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到底是哪一年生的

孔子到底是哪一年生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7 19:32:33

翻司馬遷先生《史記》之《孔子世家》,疑問重重。

結合《論語》及其它史料,試着理清幾個疑問。

孔子是野合而生?

“纥與顔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本是普通平常的一句,但因涉及到聖人,曆代學問家便有衆多說法,本着“為尊者諱”之宗旨,苦心孤詣地摳字眼兒。其實大可不必,“野合”就是“野合”,沒必要歪解或曲解。如果真有必要解釋,司馬遷不會一筆帶過,他必然會做些解釋。

有人說野合是不合禮儀的男女結合,當時叔梁纥已經六十四歲,而顔征在是未成年少女,二人結婚不合禮儀;

有人把野合解釋為一種祈禱儀式;

等等。

司馬遷寫《史記》,材料來源有二:一是查史料,一是遊曆各地,從民間搜集資料。我的意思是,“野合而生”這個說法,極有可能是從曲阜當地采訪所得,偉大人物一般都會有傳奇性,當地人也樂意将“野合”這個“獨家線索”提供給司馬遷,不過是為偉人添了一抹傳奇色彩而已。(這也隻是一種猜測)。

關于一些偉人的出生,司馬遷本人也很困惑,他曾借褚先生之口說:詩言契生于卵,後稷人迹者,欲見其有天命精誠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須人而生,奈何無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無父,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故兩言之。

有種說法叫“聖人皆無父”,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解釋:一是說聖人是上天所生,與神話、天相牽連緊密,不需要普通人父親;二是說聖人成為聖人,需要曆經磨難,“失父”是磨難的一環,孔、孟皆是如此。

孔子到底是哪一年生的(孔子到底是怎麼出生的)1

史記有一章《孔子世家》

孔子是聖人之後?

《孔子世家》載: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老孟告訴兒子,孔子是聖人後代,一定要拜孔子為師,學習禮樂。

孔子的先祖中有兩位可稱聖人,一位弗父何,一位是正考父。

十世祖弗父何有機會做宋國國君,但他不與叔父争國君,還有一次是讓位于弟弟;正考父是孔子七世祖,曾輔佐宋國三位國君,位高權重,但他謙恭儉仆,從不自滿。

品行高尚,是為聖人。說孔子是聖人之後也沒問題。

孔子的學問從何而來?

沒有一個人的學問憑空而來,但從現存史料看,并沒有提供孔子的清晰的師承關系。

和孔子同時代的衛國人公孫朝也有這個疑問,他曾問過子貢。

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公孫朝:“仲尼的學問是從哪裡學的?”

子貢說:“文王武王之道,并未失傳,還留存在人們中間。賢能的人掌握了核心,不賢能的人隻記住細枝末節。文王武王之道是無處不在的,老師從哪兒不能學呢?而且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師呢?”

綜合零碎的資料,大約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一,天賦異秉,學霸體質;二,四處拜師,廣學博取,雜采衆家之長;三,時刻不忘學習,終生學習,非常勤奮。

夫子很謙虛,強調自己不是生而知之,是“學而知之”——從《論語》中到處充斥着與“學”相關的警句略見一斑。

但夫子的天賦是不容忽視的,童年時嬉戲,“常陳俎豆”,學習禮儀知識。

夫子自道:吾十五有志于學,十五歲就将“學”作為終生志業,到三十歲做到“而立”,四十歲做到“不惑”。

夫子向各界人士學習,他強調“三人行必有吾師,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他向老聃問禮,向苌弘訪樂,向郯子問官,向師襄學琴,等等,連七歲的項橐也是他的學習對象。

孔子“學無常師”,但依然可以成為“萬世師表”,這說明,人隻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依然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孔子到底是哪一年生的(孔子到底是怎麼出生的)2

萬世師表

孔子最愛的學生是誰?

孔夫子門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關于他最愛的弟子,争論頗多。

可能是顔回,看論語,夫子誇顔回最多,随便舉三例:

一,“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顔回可以長時間不違背仁的原則,别人則隻能在短時間内做到仁罷了。)

二,“一箪食,一飄飲,回也不改其樂”,(顔回一心求道,物質條件的艱苦并不能改變他求道的心。)

三,“天喪予!天喪予!”,(顔回死了,這可要了我的老命啊!)

夫子把顔回看成傳承人無疑,簡直把他誇成一朵花兒,他是發自内心地喜歡這個學生。

我覺得也有可能是子路,先看楊绛先生的一段評論:

孔子最愛重顔淵,卻偏寵子路。錢鐘書曾問過我:“你覺得嗎?孔子最喜歡子路。”我也有同感。子路很聰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許多弟子裡,他最真率,對孔子最忠誠,經常跟在夫子身邊。孔子一聲聲稱贊“賢哉回也”,可是和他講話,他從不違拗(不違如愚)。他的行為,不但表明他對夫子的教誨全都領悟,而且深有修養。孔子不由得說,“回也非助我者也”,因為他沒有反應。孔子隻歎恨“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子路呢,夫子也常常不由自主地稱贊,例如“由也兼人” “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欤?”“子路無宿諾”等。

子路聽到夫子的稱贊就喜形于色,于是立即讨得一頓訓斥。例如孔子說:“道不行,乘槎浮于海,從我者,其由欤?”“子路聞之喜”。孔子接下就說:“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孔子曾稱贊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兒,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沒有自卑感,引用《詩 經·邶風》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子路終身誦之。孔子就說,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麼自以為美的。

夫子偏愛子路,理由有三:

一,子路和夫子年紀差别不大,是可以和夫子當朋友的人(年紀是個重要元素)。

二,子路性格耿直爽快,不拐彎抹角,也能直面批評。不像顔回臉皮比較薄。

三,子路武功高強,周遊列國時可以保護夫子。沒有子路,周遊列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難怪夫子“乘桴浮于海”時,最想帶着子路。

子貢也是夫子偏愛的學生,他聰明好學,凡事有主張,夫子雖然曾多次批評他,那不過是“愛之深,恨之切”的具體呈現,不過,子貢是生意人,這點怕是在夫子那裡不讨喜——反過來,卻能為周遊列國提供充足經費。

孔子到底是哪一年生的(孔子到底是怎麼出生的)3

子見的南子

子見南子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孔夫子到衛國時,去見了衛靈公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弄得夫子不得不為自己辯解:我要是不懷好心,讓老天懲罰我!(借用當下的流行表達是:如果我有罪,請讓法律懲罰我,而不是跟我說這個。)

《孔子世家》有交待:夫子見南子,是南子主動發起的。她叫人給夫子傳話:想與我們衛國發生關系,你要先去見一下衛國夫人。孔子是拒絕的,隻是“不得已而見之”,二人行禮還禮。如此而已,子路為何不高興?據王曦老師提供的解釋,子路不高興的原因是,“外面風傳孔老師意欲走内廷路線,以獲得南子之舉薦”,于是責怨乃師:恁這是弄啥嘞?再急也不能不講姿勢,丢死個人咧!

夫子未做虧心事,卻遭受各種誤解,連最了解他主張的弟子都如此冤枉他!他不得不為自己辯解,并發下重誓,人言果真可畏!

夫子和南子隻不過見了一面,卻被後人拿來大肆渲染,說起來不過是兩條:一,你去見一個淫蕩且漂亮的女人,其中一定有鬼;二,你到底幹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淫者見淫罷了。


《史記》裡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和知識,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必讀書。

推薦三卷白話本《史記》。由六十教授合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