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新生兒五官護理的生活妙招

新生兒五官護理的生活妙招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16 08:32:04

  新生兒五官護理是護理新寶寶的重要環節,如何做好新生兒五官護理?新生的寶寶看上去那麼弱小、柔軟,洗個澡都讓新媽媽有些無從下手,更何況寶寶小小的鼻子耳朵、眼睛嘴巴,該怎麼保持它們的清潔、健康呢?專家指導 新生兒五官護理的生活妙招。

  很多媽媽不知道該怎麼清潔新生寶寶的五官,用什麼,怎麼做,都是第一次。不做不行,做錯了更不行。寶寶面對新環境還不适應,難免出點小麻煩,若是小小的眼睛鼻子出了問題,媽媽僅僅心疼是不夠的,此時,你的小寶寶更需要你精心的照料。

  新生兒頭面部、五官的生理特點

  1.頭面部

  頭部相對較大,約為身長的1/4,出生時頭圍33~34厘米,前囟斜徑為2~2.5厘米,(前囟約在12~18個月時閉合),後囟已閉或尚開放,(後囟于2~4個月時閉合)。可隐約辨認骨縫,頭皮可由于局部水腫而形成産瘤,随着時間的推移可自行吸收。

  面部皮膚與全身皮膚一樣十分嬌嫩,其上覆以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以後逐漸吸收。胎脂吸收後,由于表皮薄,皮膚富于血管而呈淺紅色。多數新生兒在生後2~3天可出現黃疸,約在生後10~14天消退。

  2.五官

  眼睛:眼睑處可見到微小的出血點,此時新生兒的眼發育尚不成熟,有一個生理性遠視過程。大部分新生兒眼運動不協調,常有生理性斜視,一般在2~4周時消失,故不能在嬰兒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否則就會有内斜(俗稱對眼)的可能。

  鼻:鼻尖部可見到粟粒疹,鼻腔較狹窄,鼻粘膜柔軟而富有血管,遇到輕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腫而發生鼻塞現象。

  嘴: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小白點,俗稱“馬牙”,屬正常現象,一般在生後2~3周逐漸消失。

  耳:耳軟骨發育良好,已形成耳廓。出生2~7天後開始有聽覺,2~4周時能較專注地聽外界聲音。

  如何護理新生寶寶的頭面部及五官

  1、臉及面部的一般護理與清潔

  準備用物:嬰兒專用臉盆一個(内置半盆溫水,水溫38~43℃)。護理籃内放柔軟棉質小毛巾兩條、嬰兒洗發香波一瓶、消毒棉棒一包、茶壺一把(内置溫水)、盛污物的小盤一個、小剪子一把、幹淨上衣若幹。

  操作方法:用左臂抱起新生兒,并用左肘部和腰部夾住孩子的臀部和雙下肢,左手托住頭頸部,用拇指和中指壓住嬰兒雙耳,使耳廓蓋住外耳道,防止洗臉水進入耳道引起炎症。右手将一塊小毛巾沾濕後略擠一下,先洗雙眼。注意小毛巾擦過一隻眼後要換一面擦另一隻眼,然後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前額、面頰部及嘴角,擰幹毛巾擦幹面部。

  接着洗頭。先将嬰兒洗發香波倒少許于手中,輕輕在頭上揉洗,注意勿流進眼睛裡及耳道内,最後請另一人幫助用小茶壺的溫水沖淨頭發并擦幹。接着擦洗頸部、腋下、前臂及手。新生兒雙手大多緊緊握拳,如不洗淨擦幹,掌心皮膚易糜爛。

  洗閉換上幹淨衣服後,将嬰兒抱起,用消毒棉棒擦淨嬰兒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漬。注意動作一定要輕柔,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處,隻在外圍處理一下即可。

  由于新生兒皮膚特别嬌嫩,其體内免疫機制的建立尚不完善,皮膚稍有破損即可感染,如處理不當,嚴重者可緻敗血症,因此用毛巾擦體時,一定要輕柔,最好用幹毛巾吸幹水份。

  2、新生兒五官的特殊護理

  (1)眼部護理

  如不慎将浴液或肥皂水流入嬰兒眼内要進行眼部沖洗。

  準備用物:護理籃内放細頸小茶壺一把,内盛适量溫開水,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盤一個,接水臉盆一個,0.25%氯黴素眼藥水一支。

  操作步驟:需兩人協同,一人将嬰兒抱好,如沖洗左眼則将嬰兒頭偏向左側,頭下方地上放置臉盆,右手将嬰兒左眼上下眼睑分開,另一人将細頸小壺壺嘴離嬰兒頭部約1~2厘米時,将小壺略傾斜,使水緩緩沖向嬰兒眼睛。注意沖時勿将水流入耳道,水溫不可過高,沖洗時水壓不可過大,以免損傷嬰兒眼部組織。沖洗完畢用消毒棉棒吸淨眼周水漬。需要時如法沖洗對側眼睛,沖畢雙眼各滴0.25%氯黴素眼藥水1~2滴。

