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虎山
甜菜種植,糖廠的“第一生産車間”
18世紀以前,甘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也是唯一的大面積種植和量産糖的原料,人類與它打了3000多年交道。
1747 年,德國科學家首先發現地中海沿岸人用來食用根和葉的甜菜含有蔗糖。
1799年,德國科學家阿哈德發表論文,宣告甜菜可以用來制糖。自此,甜菜糖成為人類新的食用糖源,甘蔗糖數千年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
1905年,波蘭人在黑龍江阿城建起了我國第一座甜菜機制糖廠,因而甜菜也在我國大面積種植。
截止1995年,我國共有甜菜機制糖廠119家,其中有10家以上糖廠的省區是黑龍江31家,内蒙18家,新疆15家,河北12家,山東11家,從數量上占了三分之二還強。
甯夏在1970年以前,有少量甜菜種植,主要是用來食用和飼用。自銀川糖廠建成投産後,在灌區開始大面積種植甜菜。
銀川糖廠建廠初期一年隻能收到一萬多噸甜菜原料,榨期隻有15一20天,嚴重制約了生産能力的發揮和經濟效益的産生。甜菜産量的多少,含糖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着糖廠的經濟效益。銀川糖廠高度重視原料基地的建設,把甜菜種植作為“第一生産車間”來抓。
為此,建立了甜菜科研技術機構和甜菜收購管理站。1958年10月,銀川糖廠建廠的同時,就成立了甜菜試驗站。
1971一1973年,甜菜試驗站培育成功的“甯甜301”甜菜新品種,比早先培育出的“六盤山一号”增産24.96%,在甯夏種植面積達120萬畝左右,并推廣到甘肅、内蒙、新疆等地。1981年獲國家農墾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銀川糖廠甜菜試驗站于1985年5月更名為“甯夏甜菜糖業研究所”,段興堂任所長、黨支部書記。1992年至2000年期間,張雷、陳忠、孫玉斌先後擔任過所長,黨支部書記。
研究所一貫堅持走引進與培育相結合的路子,先後引進培育了“蘇墾8312”、“甯甜單優1号”、“甯甜單優2号”甜菜品種。
1990一1998年,甜菜研究所和農墾科研所的甜菜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病蟲防治、甜菜挖掘機等8項科研成果獲得自治區政府獎勵。
銀川糖廠在全區農村和農場建立了20多個甜菜收購服務站,配有100多名技術和管理人員,常年堅持在種植一線,為農民、農工免費舉辦甜菜種植培訓班,為種植戶提供優惠的種子和化肥,實行超産、超含糖量的獎勵辦法,及時兌付甜菜款。
1991年,全區甜菜種植面積達到29萬畝,占灌區總耕地面積6.4%,平均畝産2.34噸。含糖量在14%一17%之間,最高達到18.64%,名列全國前茅。收購價由自治區物價局統一定價。
農墾系統在糖廠生産期間,始終把甜菜列為糧食、油料之後的重點作物種植項目,每年甜菜種植面積穩定在2萬畝以上,1991年達到3.25萬畝。
連湖農場在1983年曾創下1050畝連片種植甜菜平均畝産達4028.5公斤的紀錄。
銀川糖廠為增加原料種植面積,還将甜菜種植基地延伸到固海揚水灌區的同心、海原、固原山區三縣。從1970到2000年的30年中,農村和農墾的甜菜種植戶,在甜菜種植中付出了辛勞,但也增加了經濟收入。糖廠不但保障了市場供給,增加了效益,并成為自治區納稅大戶,實現了多赢的目标。
市場變化 經營維艱 停業破産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内甜菜制糖業進入全面衰退期,夕陽西下,輝煌不再。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業、行業内在原因,有經濟體制轉變帶來的震蕩,也有國家意志和領導決策的貫徹執行。
