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玄奘的曆史功過

玄奘的曆史功過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07 07:06:14

  唐高宗顯慶元年(655)十二月,57歲的三藏法師玄奘一病不起,他當時住在皇宮凝雲殿西閣。

  此時的大唐江山早已換了主人,太宗李世民在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駕崩,太子李治繼位當上了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以長孫無忌、褚遂良、丁志甯等人為首的“舊臣集團”,自然遭到了李治的極力打壓。

  而另一方面,14歲入宮成為“才人”的武則天,在永徽六年(655)的“廢王立武”事件中取得勝利,被高宗李治正式冊封為了皇後。武則天的勝利,标志着長孫無忌等人的全面失敗,唐太宗李世民的時代就此終結。

  由此,擺在玄奘面前的是極大的難題,他必須要在錯綜複雜的勢力中做出選擇——玄奘站在了李治這一邊。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1)

  然而,李治卻并未像玄奘所想象的那樣,與太宗李世民一般大力扶植佛教。相反,尚樂奉禦呂才這一小小的五品官,成為了李治打壓佛教的“馬前卒”,在永徽六年(655)對天下僧衆之首玄奘橫加指責。

  玄奘深知這是一個陷阱,一直都不予理睬。然而,玄奘弟子慧立不谙世事,找到了宰相丁志甯評理。事态由此擴大,李治下旨令玄奘與呂才公開辯論,引發了儒佛兩家的輿論大戰。

  玄奘三藏非常輕松就赢得了辯論,但心内卻如同明鏡一般,他深知自己不是李治的對手。

  “佛法恐怕難以興盛了!”

  果然,不久後慈恩寺譯場就被李治派人監管,而玄奘也被召進宮中“相伴左右”。入住皇宮凝雲殿後的玄奘憂心忡忡,很快就生了一場大病,而擺在眼前的道路卻更為艱難。

  此事的來龍去脈究竟如何?一代高僧玄奘晚年為何卷入政治鬥争?他的最終結果又是怎麼?欲知此事,且待庵主為您娓娓道來。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2)

  玄奘畫像(也并非本人)

  大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十月,中國佛教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著名的長安大慈恩寺建成了。

  在這裡要澄清的是,雖然當時唐太宗李世民還活着,并且寫下了著名的《三藏聖教序》。但是,大慈恩寺并非是李世民主導建造的,而是當時的太子李治。隻不過,很多人受《西遊記》的影響,認為慈恩寺是李世民敕令建造的。

  營慈恩寺,漸冀向功,輪奂将成,僧徒尚阙。伏奉敕旨,度三百僧,别請五十大德,同奉神居,降臨行道。其新建道場,宜名大慈恩寺。别造翻經院,虹梁藻井,丹青雲氣,瓊礎銅沓,金環花鋪,并加殊麗。令法師移就翻譯,仍綱維寺任。

  太子李治下達了《建大慈恩寺令》,目的是為了追念自己的生母文德皇後長孫氏,同時也有政治上的考量。

  李世民當時已經行将就木,他的身體狀況非常差,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因此,晚年的太宗愈發笃信佛教,經常召見玄奘為其講經說法以求福報。

  因為《西遊記》這部小說的影響實在太大,所以真正的曆史事實都被掩蓋了。其實,李世民與玄奘相處的時間并不長,隻有短短不到5年而已。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3)

  《西遊記》中的唐僧,被塑造成了唯唯諾諾的書生

  玄奘三藏貞觀元年(627)長安出發,“冒越憲章,涉遍流沙”,前往天竺取經行程五萬餘裡。他回到長安的時候,已經是貞觀十九年(645)正月,在此之前,玄奘還特意在于阗地區停留了半年左右,讓弟子給太宗上表請求原諒。

  所以,小說影視中的“禦弟”、“通關文牒”、“唐王之命”等等說法,統統都是吳承恩杜撰的。玄奘的确與一位皇帝結為兄弟,但那是高昌國的皇帝,他取經回來的時候,高昌國已經被大唐滅掉了。

  而李世民對佛教的态度,其實分為前後兩個階段,他并不是一開始就接受并尊奉的

  玄奘回國之初,李世民并未表現出對佛教過多的尊奉,隻是看中玄奘對西域以及天竺諸國的遊曆經驗。

  什麼意思呢?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沒有人去過如此遙遠的地方,唐朝人的世界觀随着玄奘的到來,被極大地沖擊了。直到這個私自出境的和尚回到長安,人們才知道,原來世界如此廣闊,在大唐之外還有如此衆多的國度。

  空口無憑,玄奘三藏是留下了證據的,它就是《大唐西域記》。

  回國之後的玄奘,在李世民的請求下,口述(弟子辯機筆錄)出《大唐西域記》,它也是小說《西遊記》的藍本。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4)

