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宋八大家”、“三蘇”,大家肯定知道是北宋的父子三人組合:蘇洵與蘇轼、蘇轍。都說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蘇洵也是如此,他為兩子取名字之時就可以看出煞費苦心。
1、看其表意
蘇轼,名字中的“轼”字,可以參見《左傳·莊公十年》“登轼而望之”,“轼”就是車前把手之意,同時蘇轼字“子瞻”,“瞻”字隐含“望”的意思。
蘇轍,名字中的“轍”字,可以參見《左傳·莊公十年》“下,視其轍”,“轍”就是車輪碾過留下的痕迹。而蘇轍字“子由”帶有效仿前人,跟随前人的意思。
2、究其深意
蘇洵年近不惑,遊曆江南歸來,寫了《名二子說》,解釋二子名字的深層含義,當時蘇轼11歲(虛歲)、蘇轍9歲,已經能看出二人的脾氣秉性。蘇洵在文中寫道:
“輪輻蓋轸,皆有職乎車,而轼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轼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轼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大意是“轼”(車把手)看似作用不大,但缺了這部分就不是一輛完整的車了,同時也表達了蘇洵對于“轼”顯露在外,過于鋒芒畢露,擔憂蘇轼招緻災禍。“轍”(車轍印),談論車的功勞時,都不會說起車轍印,但是遇到意外情況,也不會怪罪到車轍上,所以蘇洵對于蘇轍未來境遇比較安心。
3、隐含命運
蘇轼的一生,如“轼”所喻,才華橫溢,名滿天下,據《庚溪詩話》記載,宋神宗曾問大臣,古代哪位名人才華堪比蘇轼?大臣答曰:李白。宋神宗并不認同,說“白有轼之才,無轼之學”。
但宦海無涯,幾經沉浮,紹聖四年(1097年),已經年過六旬的蘇轼又遭貶谪海南儋州,蘇轍遭貶谪雷州,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地方,是因為蘇轼早年得罪了高傲自負的章惇,後章惇得勢,故意羞辱兩人,“蘇轍字子由,‘由’字看起來像‘雷’字的下半部分,就貶到雷州;蘇轼字子瞻(zhān),‘瞻’看起來像‘儋’字,就貶到儋(dān)州”。當時貶到海南儋州,就是讓人在蠻荒之地自生自滅,和宣判死刑無異,所以這個貶谪屬于傷害性極大,侮辱性也極強。
元符三年(公元 1100年),宋徽宗大赦天下,蘇轼奉旨前往廉州,然而途經常州,瘴毒發作,纏綿病榻,于1101年8月離世,葬于河南郏縣小峨眉山。蘇轍暮年定居颍川,隐于田園之中,每日讀書參禅,著書立作,安度晚年。
蘇轼、蘇轍名字隐含的命運,竟然與《名二子說》的釋意相符,不得不感歎命運的殘酷與神奇。但歲月流逝,浪淘盡後,顯現出蘇轼、蘇轍的兄弟情,讓後人驚歎不已,無論禍福,皆為依靠,生時願“安知風雨夜,複對此床眠”,憾未達成;死時兄弟同葬于一處,終履未完之約!
推薦1:蘇轍: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兄畔
推薦2:科普|千年一遇的全才,不可不知的蘇轼
*本公衆号緻力于知識分享、科普教育,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