到九十年代中期,全國甜菜糖廠岀現了全行業虧損局面,大多處于停産半停産狀态,部分企業宣布破産。
中國百年老廠黑龍江阿城糖廠、哈爾濱糖廠于1998年雙雙宣告破産。
甯夏三座糖廠的制糖主業,因甜菜種植面積和産量不能滿足生産需求,岀現了争搶原料、相互擡價的局面。
“蘿蔔賣快了不洗泥”,緻使農戶不按技術要求規範種植和管理,甜菜産量和含糖量下降,造成糖廠生産成本加大。加之糖價下跌、銷路不暢,産品積壓,生産經營步履維艱。
銀川糖廠1990至2000年,制糖主業雖盈利年分多于虧損年分,但在經營上總體陷入了虧損局面。
平羅糖廠,從建廠到停産的十多個生産期盈利少虧損多,整體虧損。青銅峽糖廠生不逢時,從廠子建成開始就因原料短缺而不能發揮生産潛能,投産的八個生産期無一盈利。
1996年10月3日,自治區政府決定将平羅糖廠、青銅峽糖廠和甯夏甜菜糖業研究所整建制劃歸農墾局,與銀川糖廠一起組建新的制糖企業集團,試圖重整旗鼓,走出困境。
90年代平羅糖廠化驗室
農墾局接收了兩個糖廠後,整合墾區的糖業和酒業資源,成立了“甯夏西夏糖酒工業(集團)公司”,下轄三個糖廠,四個啤酒廠,一個甜菜研究所。并設立了“甯夏糖業原料公司”,原料公司下設川區、山區、墾區、周邊地區四個原料分公司。實行原料的統一管理、開發種植、收購調配及技術服務,以解決甜菜種植面積萎縮,品質下降,相互争搶,擡高價格等方面的問題和矛盾。
糖酒工業總公司 在調整制糖主業的同時,還千方百計發揮三個糖廠的生産潛力,擴大啤酒、酒精、番茄醬、顆粒粕的生産能力,以此保證職工收入,穩定企業局面。
雖然想盡辦法、挖盡潛力,但受進口糖的沖擊、糖精的替代、甘蔗糖的低成本競争,甜菜糖不但優勢全無,而且出現“成本倒挂”即成品糖岀廠價低于成本價的現象,生産越多虧損越大,處于“生産找死,不生産等死”的兩難境地,加之銀行貸款和債務包衭沉重,資不抵債,無法繼續生産。
平羅糖廠、青銅峽糖廠經全國企業兼并破産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批準,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先後宣布依法破産。
平羅糖廠于1998年10月27日宣告破産。破産清算結束後,資産公開拍賣,無人競買,經協商甯夏大榮實業公司岀資收購了該廠破産資産。
青銅峽糖廠于2000年7月27日依法宣告破産,經協商甯夏吳忠興伊投資發展公司出資收購了該廠破産資産。
平羅糖廠和青銅峽糖廠的子弟學校與福利設施等非破産财産,自治區政府決定分别移交給平羅縣政府和青銅峽市政府。
1999年,自治區政府同意銀川糖廠實行貸轉股,繼續保留生産。但中央有關部門領導明确指出,北方糖廠停業破産是國家經濟調整的總體要求,必須服從。于是将銀川糖廠、銀川啤酒廠分離,破産糖廠,搞活啤酒廠。
2000年7月27日經全國企業兼并破産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批準,自治區高級法院裁定,銀川糖廠依法破産。
經協議由分離後的銀川啤酒廠收購銀川糖廠破産資産,接收管理該廠生活福利區,并負責安置銀川糖廠職工。
三個糖廠宣布破産時,在全區引起很大反響,尤其是糖廠工人難以接受,情緒很不穩定。農墾局體制改革辦公室、三個糖廠的黨委和破産清算小組在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的同時,積極落實有關補償政策,盡可能解決工人在停産和破産期間的實際困難及生活出路問題。工人理解糖廠破産是行業産能過剩的結果,是國家産業政策調整的要求。服從大局,買斷工齡,走向社會,謀求新的生活之路。
甯夏的三座糖廠,在為自治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過甜蜜,讓甜菜種植戶收獲過喜悅;使制糖人感到過驕傲,但這些隻能成為揮之不去的記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