  “禦弟哥哥”其實不存在,玄奘是高昌國王的“禦弟”,不是李世民的“禦弟”

  有人或許會問,“如何斷定不是玄奘胡編亂造的呢?”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證據可以說非常多。

  第一,玄奘的事迹和聲明早就在西域諸國流傳開來,他還沒有回國長安百姓就翹首以盼;

  第二,玄奘帶回了大量原版梵文佛經,同時還帶來了北天竺戒日王的友好書信;

  不過,李世民當時厚待玄奘,也僅僅是出于政治考量。他數次要求玄奘還俗做官,但是遭到了拒絕,于是便為其組建了弘福寺譯場翻譯經文。不久後,李世民要求玄奘将《道德經》翻譯成梵文,由王玄策出使天竺時帶過去,除了這部經典外,還有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

  唐太宗在貞觀二十二年(648)以後,察覺到自己身體上的變化,才逐漸地信奉佛教。标志性事件就是,他親自撰寫了《大唐三藏聖教序》且刊印後全國發布,太子李治也撰寫了《述聖記》。

  太宗下诏:京城天下諸州寺宜各度五人,弘福寺宜度五十人,共計度僧尼一萬八千五百餘人。

  在生命中的最後兩年裡,李世民對玄奘和佛教愈發重視,讓太子李治拜他為老師(伴駕玉華宮)。同時,玄奘擔任了新落成的大慈恩寺的“上座”,從政治上确認了他“群僧之首”的身份。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5)

  大唐西域記

  貞觀二十三年(649)正月,李世民重病不能自理,命令皇太子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

  “朕共法師相逢恨晚,未能廣興佛事。”

  同年四月,一生殺戮過重的李世民噩夢連連,他經常想起“玄武門之變”手足相殘的事情。人總是怕死的,帝王也不能逃過此劫,身體越來越差的李世民想找一個寄托。于是,他就将玄奘召進宮中“伴駕”,每日聽其講經說法。

  五月二十六日,一代文治武功的皇帝李世民,在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駕崩。他的離去,預示着李唐王朝将迎來重新洗牌的時刻,剛剛得到官方推崇的佛教又面臨重大挑戰。

  “玄奘不是李治的老師嗎?怎麼還會面臨挑戰呢?”

  王權與神權在華夏一直是不相容的,後者從未對前者産生過壓倒性的影響,始終依附在其羽翼下生存。所謂的“老師”、“國師”、“上座”等種種身份,其實都不過是帝王喜好的産物,它們是無根的浮萍。

  李治在做皇太子時對玄奘尊崇,是因為李世民尊崇這個和尚,他有極高的政治價值。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6)

  大慈恩寺

  “做了皇太子,不就等于做了皇帝嗎?”

  其實不然,李治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在做皇太子之前不過是晉王,當時的皇太子是其同母所生的李承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内,李治都備受冷落,李世民晚年非常寵愛第四子李泰(同樣是文德皇後所生)。

  皇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争寵,糾集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密謀逼宮,事情敗露後被廢。而魏王李泰又沉不住氣,恫吓自己的胞弟李治,結果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李治将此事告知李世民,最終太宗下定決心,立他為皇太子。”

  因為這件事情不光彩也不符合禮制,所以李世民還特意演了一出戲,在兩儀殿帶着李治上朝,當着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的面要“拔劍自刎”。長孫無忌出面阻攔,表示晉王李治能夠勝任王儲之位,于是同年四月七日,太宗下诏正式宣布此事。

  所以各位應當知道,李治的皇太子之位,得來并非那麼容易。但是,這裡面又有玄奘什麼事情呢?當然有,李治能夠順利登基,玄奘也是出了很大力氣的。

  玄奘回國初期,房玄齡、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幫了他很大的忙,這才使其譯經弘法的事業得以進展。這些人本身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同時又極為仰慕玄奘的才華,而且與他或多或少有過親密接觸。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7)

  長孫無忌(清人繪)

  比如,玄奘回國時太宗征讨遼東,負責接待他的就是房玄齡。後來其奉诏在弘福寺譯經,房玄齡又奉命負責這些僧人的後勤,他與玄奘的接觸最早也最多。而長孫無忌看到玄奘譯出的《瑜伽師地論》後,極為贊歎他的才識,在皇帝身邊數次替其美言。

  此外,褚遂良數次為寺廟撰寫碑文,他還曾經參與協調長安城中規模宏大的“抄經工作”。

  “朝中有人好做事”,這是亘古不變的遊戲規則,玄奘能在後來得到太宗重視,與這些重臣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而反過來,得到帝王重視的僧人玄奘,也成為了朝中忠臣謀求自身利益的政治資本。

  長孫無忌是李承乾、李泰、李治等人的親娘舅,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外甥能繼承大統。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長孫無忌被列在首位,他直接參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心腹大臣。

