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最擔心的一件事可能就是血糖監測了,監測血糖幾乎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和吃喝拉撒差不多的一部分,但又比吃喝拉撒更讓人緊張,一旦血糖不正常,很多糖友就會陷入恐慌。
為了得到正常的血糖值,可能一些患者會采取一些錯誤措施,但這時測出來的數據并不是準确的,所以并不能作為調整飲食和用藥的依據。那到底,測血糖時會出現哪些錯誤舉措呢?
監測血糖時會出現的6個錯誤舉措
一.抽血化驗空腹情況下停止服用降糖藥
空腹抽血測血糖時,不要停止服用降糖藥。很多人認為空腹會使血糖降低,所以不服用降糖藥,抽血測驗時才不會得出一個低于正常血糖的血糖值。但抽血測量血糖最主要是檢測使用降糖藥物後正常情況下的治病作用,并進而調整治療方案。如果擅自停用,既不能得到正确的反饋,也可能因此病情加重。
三.檢查血糖前故意吃的少
确實,吃的比平時小一點測出的血糖量可能也會理想一點,但這并不能代表患者平時生活中的血糖值,反而混淆視聽,造成醫生的錯誤判斷,耽誤病情的治療。所以,不用刻意減少進食,放松心情,平時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四.對“餐後血糖”的誤解
餐後血糖并不是從吃完最後一口飯算起,而是從患者吃第一口飯就開始計算。餐後血糖的監測可以有效了解當餐進食及藥物使用是否合适。一般,餐後血糖測的都是“餐後2小時”血糖,因為這個時候的血糖量基本回歸到進餐前的空腹水平。
五.不進行多種血糖監測
有些糖友隻會認定一種血糖監測手段,更多的是空腹血糖。但其實,餐後血糖的監測可能比空腹血糖更加重要。監測餐後血糖,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症,并且,餐後血糖的監測也可能是早期糖尿病的發現手段。
六.不定時進行血糖監測
很多糖友檢測血糖并不積極,并且還可能出現懈怠,隻有等到身體出現不舒服症狀時,才想起監測血糖這件事。但其實,有時候血糖升高并不會引起任何症狀,但不加以控制,就會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并且,長期不監測血糖,很難了解到病情狀況,用藥有效與否也得不到一個反饋。
糖尿病患者對于血糖監測确實應該多加一份心,但也不用過度緊張。為了得到正常血糖值而少吃飯,不吃藥這些舉措,也大可不必。
經作者獨家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