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淄博,那一定是鐵漢柔情。3000年齊風古韻的綿延,大氣、豪爽是這座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而細膩、包容,則是她骨子裡的氣韻。
淄博的美食也同樣,看似粗犷豪放、不拘一格,實在卻暗含了細膩的心思和精細的烹調。當“地道”這個詞中的“道”字讀輕聲時,它便成為了一種發自内心的贊美。
7月12日,CCTV-4《美食中國》系列片“地道風味”聚焦地道淄博菜,節目用4種美食,向觀衆解答了淄博人對精細烹調的理解和堅持,也讓觀衆感歎,“淄”味是真的地道!
博山豆腐箱
淄博地處山東腹地,氣候溫潤,為各類食材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這裡不僅是各類食材的沃土,也是齊文化的發祥地,儒家“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的思想,已綿延數千年,精緻講究,是淄博人的飲食信條,他們總能用精妙的刀工,讓尋常食材煥發光彩。
豆腐箱,淄博人年節宴席必吃的一道菜,也是各大飯店點單率最高之一,被稱為淄博第一菜。
讓柔軟的豆腐改頭換面,成為堅挺有形的“箱子”,這需要一把小刀的加持。酸漿豆腐,質地彈韌,隻有它才是制作豆腐箱的最佳原料。長方形的豆腐入油定型,然後刀尖插入箱體,順勢而行,掏空内部,每一面都薄厚一緻,箱體堅挺有形,卻又有足夠的空間,手穩、刀準,方見功力。
而餡料的炒制,才是發揮創意的時刻,食材可以按照喜好随意搭配,豐儉由人、滋味百變。打開豆腐箱的蓋子,内部是豐滿的餡料,更有開箱見寶的好意頭。淄博人對美食的追求,讓一塊普通的豆腐,成為宴席上當之無愧的主角。
八寶葫蘆雞
在淄博的烹饪界,精湛的刀工是立身之本,而食材的精細搭配,則是廚師的進階之路。
八寶葫蘆雞,形似葫蘆,取福祿雙全的美意。八寶葫蘆雞裡有豐富的餡料,八寶為:五花肉、竹筍、幹貝、蝦仁、海參、竹荪、口蘑、魚肚。但若想真正釋放“八寶”的鮮,還需要一隻雞來做鮮味十足的容器。
一隻雞,120塊骨頭,要想把雞做得形似葫蘆,就需要在不破壞雞的外形前提下,完成整雞去骨。所有的工作必須通過雞頸處6厘米長的開口完成,即使經驗豐富的廚師也必須小心翼翼,稍不留神,雞皮破損,前功盡棄,下刀的力道、深淺、角度,全憑多年積累的手感。
爆炒腰花 淄博人覺得,最能體現火候,是爆炒腰花。在淄博,沒有一位掌勺的大廚,敢放松警惕。經驗豐富的老饕們,僅憑一道爆炒腰花,就能品鑒廚師的水平。
新鮮的豬腰,從中間剖開,去掉腥膻的筋膜組織,打麥穗花刀。這一步,需要十足的耐心與細心,花刀打得好,才能保證豬腰下鍋時,受熱均勻。雙爆,是成功的秘訣。
一遇熱油,腰花表面的水分迅速蒸發,焦化定型,三秒出鍋,這是爆炒腰花的第一爆。
姜蒜爆香,一勺久經曆練的小米醋入鍋,醋酸和水分迅速蒸發,留下若有似無的酸味和更加濃郁的醋香,這是爆炒腰花的第二爆。
青椒、木耳、花菜,葷素搭配;黃瓜清香、西紅柿酸甜,增加複合的味道。提前滑制好的腰花再次入鍋,大火翻炒,由生轉熟的刹那,脆嫩柔滑、口感絕佳,酸香鹹鮮,各得其妙。
白蜜食
淄博人始終保持着對家鄉老味的熱愛,堅守對古老技藝的傳承。甯可居無所,不可食無面。饅頭、蒸包、燒餅、油條,這些面食幾乎撐起來山東人的餐桌。但對于淄博人來說,面食遠不止果腹主食那麼簡單,精緻的面點,也是淄博人面食裡的儀式感。
白蜜食,還有個形象的名字叫蜜千張。潔白透亮,入口蓬松綿軟,甜而不膩。
500克面,250克油制成油酥。雞蛋,增加韌性,制成面皮。當面皮包裹油酥,兩種質地迥異的面團合二為一。一個蜜食九層酥,走錘出場,意味着塑形開始。折疊、展開、再折疊,力道精準,成品方能有清晰的層次。
一雙巧手,翻折出花形。入鍋,面劑在油溫的激發下逐漸舒展,低溫能保持面團雪白的本色。此時,當一絲甜蜜來點亮,淄博人鐘愛的一口甜蜜,成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