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必知常識 吃完飯幹點什麼最養生

必知常識 吃完飯幹點什麼最養生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7 14:56:34

  目錄:

  第一章:必知常識 吃完飯幹點什麼最養生

  第二章:飯前VS飯後 養生時機大pK

  第三章:經典保健常識 飯後謹記8“不急”

  每次吃完飯你都會做些什麼呢?吃些水果?去散步?那你知道做的那些事和健康有沒有關系嗎?飯後養生,幹點什麼才最健康呢?

  必知常識 吃完飯幹點什麼最養生

  1、飯後賞樂——幫助消化

  音樂不僅是藝術,而且可以養生健體、益壽延年,甚至可以治病療疾。古籍《壽世保元》中有句話叫:“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而道家也有“脾髒聞樂則磨”的說法。實際上,這兩句話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音樂能夠幫助消化。

  柔和輕快的音樂,可以作為一種良性刺激而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食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音樂,對人體大有裨益。

  2、食後摩腹——能除百病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說:中食後,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食畢摩腹,能除百病。食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内血液循環,有益于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和發揮,有益于健身防病。

  具體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臍部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按摩各20圈,但要等飯後半小時再揉腹。

  3、飯後慢走——大益于人

  《攝養枕中方》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說的是食後慢步行,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益于人體健康。

  但食後不可立即行走,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否則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最好過半小時後再進行散步等活動。

  4、食後漱口——增進食欲

  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食後漱口,可保持口腔濕潤度并能清潔固齒,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齒的疾病。

  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于增進食欲和幫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會感覺吃得香、身體好,就能健康長壽。

  需要提醒的是:現代科學不提倡飯後立即刷牙,因為這樣會破壞牙齒表面的保護層。有牙醫建議,飯後喝一小杯牛奶或用牛奶漱口,可以起到保護牙齒的作用。

  5、飯後吃什麼有益健康

  吃燒烤後來根香蕉

  燒烤類食物會産生較多的緻癌物質。最新研究發現,香蕉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緻癌作用,保護胃腸。

  吃得太油膩喝杯芹菜汁

  如果一餐中吃的油膩食物較多,喝杯糖分低、纖維素含量高的芹菜汁大有裨益。芹菜中的纖維素可以帶走部分脂肪。

  吃火鍋後喝點酸奶

  火鍋湯溫度高,配料鹹辣,對胃腸的刺激大。吃火鍋後喝點酸奶,可以有效保護胃腸道黏膜。此外,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可抑制腐敗菌的生長。

  吃方便面後吃點水果

  吃完方便面後吃一點水果,如蘋果、草莓、橙子、猕猴桃等,可以有效補償維生素與礦物質的不足。

  吃蟹後喝生姜紅糖水

  蟹肉屬寒性,脾胃虛寒的人吃後可能引發胃痛、腹瀉、嘔吐等。有專家指出:吃蟹後喝一杯性溫的生姜紅糖水,能祛寒暖胃、促進消化、緩解胃部不适。

  飯前VS飯後 養生時機大pK

  1、飯前睡覺VS飯後睡覺

  以往人們都是習慣于午飯後休息,因為多數人午飯後覺得頭痛腦脹,四肢無力,周身酸懶等。這是因為人體的血液有一個較為恒定的指标,當人進食後,血流量就會較多集中于消化系統,使得供應大腦和機體的血液相對減少,這樣一來,大腦、四肢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素供給,而代謝産物也無法及時排除,從而引起一系列的不适症狀。研究表明,飯前休息半小時,比飯後睡2小時更能有效地消除疲勞,并可大大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2、飯前喝湯VS飯後喝湯

  俗話說:飯前先喝湯,不用醫生開處方。這話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如果吃飯前先喝點湯,就會減輕空胃時突然受到的嚴重刺激,對胃有保護作用,這正如運動前做些預備動作一樣,能将整個消化系統動員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夠的消化液來消化食物,也更有利于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利用。

  3、飯前吃水果VS飯後吃水果

  因為食物進入胃需經1~2小時消化後才能慢慢被排出,而水果屬單糖類食物,極易被吸收,并不需在胃内停留,如果飯後吃水果,在胃中停留的時間過長,易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日久就會導緻消化功能紊亂,故此,飯前1小時吃水果最為适宜。

  4、飯前快步走VS飯後散步

  過去有句俗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據科學分析,飯後馬上行走,并不完全正确,因為飯後食物集中在胃部,需要大量的消化液與血液來參與消化,如果飯後立即散步,血液需運到全身其它部位,使胃腸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的消化。最新研究顯示,如果一改過去習慣,在飽餐之前進行短時間的快步走,能夠迅速消除人體内的有害血脂,對預防心髒病大有裨益。

