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在的科學驗證,我們人體中鼻子器官可以分辨出五萬中氣味,雨中的泥土香,盛開的花香,美味可口的食物香……都會通過大腦記憶在腦海中,很據中國有關的科學家闡述,果、藥、花等香味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國外的健康雜志也刊文指出,一下的幾大香味對身體健康有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養生常識
1、薄荷香—減輕頭痛,提高反應力
根據國外有關的醫藥學家發現,薄荷可以解決人體近四十多種的常見健康問題,例如感冒、嘔心嘔吐、喉嚨痛、咳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其性屬清涼的味道對身體也具有保健作用。有關嗅覺研究所研究發現,人體吸入薄荷香之後視覺反應速度、判斷力、以及記憶能力都有所增長,在運動的時候所帶來的疲勞也會降低,同時還能緩解壓力的功效。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還發現,薄荷在止痛方面技高一籌。研究者向患者麻醉面罩噴灑薄荷油後,手術中麻醉藥和術後止疼藥使用量明顯減少。美國威靈耶稣大學也得出相同結論,這證明薄荷具有緩解頭痛的功效。
因此,當你精神緊張、焦慮、疲憊、頭疼或運動時,在家中種一棵薄荷,或将一滴薄荷精油滴在紙巾或手絹上,香味能持續很久;也可将其滴在手腕上,或嚼一塊薄荷口香糖,讓清涼的嗅覺和味覺一起趕走壞情緒和不适感。
2、柑橘類水果香—鎮靜安神
奧地利一項研究發現,經常聞橙子香的人更積極向上。楊力說,中醫認為,柑橘類水果所具有的芳香可化濕、醒脾、開竅,除了醒腦提神,當你不想吃東西時,聞聞橙子、檸檬的清香,能有所緩解。另外,沁人心脾的果香味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把橘子放在床頭,不但有利于睡眠,其柔和的色彩,也會讓人感到溫暖。
3、香蕉和蘋果—抑制食欲
美國芝加哥“嗅覺與味覺治療研究基金會”研究發現,讓受試者在嘴饞時聞香蕉和蘋果,能減掉更多體重,原理是這兩種氣味可抑制食欲。飯前聞一聞,可以吃得少一些。
4、肉桂香—提高警覺力
在我們生活中肉桂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佐料,可以有效的去處腥味,同時對身體也有很多的益處。有關研究表明,肉桂中所含有的肉桂醛和表兒茶素對認知障礙症具有極好的預防作用。研究還發現了肉桂的味道可以有效的提高人體警覺和判斷能力。
從中醫角度出發,肉桂可以補腎、散寒、強心。另外,肉桂中富含的抗氧化成分能助你對抗衰老。因此,平時飲食中可以多加一些肉桂,除了炖湯做菜,也可以将肉桂粉放在燕麥片、粥、咖啡中。
5、迷叠香—增強記憶力
迷失香本身的味道有點想茶香味,可有效的使得人腦清醒,讓心情更加的愉悅。英國有相關的研究發現,迷失香在大學生的測試中,具有提高記憶、警覺度等能力,本身迷失香就具有催眠、發汗、制止頭痛等作用。
濃烈的芳香能刺激神經系統,可緩解大腦疲勞,提高記憶力,改善記憶衰退,減輕頭痛症狀,對宿醉、頭昏暈眩及緊張性頭痛有舒緩作用。平時可在窗台上放一盆迷叠香,也可将其加在食物中烹調美味。
6、薰衣草和茉莉花香—伴你香甜入夢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顯示,睡在有薰衣草精油香薰的房間裡,睡眠質量會好20%。美國衛斯理大學研究人員也發現,睡前聞薰衣草睡得更香,夜裡醒來的幾率更少。發表在《生物化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稱,伴随茉莉花香睡眠,能改善失眠和焦慮。
德國漢堡大學睡眠研究中心專家指出,氣味是睡眠環境的一部分,薰衣草、茉莉花兩種香味可使人更放松,睡得更踏實。建議平時在家中養些茉莉花或薰衣草,泡澡時在水裡滴幾滴薰衣草或茉莉花精油。
“雖然薰衣草花香有助眠作用,但有些人可能會過敏。”北京朝陽醫院睡眠呼吸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郭兮恒提醒,這時可用天然果香代替,比如蘋果、菠蘿、梨等。
健康常識
英國《每日郵報》刊文稱,常吃有些食物或許能“救命”。文章由英國兩位權威醫學專家勞拉·卡爾博士和伊恩·馬布爾博士執筆,他們搜集了大量國際研究數據證實,連續3個月适量食用以下食物,最高可降低血液中20%的低密度脂蛋白(也稱“壞膽固醇”),既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腦血管患者的死亡率,堪稱一份實用的“救命食譜”。
1、每天至少20克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芹菜中的細絲,就是最直觀的膳食纖維。英國專家指出,每天攝取20克以上膳食纖維可有效降低膽固醇。美國哈佛大學還發現,在推薦量範圍内,每天膳食纖維攝入量每增加10克,死亡風險就會下降10%,從而讓心髒病患者活得更長。北京朝陽醫院沈雁英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毒,緩解便秘,預防腸癌。
