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冠肺炎病毒給我們造成的影響依然很大,全球感染人數、死亡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現在各國都在加緊進行新冠特效藥的研發。繼全球首款抗新冠口服藥——美國默克公司和裡奇巴克生物醫藥公司聯合研發的莫那比拉韋(molnupiravir)今年11月4日在英國獲批後,又有多款新冠口服藥接連獲批,那麼多款新冠口服藥的效力與安全性怎麼樣呢?
默克和輝瑞提供的均為Ⅲ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數據,這是一項藥物試驗在經受安全檢測時判定是否繼續下去的節點。簡單來說,兩種藥物的相關實驗數據都不完整,且尚未在經同行審評的專業期刊發表。
根據默克公司提供的試驗數據,新冠感染者在出現症狀後五天内服用莫那比拉韋,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可降低50%,但默克公司沒有提供發病三天内服藥的數據。輝瑞的試驗數據也僅來自于患者感染三天内的檢測結果。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員愛德華·米爾斯(Edward Mills)稱上述制藥商提供的試驗數據似是而非,他在接受美媒《連線》采訪時說:“沒有正常人會設計一個感染三天内服藥療效的試驗。”現實情況是,一般人感染新冠的前幾天隻是感到不适,然後去就診并接受檢測,整個過程往往超過3天。
據《紐約時報》報道,從目前的試驗可知,新冠口服藥治療必須在患者出現症狀的最初幾天内開展。專家預測,這在難以獲得可靠醫療服務的國家将非常困難。假使服藥時間推遲,療效将打折扣。不過,也有醫學專家認為可以借機推動防疫轉型,人們一旦出現呼吸道症狀就立即自行檢測,以加快恢複生活常态。
至于藥物的安全性,輝瑞公司和默克公司都表示,服用新藥的患者沒有死亡報告,副作用大多輕微,與接受安慰劑的患者觀察到的副作用相當。
由于莫那比拉韋通過破壞新冠病毒複制RNA的方式起作用,令人擔心藥物可能會對人類DNA或RNA産生類似影響。《紐約客》21日報道稱,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高劑量和長時間服用莫那比拉韋,可能導緻機體正常細胞發生基因突變。
對此,英國生物化學家德裡克·洛(Derek Lowe)在《科學》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上述發現可能并不能适用于新冠患者用藥的實際情況,因為那一項試驗是在細胞中進行的,而不是活的動物或人類。實際上,倘若細胞暴露于藥物中超過一個月,即使在最高劑量下,也比短暫暴露在紫外線下産生的突變要少。
以上就是多款新冠口服藥獲批效力與安全性怎麼樣介紹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