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濕氣重的表現 人體五級寒濕你在哪一級

濕氣重的表現 人體五級寒濕你在哪一級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8 14:26:46

  夏天的時候,人體會有很多的濕氣,人體濕氣的出現對于人體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造成濕氣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因為長期吃了冷飲,經常吃一些生冷的瓜果造成的寒氣,這些都是會損傷人體的陽氣,那麼你知道人體有幾級濕氣存在嗎?趕緊跟随小編看看,你是屬于哪一級吧!

  人體對于外界溫度以及溫度的變化都具有調節的功能,但是有一些人的體質并不具有這樣的特性,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内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體濕的表現

  在緻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濕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濕是最容易滲透的。 總是要與别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内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内的濕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内是不是有濕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内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内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有一些人在便秘的時候,便便不是成形的,這就說明你體内的濕氣已經是很重的,那麼如果你不觀察大便,也可以看看你的舌頭,如果黃中帶膩,那是體内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着,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着,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内濕氣很重。中醫裡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着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别扭。

  一級寒濕:在表皮

  症 狀:皮膚騷癢,長濕疹 →(灸7次以上效果明顯)。

  二級寒濕:在肌肉

  症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 乏力,關節酸困 →(艾灸30次以上效果明顯)。

  三級寒濕:在骨骼,即是骨寒濕

  症 狀:肩周炎,頸椎病,肩痛 .硬,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艾灸40次以上效果明顯)。

  四級寒濕:在髒腑

  (子宮、卵巢、睥胃、肺)。

  冬病夏治,養生最佳的季節是夏季,錯過一夏,再等一年 →(艾灸60天以上有改善)。

  五級寒濕:在身上

  (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的。

  祛濕的8大食療法

  1、喝薏米紅豆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将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

  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

  2、健脾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适合脾胃差者飲用。

  3、和中化濕湯(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适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4、清熱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5、鹌鹑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隻,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适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适合清熱祛濕,潤肺化痰。

  6、橫月利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将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7、草龜祛濕湯(3~5人分量)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8、黃瓜祛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适量。

  做法: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淨,鴨腎洗淨、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幹淨。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适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結語:以上就是作文庫知識百科為您總結的内容,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知道該怎麼判斷自己的體内是否有濕氣的存在了吧,濕氣一共分為5個等級,你是屬于哪一個呢?趕緊看看吧,對症治療,相信這些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