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養生聯播 你不得不知道的健康新知識

養生聯播 你不得不知道的健康新知識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24 23:07:03

  目錄:

  第一章:飲食控制可以讓疾病離我們更遙遠

  第二章:養生新方法 卡拉ok預防老年癡呆

  第三章:科學進步讓健康更容易 新型噴霧劑可識别癌細胞

  科技發展讓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大家對健康的追求也增加了。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養生方法。

  缺鐵或會引起血栓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血液中缺鐵可能是導緻血栓的原因,對于血栓高風險人群來說,也許可以通過補鐵來降低血栓的發病率。

  過去已有研究顯示,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患者是血栓的高風險人群。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胸腔》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對600多名患有這種病的人的血液樣本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血液中鐵元素的含量越低,出現血栓的風險就越高。

  參加研究的克萊爾·紹夫林說,本次研究的大部分患者都沒有其他已知的會導緻血栓的風險因素,因此他們作為一個群體患血栓高風險的原因可能是,疾病導緻他們鼻子和腸道的毛細血管經常出血,使血液中的鐵元素流失,增加了血栓風險。

  研究還發現,部分患者在服用補鐵藥物後出現血栓的風險就相對低很多。這說明血栓高風險人群也許可以通過補鐵來預防出現血栓。

  研究人員認為,機體中有一種容易導緻血栓的蛋白質,指導這種蛋白質合成的基因可以感知血液中鐵元素的含量,如果鐵元素含量較低,就會生成較多的這種蛋白質,導緻形成血栓。

  這種聯系可能是在長期進化中形成的,因為血栓雖然有害,但也可以幫助凝血。人們如果受傷後大量失血,随着血液中鐵元素含量的降低,機體就會大量釋放導緻血栓的蛋白質來幫助止血。

  血栓是血液沉澱在血管内壁的小塊,它會影響血流,如果從血管壁上脫落,随血液進入肺部等關鍵器官的血管,可能帶來生命危險。

  研究稱晚餐吃太遲可增加中風危險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應酬多,常常吃完晚餐就已接近睡覺時間。最新研究提醒,這樣不僅容易發胖,還可能增加中風風險。一項發表在2011年歐洲心髒學會年會的研究顯示,晚餐後至少1小時再睡可以減少約2/3的中風風險,每多等20分鐘,中風風險再降10%希臘約阿尼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500位健康者、250位中風患者及250位曾患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了研究,請他們填寫了一份包括睡眠形态與飲食習慣的問卷。研究發現,比起吃完飯後一小時内就寝的人,睡覺時間與吃飯間隔60~70分鐘的人,發生中風的幾率降低66%;而間隔70分鐘~2小時的人,則降低76%。

  研究人員認為,人們吃東西時血糖、膽固醇含量會升高、血流量也會減慢。

  減少熱量的攝入或可使頭腦更持久地保持清醒

  少吃一點有助于頭腦清醒,這可能有科學依據。意大利研究人員在美國新一期《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報告說,動物實驗顯示,減少熱量攝入可以更持久地保持大腦健康。

  羅馬聖心天主教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與過度進食的實驗鼠相比,限制熱量攝入的實驗鼠不會患糖尿病,認知和記憶能力也更佳。此外,它們不容易患阿爾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癡呆症),即使患病,時間也會推遲,症狀也比過度進食的實驗鼠輕。在這項研究中,熱量限制意味着實驗鼠進食不超過日常所需的70%。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限制熱量攝入能激活一系列與長壽相關的分子。此前,美國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顯示,大幅削減恒河猴的熱量攝取可以延緩其衰老過程并延長壽命

  養生新方法 卡拉ok預防老年癡呆

  據日本抗衰老研究專家,順天堂大學大學院的白澤卓二教授稱,現今卡拉ok作為治療老年癡呆的首選備受關注。卡拉ok的主要醫學療效有哪些呢?對此,白澤先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做了詳細解說。

  1、調整自律神經平衡

  唱前的緊張,唱時的興奮,唱完後的舒心及滿足感,卡拉ok能使人精神上有張有弛,同時又能起到釋放消極情緒及精神壓力的功效。心情變舒暢,自律神經的功能得到調整,身體狀況自然也會得到改善。

  2、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荷爾蒙平衡,從而達到抗衰目的

  由于唱歌時是用腹式呼吸,可以帶動橫隔肌上下頻繁運動,強化心肺功能。不僅能使全身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深情演唱還可促進有助抗衰的荷爾蒙的分泌,讓人皮膚充滿光澤,仿佛返老還童。

  3、激活腦細胞

  唱卡拉ok時,人會竭力想唱對歌詞,唱準旋律,以期唱得更好。被人誇獎唱得好,又可以使自己的虛榮心得到滿足。情緒受到直接刺激,進而使腦細胞得到激活。

  4、有助于消耗多餘的熱量

  據日本第一興商公司稱,2010年卡拉ok點唱歌曲前100首中,消耗熱量最多的是湘南乃風的《睡蓮花》(21.3千卡)。唱卡拉ok能消耗多少熱量跟歌曲的長度和演唱方法有關,一般來說一首歌大緻能消耗10至20千卡。慢跑100米也隻能消耗掉27千卡,可見卡拉OK的熱量消耗還是相當可觀的。

  研究表明:缺少友誼破壞免疫力

  研究表明,社交生活越少,大腦裡會有越多焦慮引起的化學物質,人就越可能生病。一項對276個18到55歲的成人研究表明,有6個以上朋友的人比更少朋友的人抗擊感冒的能力強4倍。對策:如果太忙不能打電話,就在晚上給你的朋友發一條手機短信吧。

