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滴滴公司的處罰決定終于塵埃落地。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處人民币80.26億元罰款,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處人民币100萬元罰款。
80億元的巨額罰款,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滴滴2017年的虧損是25億元人民币,2018年虧損 109億元。2021年滴滴運營虧損為484.4億元,上年同期運營虧損137.9億元;淨虧損為493.3億元,滴滴成立8年來從未實現盈利,而這次罰款,無疑會讓滴滴的财報雪上加霜。
滴滴為什麼被罰款這麼重?滴滴到底做了什麼?
官方表示滴滴公司共存在16項違法事實,歸納起來主要是8個方面。簡單來說,滴滴打車等APP違規收集了乘客的人臉識别信息,職業信息、年齡段信息、地址信息、司機學曆信息等等個人信息,也就是俗稱的大數據,通過這些大數據,滴滴可以更好地分析每位乘客的用車需求,形成每個地區的大數據,來對旗下平台的運力進行更好的匹配,減少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但是這樣做無疑是在侵犯乘客的個人隐私。其中光是乘客人臉識别信息就高達1.07億條,總計違法處理個人信息達647.09億條。而這麼大的數據規模,不光是個人隐私的問題了,甚至還涉及到了國家網絡安全、數據安全。
除了收集的個人隐私信息過多以外,滴滴還存在長期違法,拒不整改的現象,隐私數據收集最早開始于2015年6月,持續至今,時間長達7年,在監管部門責令改正情況下,仍未進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質極為惡劣。
更關鍵的是,6月10号,滴滴公司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IPO申請,6月末時,滴滴公司宣布成功上市,這期間僅僅隻過去了20天,而在美股上市,就意味着,這些數據可能會洩露給美國相關部門,作為一個掌握大量國内敏感信息的公司,選擇去美國上市,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數據安全的整改、上路資質等各方面的合規……滴滴當前面臨的問題仍然很多,而伺機追趕的對手更是不少,被罰80億元之後,滴滴的未來被蒙上了一層陰影。滴滴被罰款也給國内企業敲響了警鐘,再大的利益驅使面前,也千萬别脫離監管束縛,侵害大衆權益,否則等待你的隻會是重錘落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