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國外網友用伏特加自制洗手液#的消息登上熱搜。
結果,該酒品牌很快就出來表示,“我們這款伏特加酒精含量隻有40%哦,而美國CDC規定洗手液酒精含量至少達60%,咱這也不達标哇。”
△外國網友用伏特加自制洗手液/微博截圖
是個老實boy沒錯了,但擅長舉一反三的網友很快就想到——那号稱世界第一烈酒、波蘭産的96度伏特加呢?
您還真别說,這屆網友行動力超強的。
在網絡上一搜,一款被稱為“生命之水”的96度洋酒開始在各網絡平台頻頻露臉,銷售量增至往年58倍以上,俨然成為2020年繼雙黃連之後又一爆款。
作為一款小衆烈酒,隻有常年混迹酒吧的夜場青年才會在他媽拆開快遞,露出樸實無華的酒身時掩飾眼神中似是故人來的慌亂,并把躍躍欲試的親爹死死按在凳子上。
△某寶上火爆的“生命之水”/截圖
如果說雙黃連的走俏是一場鬧劇,那麼生命之水的火爆則完全是靠着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
閑在家裡的中國人在攻克了如何讓掃把立起來的物理問題以後,紛紛轉入化學試劑調配的新領域。誰能想到,買不到75度醫用酒精的中國人,無意中找到了生命之水的正确打開方式。
生命之水很多
酒精之王隻有一個
如果你之前有在國内電商平台上直接搜“生命之水”,會發現出現各種不同包裝的酒,甚至連種類都不一樣:
威士忌、白蘭地、朗姆酒、伏特加,都會被挂上生命之水的名字。
這是因為“生命之水”本來就不是一款酒的品牌名,或許是巧合,無論東歐還是西歐,歐洲人都愛給各自發明的蒸餾烈酒取名為“生命之水”。
△蒸餾烈酒都愛叫“生命之水”/圖蟲
這些酒的酒精度大多在40度至60度之間徘徊,也就是一到兩次壺式蒸餾可以達到的效果。
最近在中國走紅的這款“生命之水”,其實是一款名為“Spirytus Rektyfikowany”的波蘭産伏特加。
憑借着96度的酒精度常年霸占全球烈酒榜單第一名。
△“生命之水”Spirytus Rektyfikowany/wiki
但嚴格來說,這款“生命之水”已經遠遠超出了通常所說的烈酒的範疇了,讓它參加烈酒榜單的争奪就如同非要鄒市明和泰森搶金腰帶,實屬欺負人。
這款酒翻譯成中文非常簡單粗暴,就是精餾酒精,也叫中性酒精,相比于酒,這玩意兒更适合劃分到食用酒精的陣營裡。
這種烈酒的制造過程需要經過70次以上的傳統蒸餾工藝反複提純。
之所以把酒精度數定在96度并不是這個數字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它隻是一個四舍五入的大概度數。
因為當酒精度數達到95.5度時,酒就會變成水與乙醇的共沸混合物,沒辦法通過傳統蒸餾進一步提高度數了,換言之,這是傳統蒸餾方式理論上的酒精度極限了。
喜歡挑戰極限的酒廠其實也不止波蘭這一家,像美國生産的Golden Grain、Everclear、Gem Clear等品牌,酒精度均為95%。
不過從口感和上頭指數這塊兒,波蘭的這款生命之水還是拿捏的死死的。
波蘭“生命之水”的制造商是華沙的POLMOS,是當地的龍頭酒業集團,它家更為知名的品牌是野牛草伏特加。
POLMOS在蘇聯時期就是大型的國營企業了,鐵幕消散之後,它順勢就成為了遍布波蘭全國的酒業制造商。
之所以會制造這麼烈的酒,是因為在波蘭的傳統裡,食用酒精和醫用酒精的生産一直難解難分。