  相比另外兩個外甥,李治可謂是隐藏得非常深,連長孫無忌都看走了眼。他之所以鼎力支持李治,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覺得這個外甥“好拿捏”。作為外戚集團與關隴集團的首席代表,長孫無忌必然不希望強悍的君主上台,“好拿捏”的李治就是最佳人選。

  要大力推舉李治做皇太子,并且确保其地位無虞,長孫無忌自己出面肯定是不行的。這個時候,就輪到“方外人”玄奘上場了。

  長孫無忌找到玄奘,希望他能為李治“美言”幾句,答應他日後相助其譯經弘揚佛法。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8)

  淩煙閣

  好,寫到這裡庵主恐怕要挨罵了,因為玄奘三藏在佛教上的地位很高,而佛教高僧似乎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這樣的高僧,怎麼會卷入政治鬥争呢?但曆史的真相往往非常殘酷,它會擊碎大衆所想象的一切幻境。

  各位試想一下,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一位僧人穿行五萬餘裡,途徑數十個大大小小的邦國後取經歸來,他本身就不可能是普通人。

  而且,佛門中的高僧并非大衆所想象的模樣,隻要念念經就可以了。他們要想讓佛法在中土流布,勢必要在政治、經濟、輿論等方方面面努力,否則的話,佛教也不可能在中土赓續兩千多年經久不息。

  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格局要大一些,眼界要寬一些。

  事實上,參與政治的高僧遠不止玄奘一人,比如東晉時期的襄陽道安、廬山慧遠,都是遊走于僧俗兩界的絕頂高手。他們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推動了佛教中國化的曆程,使其不斷地融合适應中原的土壤,在此處深深地紮根。

  玄奘本身不想參與政治,但他沒有辦法不參與。

  “自朱雀至弘福十餘裡,傾都士女,夾道鱗次......京邑僧衆,競列幢帳,助運莊嚴。四部喧嘩,又倍初至。……緻使京都五日,四民廢業,七衆歸承。當此一期,傾仰之高,終古罕類也。”

  從天竺回來的時候,玄奘受到了長安百姓的熱烈歡迎,他和李世民都吓壞了。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9)

  玄奘西行圖

  于是,玄奘躲到驿館中不出來,直到太宗從遼東回來後召見他。皇帝讓他做官,而且許諾地位不比房玄齡低,但玄奘不同意,說自己想去少林寺譯經。

  李世民一聽更吓壞了,說嵩山那個地方遠離長安,您這樣的人怎麼能去那裡孤獨終老呢?

  言外之意就是,你本來就是偷渡出境的和尚,現在名氣又這麼大。讓你去遠離朝廷管轄的嵩山,不等于縱虎歸山了嗎?所以,此後又數次請求他還俗做官,失敗後隻能将其安置在長安弘福寺譯經。

  所以說很多事情,是由不得個人的。面對長孫無忌後來的請求,玄奘自然也是答應了,他幫助李治鞏固了太子的地位。

  第一,太宗晚年時常生病,玄奘就讓李治協助自己寫經,為皇帝祈福以表忠孝;

  第二,李治拜了玄奘為老師,玄奘時常在皇帝面前稱贊他“忠厚溫良”;

  這兩條都非常管用,無論對誰都一樣。人到了老年,心理狀态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即便是李世民這樣的帝王也不例外。他現在對功業不再孜孜以求,對繼承人的要求,也無非就是“孝順、聽話、忠厚、老實”,曆史上無數例子都是如此。

  自然,李治和長孫無忌也“投桃報李”,對玄奘的弘法譯經給予了極大幫助。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10)

  高宗李治

  大慈恩寺是一個例子,後來建造的大雁塔也是一個例子,建寺、造塔、譯經都是需要大筆經費的,沒有國家的支持根本無法實現。不過好景不長,高宗李治是“扮豬吃老虎”的人,事實證明李世民、長孫無忌等人都看走了眼,他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老實。

  “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花蓋飛團影,幡虹曳曲陰。

  绮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

  寥廓煙雲表,超然物外心。”

  大慈恩寺建成之後,李治還寫過這樣一首詩,可這也僅僅是詩罷了。高宗李治絲毫都不“超然物外”,他是有着宏圖壯志的帝王,而且在曆史上的評價非常高。

  所以,評價曆史用“好人”、“壞人”這樣的字眼,都是比較荒謬的。真實的曆史,就是在矛盾與利益的摩擦中前行,道德評判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李治做皇太子的時候,長孫無忌幫了他不少忙,從倫理上講又是他的親娘舅。按照一般的邏輯,那高宗李治應當對長孫無忌等人感恩戴德才對,可事實截然相反。長孫無忌既是關隴集團的利益代言人,又是外戚集團的利益代言人,同時還是李世民欽點的“托孤大臣”。

