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江陰地區的女婿,尤其是新婚女婿都要在端午節前,置辦好去饋贈嶽父母,未來女婿上門,禮品則更要講究些,每樣東西都寓意圓滿,俗稱張端陽。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其時盛夏漸至,蚊蠅百蟲日盛,人們把五月視為惡月,家家都在門上懸蒲劍,貼符錄,以驅魅鎮邪,澄江鎮和西鄉璜土、利港等地還在門上貼鐘馗像,表示驅鬼降妖。室内點燃菖蒲、艾葉,熏煙除蟲,淨化空間。自古以來,端午節都要用青蘆葉裹糯米粽,粽子有三角、小腳、荷包等形狀,有赤豆粽、白米粽、鮮肉粽等品種,與鹹鴨蛋、雞蛋同煮。午刻飲雄黃酒,名曰賞午。幼兒穿上虎頭鞋,大人用手指蘸上雄黃酒,在小孩眉心寫一王字,并塗于耳朵、手足心,據說能避五毒。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這都是民間紀念投江殉國的楚國詩人屈原而普遍流行的風俗。江陰城區南起五雲橋,北抵黃田港,彩旗招展,鼓樂齊奏,龍舟競發。
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
飯桌上紅苋菜不可少;紅心鹹鴨蛋價不高;雄黃泡酒後呈橙色;河蝦買點兒,油炒後,蝦殼紅彤彤的紅光油亮;燒鴨上市了,到鴨子店斬個脯或腿子花費不多,于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