△波蘭鄉村的馬鈴薯田/圖蟲
熱帶、亞熱帶地區食用酒精的原料一般都是蔗糖,但由于二戰之後的冷戰局勢,東歐等國蔗糖原料匮乏,于是就地取材,使用馬鈴薯與谷類來生産酒精,這同時也是伏特加的原料。
一個生産線上,蒸餾次數少的,酒精含量低的就是飲用酒。蒸餾次數多的酒精含量高的就是酒精。
蘇聯時期,這類完全可以作為戰略物資的高濃度酒精是禁止出口的,外國人隻能在境内購買飲用。一直到 1987年,波蘭政府才正式準許對外銷售。
不是所有伏特加都姓俄羅斯
實際上,波蘭和俄羅斯都将伏特加視為本國的國酒。
在波蘭,伏特加被稱為wódka,在俄羅斯則是Vodka,兩個單詞都來自于斯拉夫語voda,即水的意思。
然而今天一說起伏特加,人們都會習慣性想起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烈的伏特加,同時還是伏特加主要生産國的波蘭,卻很少有機會為伏特加代言。
△波蘭/圖蟲
關于伏特加的起源,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于一份1405年的波蘭文件,那個時候伏特加的名字還是Gorzalka——燃燒。
強調辛辣和苦澀的味道,Gorzalka當時更多被使用在醫療領域,用以給傷口消毒。
1533年在俄羅斯首次提及這種消毒水,詳細介紹了商人從波蘭進口的醫療用途。在1534年,Stefan Falimierz在醫學手冊《論草藥及其效力》中再次記載了Gorzalka。
△二戰期間,也有人用Gorzalka消毒/wiki
在十八世紀以前,都沒有明确的證據證明,俄羅斯也有生産伏特加的傳統。
波蘭人認為,公元1772年,波蘭被分割成了俄國、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後,他們的蒸餾烈酒技術才開始流入俄羅斯。
雖然此前俄羅斯也使用蒸餾技術生産制酒,但這種家庭小作坊式的蒸餾與今天公認的蒸餾技術相差甚遠,無法提純出高濃度的烈酒。
也因此,俄羅斯的傳統酒精飲料應該是一種低度數的面包酒。
△俄羅斯人喝的酒/圖蟲
随着伏特加的傳入,俄羅斯人逐漸意識到這種烈酒的重要經濟價值,并開始通過一系列手段與伏特加深度捆綁。
1843年,俄羅斯人将伏特加的标準度數定在40度,言下之意就是,不符合這個标準的烈酒就不能叫伏特加。
随後,沙皇亞曆山大三世又宣布所有非伏特加烈酒在俄羅斯帝國都是非法的。
由于現代蒸餾的設備和技術都是家庭小作坊難以企及的,隻有少數貴族掌控着伏特加的生産渠道,所以該法令迅速确立了俄羅斯烈酒市場的完全壟斷。
△伏特加在俄羅斯是這樣流行開來的/圖蟲
蘇聯時期,俄羅斯人想把伏特加推廣給美國人,美國人卻認為伏特加并非俄羅斯的傳統酒,小兄弟波蘭更是拆台說俄羅斯人沒有資格使用伏特加這一名稱。
為了保證俄羅斯人擁有對于伏特加的最終解釋權,蘇聯政府安排了作家Viliyam Vasilievich Pokhlyobkin撰寫了《伏特加酒的曆史》一書,這本書聲稱俄羅斯人正式使用伏特加一詞比波蘭人早上幾十年。
盡管這一著作受到學術界激烈批評,但還是進一步鞏固了俄羅斯與伏特加的聯系。
直到今天,你要是在波蘭人面前提俄羅斯伏特加,他會告訴你,如果你是想清潔烤箱,那麼俄羅斯伏特加還不錯,如果你是要拿來喝,那麼必須選我們波蘭伏特加。
每一個生命之水的測評
都是災後現場
無論是從生命之水的曆史還是從它實際的威力來看,波蘭“生命之水”伏特加都不是給你拿來直接喝的。