  這對皇帝來說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束縛與威脅,是必須要鏟除的阻礙。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11)

  玄奘與大雁塔

  因而,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為首的“舊臣集團”,遭到了高宗李治的打擊。而原本是方外之人的玄奘,也被歸入到“舊臣集團”當中,他悲慘的晚年也就由此開始了。

  長孫無忌這個人的确肆無忌憚,在李治登基之初飛揚跋扈,構陷殺害了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母親為隋炀帝之女)。一個大臣,殺死了皇室宗親,而且還是皇帝的兄弟,這就是赤裸裸的挑釁。

  這件事情使得李治下定決心,他要将權力完全掌握在皇室手中,除掉長孫無忌等權臣。在這種背景之下,武則天登了曆史舞台,她借助外戚權臣與李唐王室之間的仇隙,成功地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扶持上位的王皇後扳倒。

  《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說武則天掐死親生女兒安定公主後,嫁禍給王皇後博得出位,不過此事一直存在争議。

  總而言之,中書舍人李義府瞄準這一時機,向李治上表“廢王立武”。許敬宗、崔義玄等重臣也見機行事,紛紛表示支持立武則天為皇後。從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武則天高超的政治手腕,這個女人果真不尋常。

  後來元老李勣一錘定音,說:“這是皇帝自己的家事,做臣子的有什麼好議論的呢?”由此,王皇後被貶為庶民,父母兄弟全部削去官職流放嶺南,武則天被正式冊封為新皇後。

  宰相褚遂良首先被貶(655年),因為他隻是大臣,沒有長孫無忌那樣的背景。四年後,長孫無忌集團被徹底扳倒,他與丁志甯、韓瑗等人被貶官流放。其中,長孫無忌到黔州後被袁公瑜逼迫自缢身亡,罰沒家産後全部親屬流放嶺南為奴。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12)

  女皇武則天

  這是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等人的結局,而另一邊玄奘的結局也非常不好。

  永徽六年(655),尚樂奉禦呂才這個小小的五品官,對玄奘新譯出的《因明論》、《理門論》大放厥詞。玄奘三藏親眼目睹了朝中風雲突變,他所能倚仗的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自顧不暇,此時沉默就是最好的應對辦法。

  呂才隻不過是一枚棋子,高宗李治才是真正的指揮者,玄奘能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嗎?

  于是,他對種種非議都置若罔聞,即便呂才公開發表了很多侮辱性言論。事實上,高宗李治對玄奘和佛教也沒什麼太大的怨念,隻不過他與長孫集團過于親近,導緻皇帝的警惕和疏遠罷了。

  要說打壓,根本就無從說起,此時不過是試探罷了。

  如果玄奘不回應,那便一點問題都沒有,畢竟他一個僧人無法攪動太大風波。然而,玄奘的弟子慧立看不破這一切,氣沖沖地跑去找宰相丁志甯評理,這一下就引起了高宗李治的警覺。

  皇帝要敲打敲打你,結果你還不服不忿!

  于是,李治當場下旨令呂才與玄奘公開辯論,這就是明擺着要挑動争端。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呂才質疑的是佛經翻譯的内容,這涉及到了玄奘根本的原則。他之所以後半生在政治中斡旋,無非就是為了譯經弘法,此外别無他求。

  如果不辯論,那随便呂才說什麼都好。可是一旦要辯論,那肯定不能輸,否則就動搖了佛法的根基。而且,這場辯論根本毫無懸念,必然是玄奘勝出。呂才輸了,他的任務也完成了,面帶微笑地離開。

  玄奘的曆史功過(玄奘晚年被五品小官指責)(13)

  影視劇中的唐僧

  而京師卻被攪得不得安甯,因為呂才代表的是儒家讀書人,這件事一下子就引發佛家和儒家的對立。同時,道教本來就對皇帝崇佛不滿,現在機會來了,便在旁邊大肆煽風點火。好了,高宗李治的目的達到了,他此時可以名正言順地打壓玄奘。

  玄奘辯論勝利後精神不振,很快就生病了,他知道佛法恐怕難以興盛起來。

  果然,高宗李治不久後就下诏,派人監管長安慈恩寺譯場,并且進入皇宮中“伴駕”。

  表面上說是“伴駕”,實際上就是暫時“軟禁”,隻允許他帶五名弟子進入宮中。在宮中療養的玄奘已經57歲了,他的心情相當苦悶,這種難以言表的悲戚使其身體日益衰敗。

  不過,玄奘并未完全絕望,因為高宗李治并未完全打壓佛教。兩人真正意義上的交惡,還要從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說去,她就是被立為皇後不久的武則天。

  那麼,玄奘如何與武則天産生關聯呢?他其後又有什麼遭遇?先賣個關子,庵主放在下一章講述。

  本文由“池光雪庵”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