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小時候都會咬指甲,但是,有些人長大了還是保持這個習慣。有人認為這是習慣造成的,也有人認為這是強迫症,雖然這個習慣在外人看來有些惡心,但是咬指甲的人卻是毫無覺悟,他們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一旦不咬指甲會感到渾身不舒服。
為什麼會喜歡咬指甲呢?這主要追溯到你小時候家長的看護,在你咬指甲的時候,家長如果經常阻止你這個壞習慣的話,那麼你很快就可以把這個習慣改掉,但如果家長并不加以阻止,養成一個習慣是遲早的事了。
前任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前任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流行天後布蘭妮·斯皮爾斯和我有什麼共同點?我們都喜歡,或曾經喜歡咬指甲。
我并不為此引以為豪。這個惡習讓旁觀者覺得很惡心,同時也毀了我雙手的外觀,而且可能還不衛生,有時候如果咬得太過,甚至會傷到自己。我試着戒了很多次,可是從未堅持下去。
近來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麼讓人染上像我這樣的咬指甲癖。是我們意志更薄弱嗎?還是更神經過敏?更容易饑餓?也許,在心理研究記錄的某處可以找到答案,而且說不定甚至可以找到如何治愈這個惡習的線索。
我平生第一次研究這些文獻,然後找出了過度咬指甲的醫學名稱:“咬甲癖”。精神病學家将之分類為沖動控制問題,與強迫症同屬一類。但這是極端案例,和那些患有抓皮膚或是拉頭發等其他過度修飾習慣的患者一樣,這些患者最好需要接受心理輔導。
我的症狀并沒有那麼嚴重。我和大多數咬指甲的人一樣,雖保持着這個習慣,卻并沒有産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舉個例子來說,有高達45%的青少年咬指甲;青少年們或許在人群中隻是少數,但無可争辯的是,他們中間幾乎一半以上需要醫療幹預。我想了解的是咬指甲這一現象“亞臨床”的一面,也就是說,雖然并非大問題,但卻也讓我感到忍無可忍。
精神治療醫師手頭當然有一些關于咬指甲的理論。弗洛伊德認為緣由在于口腔期心性發展遭到抑制。典型的弗洛伊德理論,他認為口欲滞留是由種種原因造成的,例如飲食不足或飲食過度,哺乳時間過長,或者與母親關系不和。這會帶來一系列後果:其中當然就包括咬指甲,除此之外還包括性情刻薄,抽煙,酗酒,喜歡口交。其他治療醫師則提出“咬指甲可能源自内心的敵意”。這歸根結底就是自殘或神經性過敏焦慮的一種表現形式。
和大多數心理動力理論一樣,這些解釋或許是正确的,但卻沒有什麼明确的理由,讓我們相信它們應該就是正确的。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沒有針對如何治愈我的這一惡習做出任何明确的建議。對于母乳哺育程度這條理論,我有點搞不明白,而即使在最放松的時候,我也會咬指甲,所以神經焦慮這一條似乎也說不通。所以毋須多言,建立在這些理論上的治療自是從未有證據證明過有什麼奇特療效。
不幸的是,經過這一番思考之後,這場探索似乎就變得無迹可循了。在科學文獻中幾經查找,卻發現很少有人研究咬指甲的治療方法。有一份報告指出任何能讓人們更加關注這一習慣的療法似乎都有幫助,但是除此之外,卻幾乎沒有提及任何有關該習慣的證據來加以證明。在這些有關咬指甲的少之又少的文章中,有幾篇甚至開篇就評論到,關于這一話題的文獻,竟是出乎意料得匮乏。
積習難改
由于缺乏早前的科學治療做借鑒,我隻能親自放開手去推測了。那麼,以下就是我關于人們為什麼咬指甲,以及如何治療得出的理論。
讓我們稱之為“反理論”的理論吧。我認為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導緻我們咬指甲,這不關哺乳,長期焦慮或者缺乏母愛的事。這一步的優勢在于,我們不必在自己、戈登、傑奎琳和布蘭妮之間找出某種特殊的關聯。我甯願認為,咬指甲是由若幹因素在人體内通過随機變化混合而造成的一個壞習慣。
首先,把手指放進嘴巴裡是輕而易舉的。這是喂食和修飾的基本功能之一,所以這受控于某些非常基礎的大腦回路,這也就意味着,它會迅速發展成一種自動反應。除此之外,咬指甲還有一個“整理”的因素,也就是保持指甲短短的,這也就意味着,至少從短期來看,咬指甲會令人愉悅,雖然從更大層面來講,咬指甲的結果将會使你的指甲變得支離破碎。這個激勵元素,加上做出這一舉動毫不費力,意味着這個習慣很容易養成;而除自慰外,很難再想到其他什麼快捷方式,可以給你帶來短時間的快樂,而咬指甲的優勢在于,在學校做也是可以的。一旦養成習慣,這個習慣就會變成日常活動。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多場合嘴巴和手閑着沒事幹。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一個慣用的習慣,咬指甲隻是其中的一種,這種作為大腦愉悅獎勵的習慣,有時候會讓人感到惡心,雖然習慣的問題是很難改掉,不過還是有改掉的可能,隻要你肯堅持,雖然過程會非常艱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