、鈎藤(後下)各12克,石決明(先煎)18克。

  天麻鈎藤飲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适用于肝經有熱、肝陽偏亢、頭痛頭脹、耳鳴目眩、少寐多夢;或半身不遂、口眼喝斜、舌紅、脈弦數。

  脾陰虛

  【症狀表現】納少,口淡乏味,食後作脹,消瘦倦乏,涎少唇幹,五心煩熱,大便幹結,尿短赤,舌紅千苔少或光剝,脈細數或細澀。

  【病因】勞倦過度,營養不足等。

  【調理方劑】四君子湯加減等。

  四君子湯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減】若嘔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嘔;胸膈痞滿者,加枳殼、陳皮以行氣寬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以甯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幹姜、附子以溫中祛寒。

  【功效】益氣健脾。适用于牌胃氣虛證,症見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

  陰虛體質者的特色食譜

  淡菜薏苡仁墨魚湯

  【原料】淡菜60克,幹墨魚100克,薏苡仁30克,拘杞15克,豬瘦肉100克。

  【做法】将墨魚浸軟,洗淨,連其内殼切成4~5段:淡菜浸軟後,洗淨;豬瘦肉亦洗淨切塊。把三者一齊入沙鍋,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後,文火煮3小時,最後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腎。

  參老鴨湯

  【原料】老鴨1隻,沙參50克,油、料酒、調料各适量。

  【做法】老鴨剁塊,焯水,油鍋爆炒入料酒,炒出香味,将浸泡好的沙參,入淨布包起,放入沙鍋内同老鴨一同小火微煲,直至酥軟,加入調料上桌即可食之。

  【功效】益氣養陰,補中安髒,清火解熱。

  沙參山藥粥

  【原料】沙參、山藥、蓮子、葡萄幹各20克,粳米50克,糖适量。

  【做法】先将山藥切成小片,與蓮子、沙參一起泡透後,再加入所有材料,放入砂鍋内加水用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熬成粥。

  【功效】益氣養陰,健脾養冒,清心安神。

  養陰祛濕消暑湯

  【原料】白扁豆、赤小豆、生熟薏苡仁、沙參、生白術、蓮子各30克,鹽适量。

  【做法】将上述材料加入沙鍋内,加開水10碗慢火煲約2小時,加瘦肉類賃亦宜,用鹽調味食用。

  【功效】養陰清熱,祛暑利濕。

  五豆粥

  【原料】香糯米150克,赤豆、黃豆、綠豆、紅豆、黑豆各50克。

  【做法】将上述5豆洗淨後,浸泡過夜,次日清洗,5豆不易爛可先煮透,再放香糯米文火煮20分鐘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補腎益肺、去脂保肝、寬腸利氣、健身強體。

  結語:陰虛體質的人平常得多加注意,中醫推薦的藥方加上特色的食譜,每天加以食用,再記住少吃辛辣刺激類的食物,相信不久體質就能得到改善了。另外,中藥治療的同時别忘記也要多多鍛煉,強身健體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