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28 07:36:28

古代婦女懷孕稱“身懷六甲”,源自何時?所指什麼?


作者:枯木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1

我們在古代典籍小說中經常看到,形容婦女懷孕,多用“身懷六甲”來形容,如今醫學發達,多用懷孕幾個月甚至精确時間來描述。那麼,古代“身懷六甲”中的“六甲”指的什麼?何時才稱得上“六甲”?

首先我們明确“六甲”的概念。“六甲”最早源自古代曆法的“幹支紀元法”,從現在考古發掘的甲骨文來看,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出現完整的幹支表。“幹支紀元法”非常嚴謹科學,《史記》記載第一次日食發生在魯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從現在科學計算來看,已被證實确實發生,因而我國曆史近三千年未發生一日差錯,不能不說“幹支紀元法”是世界上最為精确并且延續時間最長的曆法,也是我國古人非凡智慧結晶的集中體現。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2

“幹支紀元法”中的“幹支”指的是天幹和地支。天幹有“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十個符号,地支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符号。幹支順序相配,組成六十組,分别用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複始,循環使用。

諸如紀年,天幹地支結合,從“甲子”開始,一個輪回是六十年,俗稱“六十一甲子”;記月,一年十二個月,正好采用地支,先秦時期月建不同,直到漢代以後采取“建寅”(正月為寅月)固定下來,一直到現在;記日,則天幹地支結合,由甲子日開始,循環不斷;記時,一日十二時辰,采用地支,子時的正中為夜半。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3

天幹和地支結合,如果按照現代排列組合數學計算,包含“甲”的應該有12個,然而由于“幹支紀元法”采取固定順序一一組合,單配單,偶配偶,依次為甲子、乙醜、丙寅……等60組,因而一個輪回隻有60個,而不是120個。于是,在幹支紀元法一個循環當中,每一個天幹都有六種配合,分别為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而“六甲”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這就是“六甲”的來曆。

因而在紀年上,一個甲子輪回中,僅僅隻有六個天幹為甲的年份,分别為甲子年、甲寅年、甲辰年、甲午年、甲申年、甲戌年。同理,在記日上,也僅僅有六個天幹為甲的日子,甲子日、甲戌日、甲申日、甲午日、甲辰日、甲寅日,故稱“六甲日”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4

那麼,為何後來“六甲”代表胎兒呢?這要和先秦時期的“陰陽五行學說”和漢代以後道教盛行有關。古代人對于自然的理解,處于探索階段,出于對未知的敬畏,因而認為萬物皆有神靈,從而衍生出萬物崇拜,這在天幹地支自然也會神格化,那就是“六丁六甲神”


在先秦方術中,六丁六甲神,是掌管幹支的神祗,自然是萬物誕生的元辰神,在“陰陽五行學說中”,“丁”為陰,六丁為陰神;“甲”為陽,六甲為陽神。并且六丁六甲為天帝役使,能“行風雷,制鬼神”,與四值功曹、二十八星宿等為常見的護法神靈。然而在漢代以前,六甲僅僅指神祗和幹支紀元,如漢代《獻帝起居注》有對六丁六甲的祭祀。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5

漢代崇尚道教,并且醫藥學得到廣泛發展,受到先秦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傳統中醫學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的極為緊密。古人通過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把人和自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于是在《黃帝内經》(據傳為黃帝所作,公認成書于西漢)中,出現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等等。

諸如《黃帝内經·靈樞·邪客》中有“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聲音;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髒;......”,“頭圓法天,足方象地。天有四時、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肢、五髒、九竅、三百六十節。”,從而把人的身體結構和幹支紀元結合對應起來。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6

到了三國兩晉時期,道教和術士更為隆盛,“六甲”作為道教法術之一被推崇,如晉代葛洪《神仙傳·左慈》:“乃學道,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緻行廚。”。南朝(陳)徐陵《在吏部尚書答諸求官人書》:“五行有驿馬之言,六甲有官鬼之說。”

到了隋唐時期,“六甲”作為時間紀日,開始被賦予胎兒形體和機能的天地之精氣。《隋書·經籍志三》載有《六甲貫胎書》,據說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個甲日,是天地創造萬物的日子,因而婦女最易受孕。并且人們把“六甲”和人的孕育結合起來,唐代的《道教義樞》卷四《五蔭義》記載:“六甲者,一甲寅木,主骸骨;二甲辰風,主氣息;三甲午火,主溫暖;四甲申金,主牙齒;五甲戌土,主肌肉;六甲子水,主血液。”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7

看得出,古代道教醫術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甲寅,是骸骨生長的時候;甲辰,是氣息出現的時候;甲午,是溫熱出現的時候;甲申,是牙齒生長的時候;甲戌,是肌肉生長的時候;甲子,是血液生長的時候。這樣,“六甲”就代表着一個胎兒的成形過程,胎兒的各部分都依從自然規律,順勢生長。

從時間點上來看,“六甲”是60天,代表着一個生命的完全成形。現代醫學證明,胎兒12周就基本成形,從這點來說,古人沒有現代醫療手段,更沒有B超之類,完全依靠樸素哲學的定義以及簡單的解剖知識,得出“六甲”代表胎兒成形,不但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而且非常了不起。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8

到了宋代,道教延續以前的說法,把六甲神和人結合得更加緊密。諸如南宋道士王契真的《上清靈寶大法》卷二:“甲子護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鎮我靈、甲寅育我真。”。并且開始把六甲用道教人物神化起來,然而不同經卷,描述的六甲神名諱各不相同,諸如《上清六甲祈禱秘法》、《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老君六甲符圖》等,六甲神各不相同。

到了明代,繼續延續以前說法,不過此時正式出現了“六甲”代替胎兒的說法。明代王圻的《續文獻通考》:“丁卯等六丁,陰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陽神玉男也。”。明末淩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中有:“成婚未久,果然身懷六甲,方及周年,生下一子。”,大概是最早明确用“六甲”替代胎兒的文章。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9

從以上看到,“六甲”的演變過程,剛開始就是一個幹支紀元的曆法,後來被賦予神靈,延續到代替一個胎兒的成形,進一步替代懷孕,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和醫學常識。從時間點上來說,“六甲”指六十日,從六甲神主形骸來看,胎兒兩個月已經發展成形,因而“身懷六甲”大意指懷孕兩個月以上。


那麼,我們看到關于“身懷六甲”還有一些其他說法,有的還略微可以說得過去,有的則就不靠譜。諸如“六甲”指六件盔甲,然後懷孕就好像披着盔甲,這純屬牽強附會,是對傳統文化缺乏認知的結果。諸如“六甲”是指懷着“神仙”,沒出生以前還是“天上神仙”,就有點無知可笑,也是牽強附會的胡謅。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10

至于“六甲之日受孕”雖然目前不能證明是否有道理,然而也不能貿然否認,似乎還值得商榷。關于“六甲”代表男兒,古人重男輕女,因而用“六甲”表達内心的期望,雖然會有一定道理,可是在民間卻很少如此說法。另外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民間俗話“藏五不藏六”,意思是懷孕五個月還可以掩飾,六個月就無法掩飾了,因而“六甲”指六個月以上,事實上古代婦女服裝為裙裝,上衣下裳,如果真要“掩飾”還是很容易的,并且從傳統文化上來講卻沒有任何依據,也有附會之嫌。


綜上所述,“身懷六甲”比較妥帖的來說,指的是懷孕兩個月以上的孕婦。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11

2020/2/9榆木齋


古代遠距離懷孕的典故(古代婦女懷孕稱)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