  5、飯前刷牙VS飯後刷牙

  齲齒的形成主要是牙垢與食物中的糖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酸性物質腐蝕牙齒的結果。當人進餐後,牙垢已與食物中的糖分發生反應,酸性物質已經形成,再刷牙為時已晚,隻有在飯前将牙垢除去,才能明顯減少酸性物質的形成,從而保持牙齒的清潔與健美。當然飯後刷牙有助于食物殘渣的去除,也是必要的。

  經典保健常識 飯後謹記8“不急”

  一、不急于吸煙

  飯後吸煙的危害比平時大10倍。這是由于進食後的消化道血液循環量增多,緻使煙中有害成分大量吸收而損害肝、腦及心髒血管。

  專家分析:從醫學角度來分析一下飯後吸煙的害處,是很明顯的事實,顯而易見。當人進食以後,消化系統立刻全面運動起來,進行消化和吸收等各種生理活動。此時人體内的胃腸蠕動十分頻繁,血液循環也加快了,全身毛孔亦都張開;而且排放一些多餘的熱能和加緊組織細胞的生物呼吸。如果在這個時候吸煙,肺部和全身組織吸收煙霧的力度大大加強,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對呼吸、消化道都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其他生物堿類物質就會大量進入人體,無疑會給人體機能和組織帶來比平時吸煙大得多的傷害。所以說,飯後吸煙害處是很大的。

  二、不急于飲茶

  專家分析:茶中大量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鋅等結合成難以溶解的物質,無法吸收,緻使食物中的鐵質白白丢失。而且飯後立即飲茶茶水會沖淡胃液,影響胃内食物的正常消化。此外,茶水中含有的單甯酸還會促使胃内的物質凝固,影響蛋白質的吸收,從而增加了胃的負擔。

  小編支招:在吃飯一小時内最好不要飲茶,應待飯後一小時胃内食物消化得差不多時再飲用茶水,這樣對消化功能和物質凝固也不會産生太大的影響。

  三、不急于洗澡

  俗話說飽不剃頭,餓不洗澡,有人就誤以為剛吃飽飯是洗澡的最佳時間,其實不然,剛吃飽飯的時候,大量血液集中于胃部,其他器官的血液相應減少,如果這個時候洗澡,周身的皮膚和肌肉血管擴張,血液流量加大,就會使供給消化器官的血液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吸收,所以飯後不宜馬上洗澡。

  小編支招:飯後可以先休息一到兩個小時後再做洗澡的打算。

  四、不急于上床

  俗話說:“飯後躺一躺,不長半斤長四兩”。飯後立即上床容易發胖。

  小編支招:飯後至少要休息20分鐘,再上床睡覺。哪怕是午睡時間也應如此。

  五、不急于散步

  飯後“百步走”,會因運動量增加,而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老年人,心功能減退、血管硬化及血壓反射調節功能障礙,餐後多出現血壓下降等現象。

  專家分析:人的胃在飯後是處于充盈狀态的,即使是非常輕微的運動也會使胃受到震動,從而增加了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功能。

  小編支招:飯後适當休息30分鐘,待胃内的食物适當消化後,再活動較為适宜,這樣也不會對消化系統産生太大的影響。

  六、不急于開車

  事實證明,司機飯後立即開車容易發生車禍。這是因為人在吃飯以後胃腸對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大腦器官暫時性缺血,從而導緻操作失誤。

  七、不急于吃水果

  “飯後一隻果”被奉為金科玉律,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也随之增強了,許多人認為飯後吃點水果是現代生活的最佳搭配。無論是在餐廳、飯店,還是在家裡就餐,許多人都喜歡飯後吃點水果爽爽口,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因為,飯後馬上吃水果會影響消化功能。

  專家分析:由于食物進入人們的胃以後,必須經過一到二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排出。如果人們在飯後立即吃進水果,就會被先期到達的食物阻滞在胃内,緻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内消化,在胃内時間過長,從而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如果人們長期堅持這種生活習慣,将會導緻消化功能紊亂。

  八、不急于松褲帶

  飯後放松褲帶,會使腹腔内壓下降,這樣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會減弱,而消化器官的活動度和韌帶的負荷量就要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出現上腹不适等消化系統疾病。

  結語:飯前和飯後是養生的好時機,很多人都會習慣性的利用好飯後的這段時間,不管你選擇什麼樣的時間點,隻要有利于健康都OK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