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了,也有很多人喜歡在家自己釀造葡萄酒,但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都能釀酒,此外也不建議自行釀酒,那麼,自釀葡萄酒有什麼風險?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不是所有的葡萄都适合釀酒!
葡萄種植曆史悠久,葡萄科植物共有14-16個屬,約600個種,有8000~10000多個品種,品種繁多。按其用途分可分為六大類:鮮食品種、釀酒品種、制幹品種、制汁品種、制罐品種和砧木品種。
其實,從理論上說,所有的葡萄都能釀酒,因為所有的葡萄中都含有糖,都可以在酵母的作用下把糖發酵轉化成酒精而成為發酵酒,但并不是說所有的葡萄都适合釀造葡萄酒,因為那些鮮食品種、制幹品種、制罐品種和砧木品種用途的葡萄釀出的葡萄酒在顔色、香氣和口感上都與專門的“酒葡萄”釀造的葡萄酒相去甚遠,從這個角度而言,确實不是所有的葡萄都能釀酒的。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有兩大類:鮮食葡萄和釀酒葡萄。鮮食葡萄,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用來生吃的,用“水果葡萄”稱呼它們更貼切;釀酒葡萄則是專門用來釀造葡萄酒的,種植戶也經常用“酒葡萄”來稱呼這一大類葡萄。所以,要釀酒,自然選用專門用于釀酒而馴化的“酒葡萄”為佳。
自釀葡萄酒在原料、釀造條件控制不佳時,确實可能帶來種種安全風險。與甲醇超标相比,雜菌污染導緻的有毒物質積累是更常出現的問題。
1、自釀葡萄酒較少對容器或者葡萄汁本身進行消毒,雜菌容易殘留;
2、相比工業生産中使用的釀酒酵母,家庭釀酒所使用的酵母品種不一定能耐受較高濃度的酒精,因此最終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也可能不夠高,不足以抑制雜菌生長,這也增加了成品酒變質的風險;
3、另外,對于自釀葡萄酒來說,發酵容器的選擇也是一個問題。在家制作發酵食品,最有效的預防雜菌污染的方法就是密封,然而葡萄酒在釀造的過程中會産生大量二氧化碳,中途必須要打開容器進行放氣處理,這也會導緻雜菌進入到葡萄汁裡面,增加安全風險。
如果自釀時隻産生普通的黴菌及大腸杆菌,問題不是很大,頂多會讓飲用者鬧肚子,造成身體的小有不适。但如果産生了黃曲黴素和赭曲黴毒素這類高危害性物質,那就不是鬧肚子那麼簡單了,往往會造成不可逆的身體傷害,譬如損傷肝腎乃至死亡,風險可謂巨大!
因此,自釀有風險!不建議自釀!更不鼓勵飲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