即使是西伯利亞大陸上号稱對瓶吹伏特加的俄羅斯猛男,也很少硬剛這玩意兒。
隻有那些買不起别的酒又貪杯的流浪漢,才會用Spirytus解饞,拿生命換生命。中國媽媽們的打開方式除了費錢了點,基本沒毛病。
△酒精消毒/圖蟲
奈何天下第一烈酒的名頭總是吸引着各國的年輕人不斷作死,在視頻網站可以看到各種生命之水的測評視頻。
比較慫的博主會先做個醉蝦或者炙烤小強來試讀,不忍心傷害生靈的博主則會挺身而出,拿自己做人體實驗。
這些視頻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災後現場。管你是歐美人還是東亞人,随便你平時能喝幾斤幾兩,碰上生命之水,保證你穿越到第二天中午。
△不少國外博主都在嘗試這款“生命之水”,别輕易模仿/Youtube
看過《慶餘年》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男主角範閑的技能是霸道真氣,當生命之水順着你的喉管流過食道一步到胃,那就是被霸道真氣擊中的感覺,老霸道了。
尤其是那些喜歡一口酒一口煙的精神小夥,老藝術家在這裡勸你一句,疫情當前,就别給醫生和消防員添亂了。
别看生命之水在中國的電商網站上賣的挺好,平時看似玩很大的老外對它都非常謹慎。
饒是紐約州這種摩登都市,也是前幾年才批準銷售這款酒,政策放開不久就有喝大了的弟弟給當地報紙打電話求救,說自己被一群太陽神包圍了,現在正排隊挨個兒抽他。
在澳大利亞、英國等地,也都有要求禁止銷售這款酒的呼聲,曾有18歲的澳洲女生吹了一瓶生命之水後酒精中毒死亡,亞馬遜還因此緊急從網站上将這款酒下架。
看到這些新聞的波蘭人估計心情複雜,原本以為這麼莽的隻有隔壁毛熊,大意了。
其實這款生命之水也不是不能喝,生命之水作為基酒來調配雞尾酒是非常百搭的。
很有名的血腥瑪麗就是用它當基酒的,你還可以将長島冰茶裡的普通伏特加換成生命之水,瞬間變身廣島冰茶。
如果你實在是忍不住好奇心想直接喝也行,就是記得别吃太多飯,免得浪費糧食。
△血腥瑪麗/圖蟲
酒的曆史,可以說同時也是禁酒的曆史。
人總是習慣于把種種禍事怪到酒身上,然而論純粹,酒要比人強上許多。正如上世紀50年代,美國人斯威特在禁酒令期間發表的《威士忌演講》中所說:
“你們說的威士忌如果是魔鬼的釀造、有毒的瘟疫、血腥的怪物,它玷污純真、廢黜理性、摧毀家庭,帶來苦難和貧窮,把面包從孩子們的嘴邊奪走;
如果它令虔誠的男女抛棄公義和體面的生活,一頭栽進羞辱、絕望、無恥和無助的深淵,那麼我當然反對它。
但如果你們說的威士忌是談話的潤滑油,哲學之酒,聚會時它在人們的心中唱歌,把笑容帶到臉上,把暖流帶進眼眶;
如果你們說的是聖誕節的歡樂氣氛,說的是老紳士在凜冽的清晨給自己帶來的春天,是人們放大歡樂,忘記哪怕僅僅一會兒痛苦悲傷的工具。
它給人們帶來數不清的财富,這些錢用來照料跛腳的孩子、盲人、聾子、傻子和年邁老人,修建高速公路、醫院和學校,那麼我當然贊同它。這就是我的立場,我不會後退,也不會妥協”。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讨論】
你對用“生命之水”消毒怎麼看?
【今日作者】
曹徙南
編輯 | 二叔公
排版 | Gloria
原文首發于《新周刊》旗下公衆号“九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