  研究人員發現與大笑有關的情緒可以降低壓力激素,增加某些免疫細胞并且激活其他的免疫細胞。極端的壓力可以導緻天然殺手細胞的減少,殺手T細胞活力降低,以及能增強免疫系統反應能力的巨噬細胞含量的減少。減輕壓力則出現血壓、心率以及白血球數量的增加等類似适度運動後的良好征兆。建議不要把困擾自己的問題悶在心裡,積極讨論會更好。

  公共場所禁煙可明顯降低二手煙危害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在2007年英格蘭頒布公共場所禁煙令之後,人們受二手煙的危害明顯下降。

  英國巴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環境衛生展望》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對3萬多名16歲以上成人受二手煙的影響進行了調查,主要指标是他們唾液中可替甯的含量。可替甯是煙草中含有的一種物質,它在唾液中的含量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出人們受二手煙的影響程度。

  結果顯示,在2007年英格蘭立法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以後,人們受二手煙影響的程度下降了27%。

  研究人員米歇爾·西姆斯說,這有力地證實了在公共場所禁煙有利于人們的健康,有許多研究顯示,長期受二手煙影響會帶來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道疾病和影響懷孕等多方面的健康風險。

  但本次研究也顯示,那些家中有人吸煙的人群,在公共場所禁煙後受二手煙的影響程度沒有明顯變化。研究人員因此呼籲,煙民們應該注意避免影響家人的健康。

  科學進步讓健康更容易 新型噴霧劑可識别癌細胞

  日美科學家23日在美國的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成功研發出用于辨别癌細胞的噴霧劑。照片為移植到老鼠體内的人的卵巢癌細胞在該噴霧劑下發出綠光。照片由東京大學教授浦野泰照提供。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浦野泰照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小林久隆等在23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撰文稱,成功開發出了一種用來辨别癌細胞的噴霧劑。隻要往疑似癌症部位噴灑少量該噴霧劑,幾十秒至數分鐘後癌細胞就會發出肉眼可見的亮光。

  使用該噴霧劑可發現核磁共振成像(MRI)等現有方法難以測出的1毫米以下的癌症。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有助于發現并徹底清除微小的癌腫,降低複發的危險。

  尚未發現該噴霧劑對人體正常細胞有不良影響。該方法無需特殊儀器,成本低、操作簡單,普通醫院也可采用,有望幾年後投入實際應用。

  加拿大首個艾滋病疫苗2012年開始人體試驗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20日宣布,該校研制的艾滋病疫苗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将于2012年開展人體試驗檢測其預防艾滋病的效果。這是目前加拿大研制的首個艾滋病疫苗。

  該校研究小組利用基因技術改造艾滋病1型病毒,使其不具備緻病性,再将其制備成疫苗。初步藥理實驗結果顯示,這種疫苗能刺激強烈的免疫反應,起到預防艾滋病的作用,并且沒有出現副作用。

  新疫苗與此前開展人體試驗的艾滋病疫苗不同,後者要麼是以艾滋病病毒的某個特定成分為基礎、用DNA重組技術制成的抗原疫苗,要麼是以攜帶艾滋病病毒基因的重組病毒制成的疫苗。

  新疫苗的人體試驗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12年1月開始,将通過40名艾滋病病毒抗體呈陽性的志願者,評估疫苗對人體的安全性。第二階段将通過約600名屬于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但尚未感染艾滋病的志願者,評估疫苗對人體的免疫反應。第三階段通過約6000名屬于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但尚未感染艾滋病的志願者,評估疫苗的有效性

  電流刺激大腦有助治療中風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對因中風而喪失部分行動能力的患者來說,使用微弱電流刺激大腦中的特定部位,可以幫助他們改善行動能力。

  英國牛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英國新一期《腦》雜志上報告說,他們請一些中風患者參與了電流刺激試驗。這些患者年齡在30歲到80歲之間,男女都有,中風類型多樣,但都在接受電流刺激後出現了行動能力改善的現象。

  在試驗中,患者大腦特定部位被貼上電極,然後被施加約為1毫安的微弱電流刺激,持續約20分鐘。這些患者被要求在電流刺激之前、過程之中和之後都根據電腦屏幕上的提示做相應動作,結果顯示在電流刺激過程之中和之後,他們的反應時間可縮短5%到10%。

  研究人員夏洛特·斯塔格說,電流刺激所帶來的效果是明顯的,患者自身也能感覺到這一點。這種效果在一次電流刺激後可持續約一小時,但研究人員相信,如果每天有規律地進行這種電流刺激,改善患者行動能力的效果會是長期的。

  德國科學家解開動物肢體再生之謎

  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24日宣布,他們經過30年的研究,成功解開動物肢體再生之謎。

  康斯坦茨大學貝格曼研究小組通過對斑馬魚的研究,證明視黃酸是再生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物質。斑馬魚是肢體再生能力最強的動物之一,它的鳍、鱗和部分心髒都可以再生。

  貝格曼稱這項成果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因為2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不清楚視黃酸對斷肢再生起到怎樣的作用。

  經科學家研究,斑馬魚的鳍再生之前,傷口由多層組織封閉起來。斷肢點下的細胞會失去自身的特性而形成胚基。研究人員發現,斑馬魚通過特殊的遺傳機制,讓視黃酸控制胚基形成,從而完成鳍的再生。

  視黃酸在動物、包括人體内由維生素A合成,可以激活再生所必要的基因。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婦女在懷孕期間未攝入足夠維生素A可能會導緻嬰兒發育不全。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尚無法應用到人類截肢再生治療。

  結語:對于健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但是經過無數省會經驗積累出來的精華大家可千萬不要再懷疑了啊!(文章摘自《中外健康文摘》,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