  新生兒如患眼角膜炎時,則需按時點眼藥。

  準備用物:護理籃内放消毒棉棒一包,小毛巾一塊,眼藥水利福平或0.25%氯黴素、盛污物小盤一個。

  操作步驟:操作者先沖洗雙手,将小毛巾放于患眼外側,用左手拇指、食指輕輕分開嬰兒的上下眼睑,右手持藥瓶至離眼2厘米處時滴藥1~2滴後放開手,用消毒棉棒輕擦眼周藥液。如雙眼發炎,則先滴患病較輕的眼睛。

  注意,用藥前先将藥瓶對着光線仔細觀察,如有絮狀物或藥液混濁均不可用。藥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如系利福平,開瓶使用24小時後即不可再用。滴藥時勿使藥液流入同側耳道。

  (2)鼻部護理:

  新生嬰兒鼻粘膜柔軟而富有血管,遇到輕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腫,使原來較狹窄的鼻腔更加狹窄而緻呼吸不暢,煩躁不安。另外,鼻腔分泌物也是造成新生兒鼻堵的重要原因。

  準備用物:護理籃内放消毒棉棒一包,清水一碗。

  操作步驟:清理鼻腔分泌物時,切勿用鑷子強力夾出,要先軟化鼻痂,用棉棒沾清水往鼻腔内各滴1~2滴,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亦可,經1~2分鐘待鼻痂軟化後再用幹棉棒将其拔出,或用軟物刺激鼻粘膜引起噴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随之排除,從而使新生兒鼻腔通暢。

  (3)耳部護理

  足月新生兒耳殼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對較狹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處,極易引起發炎,嚴重者可緻外耳道疖腫。由于新生兒的骨骼未發育完全,外耳道幾乎是一條縫隙,發生炎症後,對神經的壓迫和刺激也很重,所以疼痛就較劇烈,新生兒就表現為哭鬧不安,夜間也難安睡,抱哄均無效。總之,如果新生兒常常哭鬧不安,外耳道的炎症也是原因之一。因此,無論是給新生兒洗頭、洗澡或滴眼藥時,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藥液等流入耳道深處。一旦發生外耳道炎症時,應及時去醫院就醫,按時服藥、滴藥,局部熱敷,隻要治療得當,此症愈後良好。

  準備用物:護理籃内放所需藥水,消毒棉棒1包、盛污物小盤一個,3%雙氧水或生理鹽水一瓶。

  操作步驟:操作者洗手後,将新生兒側卧,患耳朝上,用無菌棉棒輕擦外耳道分泌物,必需時用生理鹽水或3%雙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牽引耳殼,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将藥液滴入耳道後壁3~5滴,輕壓耳屏,使藥液沿耳道壁緩緩流入耳内,嬰兒保持原位5分鐘左右。注意滴耳藥的溫度應接近體溫,(37.7℃為宜),以免刺激迷路神經引起眩暈惡心等不良反應,注意滴藥時一手拉住耳殼向後下方牽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藥液順利進入外耳道深部。

  (4)口腔護理

  正常新生兒無需做口腔護理,隻需奶後擦淨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漬,保持皮膚粘膜幹淨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則需做口腔護理。

  準備用物:護理籃内放治療碗一個,内放生理鹽水浸泡的大棉球6個,消毒液體石蠟油1瓶,或煮沸過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鑷子1把,棉棒1包,小茶壺1個(内放溫水),小毛巾兩塊。

  操作步驟:做口腔護理前,先洗淨雙手,将新生兒側卧,用毛巾圍在颏下及枕上,防止沾濕衣服及枕頭。用鑷子夾住鹽水棉球1個,先擦兩頰内部及齒龈外面,再擦齒龈内面及舌部,每擦一個部位,至少更換一個棉球。注意勿觸及咽部,以免引起惡心。擦洗之後用毛巾擦淨面部及嘴角,口唇幹燥者塗以石蠟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内根據需要塗藥。注意做口腔護理時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潔衛生,經過消毒方可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過多,防止嬰兒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時動作要輕,棉球要夾緊,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後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另外前文中說到新生兒口腔内長“馬牙”,“馬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胎兒在6周時,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組織,叫牙闆,而牙胚則是在牙闆上形成的,以後牙胚脫離牙闆生長牙齒,斷離的牙闆被吸收而消失,有時這些斷離的牙闆形成一些上皮細胞團,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長期留在颌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現在牙床黏膜上,即為“馬牙”,馬牙一般沒有不适感,個别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于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适感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處理,随牙齒的生長發育,“馬牙”或被吸收或自動脫落。

  “馬牙”切忌用未消毒的物品去處理,曾經有一位老奶奶看孫子長了“馬牙”,用布蘸水去擦,結果擦破造成口腔糜爛,高燒不退,後經醫院搶救才轉危為安,媽媽們切勿重蹈覆轍,尤其要說服家中老人正确對待“馬牙”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