她指出,成人每天應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但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居民每天攝入量隻有9克左右。很多食物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高手”,比如小米、鮮玉米、莜麥等粗糧;鮮香菇、毛豆、蒜薹、芹菜等蔬菜;石榴、桑葚、梨等水果。
值得提醒的是,膳食纖維并非多多益善,過量食用反倒影響消化,阻礙營養物質的吸收,還會導緻腹脹、腹痛等不适,胃腸功能較弱的兒童和老人尤要注意。
2、每天兩餐燕麥
燕麥其實也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之所以單獨把它放在食譜裡推薦,是因為燕麥中含有一種水溶性纖維β葡聚糖。研究顯示,每日堅持攝取3克β葡聚糖能降低5%~10%的血脂。我國研究也發現,每日食用70克燕麥,30天後,70%的血脂異常者總膽固醇下降9.47%,其中74%的人“壞膽固醇”下降13.6%。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李再貴教授說,燕麥的血糖指數較低,有助于控制血糖。他提醒,消費者最好選擇配料表中隻有“燕麥”一種成分的純天然産品;燕麥煮着吃比沖泡效果更好,煮3~5分鐘即可,且越黏的燕麥效果越好;每天攝入量控制在100克,建議分兩餐食用。
3、每天25毫升健康油脂
英國專家推薦,每天食用25毫升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榄油,可有效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也稱“好膽固醇”)的水平。沈雁英表示,橄榄油确實是很健康的油脂,但國内普通用油量超标,無論油脂的保健作用多好,每天攝入總量也要控制在25克~30克範圍内,否則會升高血脂。
她還提醒,很多人認為橄榄油隻能涼拌,其實橄榄油對熱的穩定性較好,用來炒菜比大豆油、葵花籽油更好。此外,茶油、亞麻籽油也是健康油脂,對心腦血管有好處。
4、每周吃4次以上豆類
“大豆及其制品不僅能降血脂,還是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英國專家對豆類食品贊不絕口。發表在《加拿大醫學協會雜志》上的一篇研究也發現,每天食用豆類可使壞膽固醇下降5%,同時将患心髒病風險降低5%。
另外,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調查指出,每周吃4次以上豆類食品,可降低33%的患腸癌可能性,腸癌患者多吃豆類也可使複發風險降低45%。但數據顯示,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幹豆類攝入量為4.2克,豆制品攝入量為11.8克,遠低于30~50克幹豆或相當量豆制品的推薦量。沈雁英表示,除豆腐、豆漿外,很多豆類還能做菜如毛豆炒雞丁、芸豆炖排骨等。
5、每周3次,每次20克堅果
多項國際研究表明,杏仁、榛子、核桃、腰果等堅果,有利于降低膽固醇。美國洛瑪連達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吃适量堅果,可顯着降低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西班牙洛維拉·依維爾基裡大學調查顯示,每周吃三次以上堅果,可使因心髒病或患癌的死亡風險分别降低55%和40%。
沈雁英提醒道,堅果雖好,但熱量偏高,每天以20克左右為宜,最好别超過一小把;購買時最好選擇不加鹽、不加糖,未經過多加工的天然堅果。
6、每天最多2克植物甾醇
它是一種從玉米、大豆中經過物理提純得來的白色粉末,有較強的抗炎作用。研究顯示,植物甾醇可有效降低膽固醇,攝入或補充足量植物甾醇,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它也因此被稱為“膽固醇克星”、“心血管衛士”。
現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更多地将植物甾醇加入面包、牛奶、食用油等食品中,方便大家有效攝入。英國專家表示,每天攝入最多2克植物甾醇,堅持3個月,可使膽固醇降低15%。沈雁英說,大家可以選購添加植物甾醇的強化食品,但同時要注意膳食平衡。
不過,沈雁英提醒,英國專家推薦的“救命”食譜更多針對的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其實每個人都該定制符合自身健康狀況的個性菜單。飲食多樣化、營養均衡是最重要的飲食原則,雞蛋、牛奶、蘋果等也都是養生保健的“利器”。
總結: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對我們身體有益的細節,都會被我們忽視了,就像上面小編介紹的那種香味對身體健康也有着不同的好處,上面小編又介紹了健康飲食方法,值得大家學習學習,想要身體健康就要注意合理的飲食規律和鍛煉身體,那樣才能讓身體更加的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